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兵

作品数:55 被引量:79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政治法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1篇气候
  • 15篇降水
  • 13篇环流
  • 10篇气象
  • 8篇天气气候
  • 7篇环流异常
  • 7篇季风
  • 7篇大气环流
  • 6篇灾害
  • 6篇天气气候事件
  • 6篇气候事件
  • 6篇气温
  • 6篇夏季
  • 5篇中国气候
  • 5篇气候特征
  • 5篇气象灾害
  • 5篇梅雨
  • 5篇拉尼娜
  • 4篇汛期
  • 4篇研究员

机构

  • 50篇中国气象局国...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上海市气候中...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上海区域气候...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5篇周兵
  • 8篇柳艳菊
  • 7篇胡景高
  • 7篇孙丞虎
  • 7篇王朋岭
  • 6篇钟海玲
  • 6篇王东阡
  • 5篇司东
  • 5篇王遵娅
  • 5篇王艳姣
  • 5篇朱晓金
  • 4篇王启祎
  • 4篇朱伟军
  • 4篇李莹
  • 4篇王有民
  • 4篇郭艳君
  • 4篇赵珊珊
  • 3篇蔡雯悦
  • 3篇龚志强
  • 3篇叶殿秀

传媒

  • 22篇气象
  • 6篇气象科技合作...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知识就是力量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知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应急管理
  • 1篇第28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被引量:8
2014年
2013年,全球气温持续偏高,与2007年并列为第六个最暖年份,其中气温异常偏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澳大利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东北部、非洲北部以及欧亚大陆的大部地区。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基本维持弱冷水状态,北极海冰范围仍处于记录中最低水平之一,而南极海冰范围则创历史新高。受大气环流异常以及海洋和海冰等外强迫因子的共同影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年初寒流和暴风雪袭卷亚洲、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洲,澳大利亚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6—9月中欧、亚洲和北美洲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的袭击,期间北半球大部地区则发生了极端高温天气;6月以来多个强台风袭击东亚、东南亚和北美洲东海岸。分析指出,大气环流异常是上述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而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在全球升温的过程中,伴随着气温平均值和变幅增大,致使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增加,这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异常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条件。
王艳姣高蓓周兵姜彤龚志强司东
关键词:暴风雪洪涝高温热带气旋
赴挪威参加北欧海科学考察总结
2017年
1概况及背景 2017年5月28日至6月29日,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北极海冰减退引起的北极放大机理与全球气候效应”和中国“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资助下,来自中国海洋大学(11人)、国家气候中心(1人)和上海海洋大学(4人)的16位科考队员赴挪威特罗姆瑟市,由这里搭乘STALBAS号科考船执行为期3周的北欧海大洋科考任务。调查区域涉及挪威海、
周兵
关键词:北极海冰气候效应
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变化特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移动与东亚季风及季风雨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位置和强度的变化是控制我国东部地区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副热带高压脊线随着季节北进、南撤现象是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的最显著特征,夏季副热带高压的移动...
张静周兵朱伟军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突变
文献传递
南亚高压特征参数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利用195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台站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0年夏季南亚高压各特征指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除脊线外南亚高压面积、强度、东脊点位置和中心位置都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偏相关显示,当南亚高压面积不变时,东脊点位置与高压强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偏相关性。夏季南亚高压东脊点位置与长江流域中游、江淮流域的夏季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华南夏季降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较其他各指数而言,南亚高压东脊点位置指数与全国夏季降水相关性更好。滑动相关分析显示,南亚高压东脊点位置与我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转折,由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负相关转变为70年代以后的正相关。分析表明夏季南亚高压东脊点位置指数为研究和预测江淮地区的降水异常提供了一个有利的信号。
胡景高周兵陶丽
关键词:夏季降水
2016年和1998年汛期降水特征及物理机制对比分析被引量:38
2017年
