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强

作品数:82 被引量:561H指数:15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23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青藏
  • 16篇青藏高原
  • 7篇土地利用
  • 7篇气候
  • 7篇城市
  • 6篇遗址
  • 6篇灾害
  • 5篇东北部
  • 5篇生态
  • 5篇史前
  • 5篇粮食安全
  • 5篇喇家遗址
  • 5篇北部
  • 4篇地理
  • 4篇地震
  • 4篇青藏高原东北...
  • 4篇自然灾害
  • 4篇旅游
  • 3篇地理学
  • 3篇碳排放

机构

  • 78篇青海师范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大庆一中
  • 1篇青海省草原总...
  • 1篇青海省测绘地...
  • 1篇青海省基础地...
  • 1篇青海省国土资...

作者

  • 80篇周强
  • 49篇刘峰贵
  • 29篇陈琼
  • 26篇张海峰
  • 12篇张镱锂
  • 6篇李春花
  • 6篇张玉柱
  • 6篇张忠孝
  • 6篇杨玉含
  • 4篇于斌
  • 4篇刘林山
  • 4篇刘佩
  • 4篇王小梅
  • 4篇吴万贞
  • 4篇费杜秋
  • 3篇罗静
  • 3篇何明花
  • 3篇侯光良
  • 2篇郭永强
  • 2篇罗正霞

