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荣辉
- 作品数:169 被引量:591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初步经验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结合NiobeII磁导航系统和CARTO-RMT电解剖标测系统,采用4mm-顶端的NaviStar-RMT标测和消融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左侧房室旁道2例,右侧房室旁道1例,典型心房扑动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1例。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10例均完成电生理标测。9例消融成功,失败1例为心房扑动患者,换用NaviStar盐水灌注导管后消融成功。导管操作时间93±33.1min,X线曝光时间12.5±6.5min。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磁导航系统可进行有效和安全的三维标测和消融。
- 喻荣辉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汤日波龙德勇田颖张铭史力生郑斌陶海龙
- 关键词:电解剖标测磁导航系统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 无射线全三维技术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妊娠期心律失常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无射线全三维技术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妊娠期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多中心收治的44例耐药性心律失常的妊娠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建立规范化无射线全三维技术流程。手术中,使用压力导管或多极导管进行三维重建,放置标测电极,标准电生理标测后用压力导管进行消融。结果 44例患者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9例,房性心律失常15例,室性心律失常10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无射线建模并在无射线下消融成功,射血分数为(52±8)%,三维重建时间(18±4) min,消融时间(201±86) s,手术时间(70±12) min。无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所有患者成功分娩,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合并耐药性心律失常的孕妇心功能偏低,无射线全三维技术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妊娠期耐药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 喻荣辉路军许丰强赵育洁王睿徐冬玲王海雄张志军赵欣李松南刘念白融马长生
- 关键词:妊娠期全三维
-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复发机制和再次消融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复发的机制,以及代谢综合征对再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初次导管消融的患者共522例,175例复发,复发患者中98例行再次消融(3例失访),资料完整的95例入选本研究。将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根据三维激动标测,以及隔离肺静脉后房颤是否终止和诱发将复发机制分为肺静脉机制和肺静脉外机制。结果95例患者中代谢综合征53例(55.8%)。代谢综合征组复发心律失常包括房颤24例(45.3%),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14例(26.4%),房颤合并房扑或房速15例(28.3%);非代谢综合征组复发心律失常包括房颤18例(42.9%),房扑或房速17例(40.5%),房颤合并房扑/房速7例(1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恢复在代谢综合征组为83.3%,在非代谢综合征组为88.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机制考虑存在肺静脉外因素代谢综合征组25例(47.2%),非代谢综合征组为20例(47.6%)(P=0.965)。平均随访3-73(29.6±20.5)个月,共有33例(34.7%)复发。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对35.7%, P=0.955)。结论代谢综合征对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机制和再次消融成功率无影响。
- 汤日波马长生董建增刘小慧喻荣辉龙德勇杜昕康俊萍吴嘉慧宁曼桑才华魏永燕蒋晨曦李松男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
- 64层螺旋CT观察肺静脉前庭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术者对真实解剖结构的准确理解。64层螺旋CT(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解剖学信息,并对两侧前庭区进行观察与分析。本研究对二组大样本患者进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获得前庭区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房颤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显示双侧前庭区,进行解剖学分析,并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前庭区的周长、面积及形态。结果:两组患者两侧前庭均为不规则状。房颤组前庭周长:左侧(119.61±24.71)mm,右侧(128.84±24.77)mm;对照组前庭周长:左侧(97.83±9.37)mm,右侧(107.56±4.79)mm;房颤组前庭面积:左侧(1053.79±561.57)mm2,右侧(1246.07±542.64)mm2;对照组前庭面积:左侧(621.13±89.80)mm2,右侧(849.20±59.03)mm2。结论: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在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术前提供详细的肺静脉前庭区解剖数据,且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所得出的各项形态学分析结果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郭曦张兆琪马长生喻荣辉韩晓峰王雪赵轶轲姜红郭淼董继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肺静脉肺静脉前庭
- 既往心房颤动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初步探讨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再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自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间,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并再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10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消融参数,随访临床事件与窦律维持情况。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6±11.4)岁,男6例,3例复发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7例复发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围术期8例应用华法林桥接抗凝,2例应用不间断达比加群酯抗凝。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再次导管消融治疗,1例患者术后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心脏压塞、其他出血及死亡事件。随访期间(30.0±14.4)个月,6例(6/1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再次行导管消融治疗安全及可行。
- 赵欣苏鑫龙德勇桑才华喻荣辉汤日波刘念白融蒋晨曦李松南郭雪原王伟胡荣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包压塞导管消融抗凝治疗
- 介入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直背综合征房间隔穿刺失败一例
- 2007年
- 陶海龙董建增喻荣辉刘兴鹏康俊萍马长生