利用多种大气环流、海表温度、积雪面积等数据,并利用个例对比分析和统计方法,研究了2016年汛期(5—8月)中国旱、涝特征及与1998年的异同点,并对比分析了这两年导致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结果表明:(1)2016年汛期中国降水总体偏多,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各有一支多雨带。与1998年相比,这两年南方多雨带均位于长江流域,梅雨雨量均较常年偏多1倍以上,但梅雨季节进程有显著差异,1998年发生典型的"二度梅",而2016年梅雨结束后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偏少,主要降水区移至北方。(2)2016年5—7月乌拉尔山高压脊明显偏弱,而1998年欧亚中高纬度呈"两脊一槽"型,这与北大西洋海温距平在这两年前冬至春季几乎完全相反的分布型密切相关。(3)这两年5—7月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环流较为相似,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东亚夏季风偏弱,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通量均在长江中下游形成异常辐合区,这主要是受到了前期相似的热带海温异常的影响,均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和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偏暖模态。(4)这两年8月环流形势有显著差异,2016年8月副热带高压断裂,西段与大陆高压结合持续控制中国东部上空,夏季风迅速转强,长江流域高温少雨。而1998年8月夏季风进一步减弱,长江流域发生"二度梅"。2016年8月MJO异常活跃并长时间维持在西太平洋地区,激发频繁的热带气旋活动,对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的转折有重要作用。而1998年8月MJO主要活跃在印度洋地区,使得副高持续前期偏强的特征。除海洋和上述环流差异外,2016年前冬至春季青藏高原积雪的冷源热力效应远不及1998年强,这可能是导致2016年夏季风偏弱的程度不及1998年,而2016年汛期华北降水较1998年偏多的原因之一。
袁媛高辉李维京柳艳菊陈丽娟周兵丁一汇
关键词:汛期降水高原积雪MJO
赴马来西亚参加第11届东盟(ASEAN)区域气候展望论坛总结
2019年
2018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周兵首席研究员应马来西亚气象局局长Alui Bahai先生的邀请,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了第11届东盟(ASEAN)区域气候展望论坛。
周兵
关键词:气候展望研究员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被引量:73
2018年
研究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对加深气候变化的认识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利用2000—2016年MODIS NDVI 1km/月分辨率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趋势性分析以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青藏高原地区NDV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南部植被状况明显好于西北部,植被覆盖的分布格局与区域水热条件的时空分布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近17年来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改善的地区要比退化的地区面积大,严重退化的区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青藏高原NDVI值在2000—2016年呈幅度较小的增加趋势。(2)除夏季降水量外,研究时段内其他季节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尤其以春季增加最为显著,整体上青藏高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总体上年降水量与年最大合成NDVI呈较好的正相关;年平均气温与年最大合成NDVI在高原东南部呈正相关,西南部呈负相关。降水量和热量条件均是高原植被生长的影响因素,降水与植被覆盖的影响较气温密切。
卓嘎陈思蓉周兵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
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期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30年气候平均降水资料,通过动力诊断与分析手段研究了2007年6—7月发生在我国淮河流域的暴雨。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的环流垂直结构和降水有着非常好的对应关系。暴雨期间,鄂霍茨克海阻高与乌拉尔山阻高这种双阻高形势对于淮河流域的持续降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南亚高压高层(200 hPa)基本为正散度区,低层(850 hPa)为负散度区,上下层强烈的抽吸结构对暴雨的发生也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在淮河暴雨期问,南亚高压(200 hPa)与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着相向而行的移动路径;位涡对于分析冷空气的活动,有着比较清晰的意义,暴雨发生前,有明显的正位涡异常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伸展。大气非绝热加热分析结果显示,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两者的高值中心与相应时段暴雨中心位置一致。
桂海林周兵金荣花
关键词:位涡视热源视水汽汇暴雨
2007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过程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以及卫星、地面站点降水资料,对2007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对流活动、环流形势及降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对流活动增强首先出现在孟加拉湾东岸,然后扩展到南海地区;同时副高东撤北抬,南海夏季风于5月中下旬(29候)爆发;季风爆发后,南海地区开始盛行西南气流,亚洲中低纬地区南北温差(风向切变)由正(负)变负(正)。2007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水汽输送和季风涌活动增强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增多。
陈湘雅周锁铨周兵
关键词:环流形势降水
近30年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的空间多型态特征被引量:15
2013年
该文比较了不同站点分布情况下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空间型态,发现较高分辨率的站点分布能得到更细化的空间型态。1979—2010年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空间型态主要包括南部型、长江型和江淮型。年际变化上,梅雨期降水的南北反位相特征更加明显;而长江型梅雨期降水较其他两个型态而言相对独立。回归分析表明,3种降水型态所对应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子系统的位置、季风经圈环流及梅雨期水汽输送等均存在明显差别,其中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欧亚遥相关型(EU)对南部型降水有显著影响。1979年以来,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主要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梅雨期降水,而江淮型梅雨期降水与热带海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胡景高周兵徐海明
关键词:年际变化大气环流海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