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宪

作品数:167 被引量:3,510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文学
  • 53篇文化科学
  • 24篇艺术
  • 15篇哲学宗教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语言文字
  • 3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6篇文学
  • 32篇文化
  • 27篇视觉
  • 27篇视觉文化
  • 24篇社会
  • 23篇艺术
  • 17篇文学理论
  • 15篇文化研究
  • 14篇美学
  • 13篇后现代
  • 11篇审美
  • 11篇审美现代性
  • 11篇文学研究
  • 10篇人文
  • 10篇主编
  • 10篇范式
  • 8篇社会学
  • 7篇代文
  • 7篇政治
  • 5篇大众消费文化

机构

  • 159篇南京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纽约市立大学

作者

  • 159篇周宪
  • 2篇周计武
  • 1篇赵一凡
  • 1篇陶东风
  • 1篇南帆
  • 1篇张志扬
  • 1篇程正民
  • 1篇章国锋
  • 1篇余虹
  • 1篇曹晋
  • 1篇姚文放
  • 1篇江衡
  • 1篇金元浦
  • 1篇何成洲
  • 1篇金耀基
  • 1篇王宁
  • 1篇朱立元
  • 1篇高建平
  • 1篇尹晓煌

传媒

  • 18篇文艺研究
  • 12篇文化研究
  • 11篇文学评论
  • 9篇文艺理论研究
  • 8篇学术月刊
  • 6篇社会科学战线
  • 5篇学术研究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4篇探索与争鸣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外国文学评论
  • 4篇中国图书评论
  • 4篇艺术百家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3篇社会学研究
  • 2篇新华文摘
  • 2篇求是学刊
  • 2篇哲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15篇2015
  • 13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被引量:60
2008年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文学理论、理论和后理论三种不同的形态:文学理论是在现代人文学科构架中形成的,它强调文学研究的语言学模式和审美特性,因而是现代性学科分化和专业化的产物;理论则是在人类科学语境中诞生的,它越出了文学研究的边界,强调某种"理论的政治",形成了某种"大理论";后理论则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境,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后理论一方面更具反思性,另一方面更具多元化。
周宪
关键词:文学理论文学研究语言学模式人文学科审美特性学科分化
从空间迷狂走向空间协商
2016年
时间和空间是任何生命物和非生命物的存在条件。在现代性情境中,时间和空间更是显现出复杂多变的特质。社会学家吉登斯把时-空的分离看作是现代性的驱力,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代表的抽象时间从实在的、具体的空间中抽离出来,成为现代性的典型症候。地理学家哈维则将跨越空间障碍的资本流动,视作资本主义的现代性特征。本文着重于今天中国的城市空间生产,着重讨论这一生产中主体对空间的迷狂。
周宪
视觉文化的基本问题(专题讨论)——重建阅读文化被引量:93
2007年
周宪指出,在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进程中,似乎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那便是图像对文字的“征服”。我们应该关注视觉文化强势所造成的阅读文化困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立场,重建阅读文化,培育阅读文化。金元浦指出,新世纪的视觉文化转向是在当代高新科技的基础上发生的人类划时代的媒介革命的表征,具有建构的后现代性。当代视觉文化遇到的最具前设性的问题是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倪伟指出,视觉文化的核心是探讨与“看”的实践相关的种种问题。“看”的方式根本就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视觉文化研究应抓住中国的现代性经验不放,在融会各种进步思想的基础上,突入深广的社会历史领域,展开批判性的清理和重建工作。曾军指出,20世纪西方文化理论思潮为观看研究提供了意向主义、构成主义和“现实主义”三种路径,但各有研究的困境:意向主义思路对理想观看的描述性分析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构成主义思路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主体”的有意忽略;而在“现实主义”思路中,无论是批判理论还是视听统计,关注的其实都是将观者定位为被动性的前提之上的“受众”研究。
周宪
关键词:视觉文化阅读文化图像文化视觉经验理论资源
“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被引量:217
2005年
“读图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当代文化的图像优势,由此引发了一场图文“战争”。“读图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图像主因型文化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读图”的流行隐含着一种新的图像拜物教,也意味着当代文化正在告别“语言学转向”而进入“图像转向”的新阶段。
周宪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
审美论回归之路被引量:26
2016年
审美论与文化政治论是20世纪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中两个彼此对抗的理论倾向。审美论发源于启蒙运动,并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观念,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广泛的形式主义思潮。20世纪下半叶风向陡转,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开辟了一条文化政治论新路径,把审美论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加以批判和抨击。近些年,在"理论终结"和"理论之后"的背景下,审美论异军突起,重返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知识生产场的前沿。通过重新规定文学艺术的独特性以及审美的重新合法化、新形式主义和重归审美体验式的研究,当代审美论正在悄然改变文学艺术和美学研究的地形图,同时也向理论家和批评家们提出许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周宪
关键词:审美论后结构主义美学知识政治论文学艺术研究
布莱希特的诱惑与我们的“误读”被引量:22
1998年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戏剧界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解读。通过对这一时期戏剧文化及其背景的分析,作者着重指出了对布莱希特戏剧美学的五个方面的“误读”或偏激的理解,进而对中国现代文化中经常出现的典型“认知范式”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周宪
关键词:布莱希特现实主义戏剧戏剧观新时期戏剧当代戏剧叙事剧
布莱希特与西方传统被引量:14
1997年
布莱希特与西方传统周宪毫无疑问,在20世纪的西方戏剧实践中,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具有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布莱希特的戏剧是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开端。如果我们承认这个事实,紧接着,我们就会注意到,构成布莱希特“叙事剧”基本特征的最重要的...
周宪
关键词:布莱希特间离效果叙事剧中国戏剧西方戏剧戏剧理论
审美现代性:主持人语
2009年
这里刊出的五篇论文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审美现代性。晚近一些年来,国内外学界对现代性的热情有增无减。特别是经历了后现代的洗礼之后,重提和重审现代性成为一个涵盖各门学科的理路。美国《新德国批评》(New German Critique,99)最近专门推出了一个特辑,主题是'后现代主义之后的现代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现代性问题可谓无所不包,举凡当下或近代以来的种种大历史、大叙事、大事变和大观念,总是这样那样地和现代性问题纠缠在一起。
周宪
关键词:主题理路特辑审美
停电状态
2014年
鲜活的形式,崭新的视角——“我与名家比一比”和大家见面啦!这里我们精选了两篇佳作:《停电状态》的作者是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文学院周宪教授,而另一篇《智能手机的热时代与冷思考》则出自于一名中学生之手。在欣赏美文、收获启迪的同时,请你不妨思考:面对同样的主题,两篇文章在表现方式上有何异同?我们应该向名家学习些什么?
周宪
关键词:停电著名学者智能手机中学生冷思考
关于跨文化研究中的理解与解释被引量:12
2014年
文学研究等人文学科的跨文化研究具有许多独特性,处于一系列复杂的交互性关系之中,解释冲突最为显著,因为他者文本的编码与跨文化语境中对文本的解码间存在一系列的不对称。本文作者强调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从"政治正确"到"文化正确"是跨文化研究的出发点,它是建立在交互主体性原则之上的;第二,解释学的"视域融合"方法可转移到跨文化研究中来,形成从不同语境化到再(他者)语境化到语境融合的交互作用;第三,在意义和意味间的交互解释有助于实现他者文本的生产性,借以实现跨文化研究的协商性与建构性的辩证法。
周宪
关键词:跨文化研究文学研究人文学科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