- 关键词:直背综合征射频消融治疗穿刺失败房间隔介入心脏挤压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电复律即刻成功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对影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内复发患者直流电复律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行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且在术后3个月内因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住院行电复律的患者。禁食状态下,地西泮静脉注射镇静,行双向同步直流电复律,除颤电极片置于心尖区及胸骨旁右侧,能量依次采用50~200J。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心房颤动病史14.6个月,左心房直径(42.8±5.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2.9±5.3)%。复发持续性心律失常中46%为心房扑动,54%为心房颤动,共进行97次电复律。患者即刻复律成功率为77%,其中80%一次放电复律成功。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是否服用心律平等方面,即刻复律成功组与即刻失败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左心房扩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电复律即刻成功率显著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上述因素后发现,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OR=0.957,95%CI:0.921~0.994,P=0.023)和术前服用胺碘酮是复律成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即刻成功的定义是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24 h。结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患者,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术前服用胺碘酮是电复律即刻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 宁曼董建增康俊萍喻荣辉龙德勇汤日波桑才华蒋晨曦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早期复发直流电复律
- 维拉帕米减少2型长 QT 综合征楔形心肌块模型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并预防尖端扭转型室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治疗2型长QT综合征(LQT2)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稳定1 h后灌注E-4031 0.5μmol·L-1建立LQT2心肌块模型;同时按照分组分别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30 min后开始采集数据,采集时间持续30 min。以2000 ms基础步长连续起搏(S1S1刺激),同步记录心内、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测量动作电位复极达90%的时程(APD90)、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心电图QT间期,并观察各组自发和程序刺激(S1S2刺激)诱发的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发生率。结果灌注E-4031 0.5μmol·L-1后,左心室楔形心肌块心内、外膜下APD90和QT间期均显著延长(P<0.01),TDR显著增加(P<0.01),并观察到自发或程序刺激诱发的EAD及TdP发作。同时灌注维拉帕米0.5,1.0和2.5μmol·L-1,LQT2模型内、外膜下心肌APD90和QT间期呈浓度依赖性地缩短(P<0.01),TDR显著减小(P<0.01),自发或程序刺激诱发的EAD和TdP明显受到抑制。硝苯地平1.0μmol·L-1有类似作用,且强度更大。结论维拉帕米可通过缩小心肌TDR和抑制EAD减少LQT2患者TdP的发生。
- 刘洋戴琳张远恒王金丽张存泰薛玉梅吴书林胡丹喻荣辉刘念白融
- 关键词:维拉帕米QT综合征跨壁复极离散度尖端扭转型室速
- EB病毒IgG抗体在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及未复发患者中,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Ig G抗体(EBV-VCA Ig G抗体)水平,以评估其在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CAFR)中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并将流行病调查研究中4 209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对象来源,经匹配后分别为48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EBV-VCA Ig G抗体水平;整体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与匹配后心房颤动患者根据射频消融术后是否复发分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EBV-VCA Ig G抗体水平。结果:比较发现心房颤动组患者组EBV-VCA Ig G抗体较对照组高[(75.91±14.92)vs.(51.08±11.89)μg/m L,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BV-VCA Ig G抗体水平与心房颤动发生存在相关性(OR=1.140,95%CI:1.078-1.205,P〈0.001);当EBV-VCA Ig G抗体截断值为68.35μg/m L时的预测敏感度为77.1%,特异度为99.0%(95%CI:0.835-0.965,P〈0.001)。但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未发现EBV-VCA Ig G抗体水平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证实EBV-VCA Ig G抗体水平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且对心房颤动的发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井然刘少伟夏时俊刘念阮燕菲蒋晨曦桑才华汤日波龙德勇喻荣辉白融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复发
- 右心房大小不能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右心房横径(RAD)是否可以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共274例。消融策略为双侧环肺静脉隔离(PVI)基础上加行左心房顶部、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后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复发情况。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甄别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检测其预测效力。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4个月,共有174例消融术后复发。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左心房内径(LAD)显著性增大[(44.6±5.4)vs.(42.8±5.8)mm;P=0.009],但是两组的R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5.6)vs.(43.7±6.1)mm;P=0.79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R=0.475,95%CI:0.260-0.867,P=0.015)﹑体质量指数(HR=1.063,95%CI:0.988-1.143,P=0.100)和LAD(HR=1.064,95%CI:1.015-1.115,P=0.010)是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RAD不是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AD(HR=1.053,95%CI:1.000-1.109,P=0.050)和女性(HR=0.418,95%CI:0.213-0.819,P=0.011)可以独立预测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结论:右心房大小不能独立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推测有其他潜在的机制参与此类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
- 闻松男孙鹏瑜安东刘念林晖李新宁曼吴佳慧李松南汤日波龙德勇喻荣辉白融胡荣杜昕董建增刘小慧马长生
- 关键词:导管消融复发左心房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