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氟化钠
  • 3篇遗传毒性
  • 2篇毒理
  • 2篇毒理学
  • 2篇噪声
  • 2篇噪声调查
  • 2篇细胞
  • 2篇京沪高速
  • 2篇京沪高速公路
  • 2篇公路
  • 2篇高速公路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凝胶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电泳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遗传毒理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作者

  • 8篇孙建霞
  • 6篇李杰
  • 4篇刘春生
  • 4篇杨志祥
  • 3篇刘国庆
  • 2篇马道新
  • 1篇张晓梅
  • 1篇于书彦
  • 1篇郭冬梅

传媒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京沪高速公路某穿越居民区段环境噪声调查
目的评价京沪高速公路某穿戟居民区段通车前后的环境噪声变化,预测交通量上升对噪声的影响,以及声屏障的减噪效果等.方法 选择该区段距公路中心线32.3、68.6和127.7m的A<,1>和B<,1>、A<,2>、A<,3>四...
孙建霞李杰刘国庆杨志样田鲁泉
关键词:噪声高速公路居民区
文献传递
京沪高速公路某穿越居民区段环境噪声调查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评价京沪高速公路某穿越居民区段通车前后的环境噪声变化 ,预测交通量上升对噪声的影响 ,以及声屏障的减噪效果等。方法选择该区段距公路中心线32.3、68.6和127.7m的A1 和B1、A2、A3 四个监测点按《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进行噪声监测 ,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该区域背景噪声值较高 ,但其等效声级达标。与背景值对比 ,通车后近期居民区白天的噪声变化没有规律 ,夜间噪声均有所上升 ,但均不超标 ,距离声屏障越近 ,降噪效果[0.03~9.08dB(A)]越明显。经预测2005年以后 ,若无声屏障 ,居民区各监测点的噪声均可能超标 ;考虑声屏障的降噪作用 ,B1点夜间和2005年A1点夜间噪声基本能够达标 ,其余各点仍超标。结论声屏障具有一定减噪作用。该区域背景噪声值较高 ,如再增加交通噪声则极易超标 。
孙建霞李杰田鲁泉刘国庆杨志祥
关键词:噪声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环境噪声污染调查
用端粒酶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氟化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被引量:3
2000年
刘春生马道新孙建霞李杰秦雪梅
关键词:氟化钠遗传毒性胚肺成纤维细胞端粒酶
氟化物转化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氟化物的致突变性和潜在致癌性 ,探讨其诱变机理。方法 :应用NaF诱导转化金黄地鼠胚胎细胞 (SHE) ,以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该细胞群中少数细胞凋亡 ,大部分细胞则已逃脱凋亡转化成恶性细胞。结论 :氟化物对哺乳动物细胞可能具有诱变致癌性。
孙建霞李杰刘春生刘国庆郭冬梅杨志祥
关键词:超微结构遗传毒理学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对NaF的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2001年
孙建霞杨志祥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NAPDNA损伤遗传毒性
氟化钠与小牛胸腺DNA直接结合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氟化钠与 DNA的直接结合作用。方法 应用自动程序升温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 L C- VP离子色谱分析仪对氟化钠与小牛胸腺 DNA的直接结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6 .3,4 83.0 ,987.0mg/L 氟化钠对 5 .0 ,10 .0 ,2 2 .5 mg/L 小牛胸腺 DNA在 2 6 0 nm的吸收光谱未造成任何影响 ,在 2 0 5 nm处吸收峰虽有随氟化钠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倾向 ,但结果的可重复性较差 ;1.0 mg/L 的溴化乙锭可使 10 .0 mg/L 浓度的小牛胸腺 DNA融点温度显著升高 ,而 2 10 .0 m g/L 的氟化钠对其无明显影响 ;不同浓度小牛胸腺 DNA与氟化钠作用后 ,冰乙醇变性洗涤 ,经高效液相离子色谱分析仪检测 ,DNA水溶液中无氟离子检出。结论 氟化钠未与小牛胸腺 DNA发生稳定结合。
李杰杨志祥孙建霞刘国庆
关键词:小牛胸腺氟化钠
氟化物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活性改变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氟化物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作用改变的影响。方法 :常规方法提取纯化PBR32 2质粒 ;将NaF与PBR32 2质粒 37℃共同作用 1h ,再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1 对PBR32 2质粒进行酶切 3h ,同时将NaF作用的PBR32 2用层析柱纯化后再进行酶切反应 ;将酶切产物进行电泳 ,观察结果并拍照。结果 :随着NaF浓度的增加 ,BamH1 对PBR32 2的酶切作用减弱 ,当加入 5mmol LNaF时 ,BamH1 几乎无酶切活性 ,而对加入 5mmol LNaF的PBR32 2用层析柱进行纯化 ,以除去NaF ,再对其进行酶切 ,可完全切开。而且氟离子可导致酶切片段在电泳中显示拖尾现象。结论
马道新刘春生李杰孙建霞
关键词:氟化钠毒理学限制性内切酶遗传毒性
氟化钠对人胚支气管上皮细胞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氟化钠(NaF)对人胚支气管上皮(HEBE)细胞肿瘤标志物改变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胚支气管上皮细胞,传代培养,经不同浓度的NaF(0、1、2、4、6mmol/L)暴露36h,换液后继续培养36h,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NaF对HEBE细胞的毒性,同时收集培养液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角质蛋白21鄄1(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CK鄄19)等肺癌肿瘤标志物。结果NaF作用后细胞出现毒性反应,脱落皱缩,胞内颗粒增多,且有剂量依赖性,当NaF为6mmol/L时,吸光度(A)值仅为0.15±0.07,几乎无存活细胞;对照组及各NaF染毒组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F可引起人胚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但尚未见其可引起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改变。
马道新刘春生李杰张晓梅于书彦孙建霞
关键词:氟化钠肿瘤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