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天乐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单颗粒
  • 4篇气溶胶
  • 4篇黑碳
  • 3篇碳气溶胶
  • 3篇混合态
  • 3篇黑碳气溶胶
  • 3篇SP2
  • 2篇粒径
  • 2篇粒径分布
  • 1篇有机物
  • 1篇元素碳
  • 1篇在线监测
  • 1篇在线监测技术
  • 1篇碳质气溶胶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特征
  • 1篇细粒子
  • 1篇消光
  • 1篇消光系数
  • 1篇华南沿海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6篇孙天乐
  • 6篇何凌燕
  • 6篇黄晓锋
  • 5篇曾立武
  • 3篇胡敏
  • 3篇张远航
  • 2篇林云
  • 2篇薛莲
  • 1篇兰紫娟
  • 1篇邓彦阁
  • 1篇胡伟伟
  • 1篇姚婷婷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无锡市大气PM(2.5)中黑碳的粒径分布与混合态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中的重要组分黑碳(BC)气溶胶,2010~2011年利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对江苏省无锡市夏冬两季BC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及单颗粒混合态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结果表明,无锡市冬季BC质量浓度(6.1μg/m3)是夏季(2.5μg/m3)的2.4倍,内混态BC比例(NIB)冬季(64.8%)也显著高于夏季(44.6%),说明冬季BC污染与来外来污染传输有关.反向轨迹分析表明,来自华北平原的污染气团输入是冬季高浓度BC污染的首要原因.NIB的日变化趋势与BC质量浓度的完全相反.午后BC质量浓度最低时NIB最高,反映了二次光化学产物包覆在BC颗粒外层的老化过程.此外,夏冬两季BC粒径分布保持稳定,其质量浓度峰值对应粒径在225nm左右,数浓度峰值对应粒径在120nm左右。
孙天乐何凌燕曾立武黄晓锋
关键词:黑碳混合态
2008北京残奥会期间大气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对2008年残奥会期间北京市黑碳(BC)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及单颗粒混合态进行连续在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浓度均值为1.65μg/m3,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质量粒径分布呈单峰型,峰值位于207nm;内混态BC比例平均为56.1%,高于其他国内外城市,说明本地源排放贡献相对较小.随大气边界层高度及本地源排放变化,BC浓度在上午8:00和午夜0:00出现2个峰值,内混态BC比例日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风向风速分析表明,残奥会期间来自五环外未限行区域的机动车排放对市区BC浓度有明显影响.
孙天乐何凌燕曾立武黄晓锋
关键词:黑碳混合态残奥会
华南沿海某大气背景点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黑碳气溶胶(BC)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背景点位BC的浓度水平和来源特征有助于掌握BC在区域尺度上的辐射强迫特性和环境影响。2009年秋季在华南沿海某区域大气背景点进行了为期约40 d的BC在线观测。观测期间BC的平均浓度为(2.34±1.33)μg/m3,与其它区域背景点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利用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模拟的高分辨率三维气象场数据驱动HYSPLIT-4反向轨迹模式,模拟观测期间每小时的气团轨迹,将所有轨迹分为来源特征明显的东北沿海、北方内陆、香港方向和东南海面方向四类。当受到东北沿海来源气团影响时,BC的浓度为平均水平的1.4倍,BC和CO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而其它三类气团影响时的BC浓度都低于平均浓度,且BC和CO的相关关系很差,说明来自东北沿海地区的较近距离区域传输是影响该背景点大气BC的主要源区。
邓彦阁孙天乐曾立武何凌燕黄晓锋
关键词:黑碳
深圳市冬季黑碳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和混合态特征被引量:16
2011年
黑碳(Bc)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是当今科学界的研究热点.BC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及混合态对其光吸收和其他理化性质有很大影响,但是受仪器分析技术的限制,目前国内外均鲜有对单个BC粒子大小及混合态连续观测的研究.本研究利用新型的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对2009年1~2月深圳市BC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及单颗粒混合态进行连续在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浓度均值为6.24μg/m^3;其质量粒径分布呈单峰型,峰值位于211nm;内混态BC(127—264nm粒径段内)质量比例为32.4%.内混态BC比例随粒径变化趋势与表面积浓度的粒径分布趋势相似,说明内混态BC形成与大气中的气-固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外混态BC浓度与NOx高度相关,并随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而呈现白天低、夜间高,这些特征都说明外混态BC与本地机动车等燃烧源的新鲜排放密切相关;内混态BC浓度的日变化相对平缓,指示出其来自区域传输的特征反向轨迹分析也表明,内混态BC比例与气团老化程度有显著的对应关系.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大气BC气溶胶污染的本质及来源特征,并为准确评估BC气溶胶在辐射强迫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关键的支撑数据.
孙天乐何凌燕黄晓锋曾立武胡敏张远航
关键词:粒径分布混合态
不同碳质气溶胶在线监测技术的实测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2009年10月31日—11月8日,用国际上应用较多的4种气溶胶在线监测仪同步监测了深圳大气细粒子中元素碳(EC)和有机物(OM)的浓度。比对结果显示:黑碳仪与单颗粒黑碳光度计测定EC有很高的相关度,R2=0.97,斜率为1.00;在线EC/OC分析仪的EC监测结果与前两者的相关度R2均大于0.95,但是其浓度水平总体偏低30%~40%;在线EC/OC分析仪测定的OC与气溶胶质谱仪测得的OM也比较吻合,相关度R2=0.83,但是在OM高浓度时在线EC/OC分析仪的测量结果相对偏低。对造成不同在线仪器观测数据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研究者掌握这些在线仪器获得的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差异性提供支撑信息。
兰紫娟黄晓锋何凌燕胡敏薛莲孙天乐胡伟伟林云张远航
关键词:有机物元素碳在线监测
深圳市冬季大气消光性质与细粒子化学组成的高时间分辨率观测和统计关系研究被引量:34
2010年
我国城市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是细粒子污染造成的区域性能见度大幅度下降.无论能见度还是细粒子污染在大气中都存在快速的变化过程,无法获得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就无法准确有效地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成为大气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难点.本研究利用高时间分辨率在线仪器获得了深圳市2009年1月17日至2月16日间的大气散射和吸收系数、PM1主要化学组分浓度及相关气象参数的10分钟分辨率观测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拟合优度很高(R2=0.913,n=3167)的深圳市冬季大气消光系数与PM1主要化学组分以及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式.结果显示,冬季观测期间深圳市大气消光系数平均为290±183Mm-1,其中颗粒物的散射与吸收分别占72%与21%.PM1主要化学组分中有机物对消光的贡献最大,平均占45%,其次为硫酸铵,平均占24%,黑碳与硝酸铵分别平均占17%和12%.此外,本研究还对不同消光系数水平和日间大气消光系数变化规律分别进行了分析讨论.
姚婷婷黄晓锋何凌燕胡敏胡敏孙天乐薛莲林云曾立武
关键词:消光系数多元线性回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