传媒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经济地理
  • 3篇干旱区地理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文地理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青海环境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上游积石峡史前滑坡堰塞湖形成年代与发展演变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黄河上游史前大洪水与积石峡史前巨型滑坡堰塞湖、及其与中原地区"大禹治水"和夏王朝的关系问题,受到中外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黄河积石峡古堰塞湖的形成、发展演变和消亡形式问题,成为地学家必须准确回答的前沿性的科学问题.最近七年来,我们在黄河上游循化盆地、积石峡和官亭盆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古滑坡堆积体和堰塞湖厚达37m沉积物的野外宏观特征观测,沉积物磁化率、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的测定,沉积物成因综合分析论证,以及光释光(OSL)技术断代,结果表明积石峡中段狐跳峡巨型滑坡堰塞事件发生在全新世中期(8.25±0.39)ka.巨大的滑坡堆积体堵塞黄河形成了堰塞湖,它并没有发生突然地垮坝溃决形成异常大洪水,而是持续存在了2600多年.滑坡堰塞坝体受到溢流缓慢的切割,堰塞湖逐渐变浅消亡,期间有反复地收缩和扩张变化,最终在全新世中期(5.65±0.21)ka消失,黄河逐渐贯通.也就是说,积石峡古堰塞湖消亡的年代要早于官亭盆地喇家遗址毁灭废弃的年代约1800年.在积石峡堰塞坝体下游的调查,没有发现所谓"堰塞湖溃决大洪水"的沉积物.这说明积石峡古堰塞湖的形成演变及其消亡过程与官亭盆地喇家遗址的毁灭废弃没有关系.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史前时期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正确认识史前时期的人地关系发展演变,准确回答国际学术界和媒体对于黄河上游"堰塞湖溃决大洪水与大禹治水和夏王朝"关系问题的疑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张玉柱张玉柱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周强郭永强周强郑紫星胡迎胡贵明刘涛
关键词:黄河上游大洪水喇家遗址
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富矿区"。本文在对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战略构想。
刘峰贵王锋张海峰周强陈琼李春花
关键词:青藏高原旅游文化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西宁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城市之一。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显示出西宁市城市发展的基本阶段。文章利用1996—2008年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对西宁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在1996—2003年发生较大转变,土地利用格局由耕地主导型转变为多元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说明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对西宁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西宁市高原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在2003年前后才基本形成,表现出青藏高原落后地区中等城市城市化过程的滞后性;2004—2008年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相对平稳,但耕地、林草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减少和空间变化揭示出西宁市等典型河谷型城市的地形和河流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控制性作用明显,城市土地利用紧张。
陈琼周强梁生甫罗正霞
关键词:主城区土地利用
清代河湟谷地农业灌溉水渠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2016年
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上最主要的农业区之一,清代河湟谷地农业开发与灌溉水渠体系已基本完善,了解和研究清代河湟谷地农业灌溉水渠对理解河湟谷地人类活动、农业发展以及环境演变具有现实意义。在利用文献资料重建河湟谷地灌溉水渠的基础上,分析表明:河湟谷地灌溉水渠总体呈现出不平衡且集中分布的格局,具体表现为湟水流域数量多且集中分布,黄河流域相对数量少、且分散分布;空间分布上72.22%的灌溉水渠集中分布在海拔2 100~2 700m,94.84%分布在中海拔冲积洪积平原、中高海拔中起伏山地、中高海拔黄土梁峁、中高海拔洪积平原,且97.62%集中分布在河流两侧2km的范围内,认为清代河湟谷地灌溉水渠的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较高。
罗仲朋刘峰贵陈琼周强沈彦俊
关键词:清代
湟水上游农户对自然灾害的感知及响应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在日益加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湟水流域是青海省主要的农牧交错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河谷地区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本文选择湟水上游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村对其农户进行了调查,通过对340份问卷进行分析发现:(1)冰雹、干旱、虫灾、低温冷害等四种灾害是湟水谷地上游农户感知到的近十年以来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虫灾是农户感知最为强烈的以往不常见的灾种.(2)在湟水上游,随着海拔的升高,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增大.(3)农户为了防灾而做出更换作物品种而做出的选择在空间上呈现出:距离城镇越近,不假思索直接采用的比例越高;距离城镇越远,在选择上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
马伟东刘峰贵陈琼周强
关键词:自然灾害感知
青藏高原东北部互助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中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青藏高原是一个高海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区域粮食安全有其独特性。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的农业县之一,同时,又是国家商品粮建设基地和青海省粮、油、肉、蛋、禽生产基地,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利用互助土族自治县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详查数据,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2008年TM数据,在ERDAS及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并计算了该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对因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互助县耕地总量及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与近几年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口增长相关联,而粮食单产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起作用。(2)从粮食生产来看,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为300 kg,互助县当前粮食生产能满足其基本需求,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为400 kg时,互助县当前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其基本需求,表明需要从区外调入粮食。(3)从耕地压力指数来看,近20年来,互助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张海峰刘林山王有宁周强刘峰贵张镱锂
关键词:土地利用粮食安全青藏高原
基于地理学对“三江源”生态难民形成机制的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围绕“三江源”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难民问题,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提出独特的自然环境系统和现代环境的变迁给源区牧民提供了极其狭小的空间,而人类活动中传统的生产方式、现代价值取向的变化、社会管理的失误以及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无限制的对自然的索取,超越了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阀值,人类不得不听任自然的“安排”。因此,应通过合理规划,积极妥善地安置源区生态难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源区经济;科学管理,有计划地节制外来流动人员;发展教育,构建与源区生态相适宜的生态文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王小梅刘峰贵周强张海峰黄芸玛
关键词:草地退化
草甸退化胁迫下的适应性探讨──以青海省达日县为例(英文)被引量:8
2009年
在土地退化胁迫下,当前黄河源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牲畜结构不合理,草场尤其是冬季草场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突出因素。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等方法,于2004 年5 月、2006 年11 月、2007 年9 月、2008年9月对达日县牧户进行了四期抽样调查,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胁迫下政府和牧民适应措施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牲畜结构方面表现为牲畜存栏数减少;牦牛母畜比例上升。1976 年-2006 年藏羊存栏数减少60.90%;马存栏数减少了57.78%;牦牛存栏数减少25.96%。2004 年以来,成年母畜在牦牛畜群中比例逐渐增加;②在草场利用方式上,表现为转夏场时间提前。5 月前转场牧民比例由2004 年的41.50%提高到2007 年的61.00%。这暂时平衡了冬夏草场的压力,缓解了冬季牲畜草料供应短缺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加大了夏季草场的压力,可能会加速夏季草场的退化。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草场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遏止草场持续退化的态势;二要结合区域特点,建议以生态补偿形式从相邻省区或饲草(料)基地购入(/调入)草料,缓解草地压力过大的状况;③生态移民方面,移民户数增长缓慢。调查区2003年有105 户迁移,到2008 年也仅有115 户移出。2005 年实施以草定畜后,除上红科、莫坝、特合土、桑日麻等乡镇外,其余乡镇超载严重。牧户经济基础差、移民支配生产的能力差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生态移民和以草定畜措施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升生态移民的经济与生态效果,如何构建搬迁牧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等,仍是近期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问题。
杜长江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张继平周强
关键词:适应性参与式农村评估青藏高原
西宁市气温变化与热岛效应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选取1961-2004年西宁站和周围3站的月平均气象资料,对西宁站与周围3站的气温距平3年移动平均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西宁市平均气温上升的趋势中有2个明显的变化期。然后利用1961-1974年(较长的平稳期)西宁与周围气象资料建立函数关系,求得1974年后西宁站由于热岛效应所产生的净增强值。其计算结果是西宁市1974-2004年的平均气温比1974年以前的平均气温增加了0.49℃,并且西宁市的热岛效应呈总体减弱的趋势。最后通过数学模型求得剔除热岛效应后西宁市的气温变化曲线,但西宁市的平均气温仍然呈升高的趋势,1961-2004年的气温平均升高0.40℃。这一变化不但与西宁市周围的地形有关,还与全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于斌刘峰贵周强梁军
关键词:气温变化热岛效应全球变暖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课程建设与探索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是青藏高原唯一培养地理师资队伍、地理学专门技术人才的优势专业,是青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和自然地理学博士点建设的支撑专业。通过近3年的地理科学特色专业课程实践...
陈克龙曹广超周强常华进
关键词:课程建设地理科学青藏高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