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宇
-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lit2/Robo4信号通路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检测分泌型细胞外基质糖蛋白Slit2及其受体Rob04蛋白在小鼠心室肌的血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lit2/Rob04信号通路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心室肌的血管组织中Slit2、Rob04蛋白的表达情况。从小鼠心室肌分离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Rob04和Slit2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CCK-8试剂盒,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的Slit2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设计对照组、VEGF组、Slit2组(100rig/mlSlit2),Slit2+VEGF组(100ng/ml Slit2+10ng/mlVEGF),观察外源性Slit2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鼠心室肌的血管组织中Slit2、Rob04蛋白均有表达。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有Robo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显示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有Slit2蛋白的表达。在细胞增殖实验中,不同浓度的Slit2组450nm处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细胞迁移实验中,Slit2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为(22.1±2.8)与对照组的(23.2±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it2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为(22.1±2.8),Slit2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为(22.1±2.8)与VEGF组的(65.3±3.8),Slit2+VEGF组的(29.2±3.4)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lit2、Robo4蛋白均表达于小鼠心室肌组织,Rob04蛋白表达于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浓度的外源性Slit2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100ng/ml外源性Slit2可抑制VEGF诱导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
- 陈桂秀王浩宇刘涛杨明涛周振宇冯刚
- 关键词:心肌内皮细胞细胞运动细胞增殖
- 伴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尿酸水平及其患冠心病风险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伴代谢综合征(MS)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尿酸水平变化以及此类患者患冠心病风险评估。方法:对5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HDL-C),甘油三酯、尿酸,纤维蛋白原进行分析,并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冠心病的风险通过UKPDS风险工具(UKPDS Risk Engine)估算。结果:45%的糖尿病患者符合MS的诊断。与非MS患者相比,MS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LDL-C,HDL-C,甘油三酯,尿酸,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更高。结论:当缺乏冠心病病史时,伴MS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平均风险程度比非MS患者要高。高尿酸血症和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都预示着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增高。
- 陈世蓉王浩宇刘涛赵超美陈勇王晓芳周振宇
- 关键词:代谢综合症纤维蛋白原尿酸冠心病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新型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公认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启动和进展的主要原因。随着健康方式以及药物的干预,尽管LDL-C显著降低,但患者仍有复发性ASCVD事件,即存在残余风险。甘油三酯(TG)、残余胆固醇(R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s)残余物,以及脂蛋白(a)[Lp(a)]等残留危险因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其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随着对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的日益坚持,LDL-C的人群水平正在下降,但要实现最佳血脂控制,往往需要新兴的临床药物干预。新型降脂药物的发现可以改善ASCVD患者的预后并帮助指导预防性治疗,本文就新型降脂药物在ASCVD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蔡苓刘欣东周振宇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血管事件降血脂药物
- 酶联合消化法培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原代细胞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体外有效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分离主动脉,用优化的酶联合消化法获取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形态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结果该方法所分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活性好,7~9d后细胞总量可达到5×105个/瓶,细胞纯度可达85%以上,细胞呈长梭形、放射状、束状生长,平行排列呈峰谷状,免疫荧光显示胞浆内α-SMA蛋白表达阳性。结论该酶联合消化法可在体外短时间内获取数量可观、高纯度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 倪伟倪伟王浩宇刘涛陈桂秀王浩宇
- 关键词: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酶消化
- 血液微小RNA-1作为东亚人群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评估血液微小RNA-1(miRNA-1)对东亚人群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建库截至2018年10月的相关文献。以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量表(QUADAS-2)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合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优势比(DOR)和综合受试者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iRNA-1对东亚人群早期AMI的总体检测性能。采用RevMan5.3以及Stata12.0软件进行所有的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miRNA-1对AMI的诊断总体汇总数据如下:灵敏度为0.79,特异度为0.89,阳性似然比为7.39,阴性似然比为0.23,诊断优势比为31.56,综合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0。结论血液miRNA-1水平能作为东亚人群早期AMI诊断生物标志物。
- 李国斌蒋颍刘涛罗小蓉窦晓涛刘冰洁周振宇
- 关键词:微小RNA-1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META分析
- PCI围手术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ACS患者心肌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析PCI围手术期服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行PCI择期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A、B两组,每组各36例。A组患者在入院时开始服用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mg/次),术前2h不用药;而B组患者入院时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次),且在术前2h加服20mg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的手术前后心肌损伤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围手术期造影剂肾病、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CK-MB、LDH、cTnI以及NT-proBNP水平未见显著性的差异(P>0.05),术后6h、24h,B组患者的CK-MB、LDH、cTnI以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24h B组患者的血清VEGF、NO水平显著高于A组,ET-1则较A组明显降低(P<0.05)。B组围手术期造影剂肾病发生率较A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肝功异常、肌肉疼痛、四肢乏力、胃肠道不适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同时还可减少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其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周振宇冯俊倪伟邓建平陈勇熊挺淋赵景宏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
- 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维生素C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诱导作用。采用直接悬浮培养法使iPSCs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分别以VEGF和维生素C作为诱导剂,自然分化作为阴性对照组,加入1%二甲亚砜诱导剂为阳性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跳动的拟胚体出现的时间和数目,计算心肌细胞分化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特异性基因β-MHC mRNA的表达。在LIF条件下,iPSCs在饲养层上成集落状生长;未分化的iPSCs中Oct-4及AKP呈阳性表达;与自然分化组相比,二甲亚砜、VEGF和维生素C均能提高iPSCs的心肌细胞分化效率(P<0.05);分化的心肌细胞可自发搏动,同时分化细胞中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以及心肌特异性基因β-MHC。VEGF和维生素C可以促进iPSCs向心肌细胞分化。
- 熊挺淋熊挺淋刘涛张丽莎赵超美刘涛赵霞王浩宇
-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C诱导分化心肌细胞
- 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QRS波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估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的效果。方法将96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分为右室心尖起搏组(58例)与右室流出道间隔起搏组(38例),其中流出道间隔起搏组又分为高位间隔组(25例)和低位间隔组(13例)。测量各组术前、术后完全起搏的QRS时限(QRSd)、术后完全起搏的QRSd与术前QRSd的差值(ΔQRSd)。结果右室流出道间隔起搏组完全起搏时QRSd短于右室心尖起搏组[(139±8.6)ms vs(156±15.4)ms,P<0.001],右室流出道间隔起搏组ΔQRSd<右室心尖起搏组[(39±10.9)ms vs(57±13.2)ms,P<0.001]。高位间隔组与低位间隔组术后、术前QRSd、ΔQRS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比右室心尖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 周振宇陈世蓉刘涛陈勇
- 关键词:QRS时限生理性起搏
- 曲美他嗪治疗失代偿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2年随访观察
- 2021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缺血性心肌病的长期疗效,研究TMZ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失代偿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TMZ组和安慰剂组,TMZ组给予曲美他嗪片20mg,3次/d,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含服硝酸酯类药物的次数;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和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比较;评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完成2年随访的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TMZ组75例,安慰剂组70例。与基线相比,TMZ组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含服硝酸酯类药物的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无明显改变(P>0.05)。与安慰剂组相比,TMZ组中的CCS心绞痛I级和NYHA心功能I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CCS心绞痛III级和NYHA心功能III级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水平相比,TMZ组的LVEDD缩小约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的LVEDD无明显改变(P>0.05);TMZ组的LVEF升高约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的LVEF降低约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Z对失代偿性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是有益的,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但还需要进行更大范围的随访研究。
- 熊挺淋张丽莎刘涛王浩宇周振宇赵景宏覃夏川张荣驿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曲美他嗪心脏功能
- MicroRNAs-急性心肌梗死新型生物标志物
- 2018年
- 冠状动脉疾病及其并发症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病因,心肌肌钙蛋白是目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风险分级的标准生物标志物。加大力度开发额外的新型标志物可以更加有效和安全地排除心梗患者。在过去的十年中,microRNAs已成为包括AMI在内多种疾病的新型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文章旨在总结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并讨论microRNAs在AMI诊断及预后的潜在价值。
- 李国斌周振宇刘涛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MICRORNAS生物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