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珍

作品数:34 被引量:441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骨密度
  • 12篇骨质
  • 12篇骨质疏松
  • 11篇患病
  • 9篇骨折
  • 8篇中老年
  • 8篇中老年人
  • 8篇中老年人群
  • 8篇老年
  • 8篇老年人群
  • 8篇患病率
  • 6篇绝经
  • 6篇绝经后
  • 5篇体重
  • 5篇绝经后妇女
  • 4篇压缩性
  • 4篇压缩性骨折
  • 4篇密度测量
  • 4篇脊椎
  • 4篇骨量

机构

  • 22篇华西医科大学
  • 9篇华西医科大学...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 7篇北京医院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卫生部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复旦大学
  • 3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北京市东城区...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双流县卫生防...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4篇安珍
  • 31篇杨定焯
  • 12篇马锦富
  • 10篇刘力克
  • 7篇马翰章
  • 7篇区品中
  • 7篇李宁华
  • 7篇赵晰
  • 7篇邓力平
  • 7篇李恩
  • 7篇李颖新
  • 7篇尚家芸
  • 7篇张大新
  • 6篇郑蘋如
  • 5篇郑宏
  • 4篇蒋建军
  • 4篇李金祥
  • 4篇王文志
  • 3篇王文志
  • 3篇朱汉民

传媒

  • 16篇中国骨质疏松...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2001年全...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第三届国际骨...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8篇2001
  • 8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都地区城乡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调查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为了解成都地区城乡正常人群腰椎 ,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 ,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成都地区≥ 2 0岁健康人群共抽取 14 6 0人 ,城市 6 6 2人 ,农村 79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测量腰椎 2~ 4正位 ,左股骨近段 (Neck ,Ward’s ,Troch)BMD值 ,按城乡、男女分别每 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骨量峰值 (PBM)均出现在 2 0~ 39岁 ,男性L2 - 4PBM为 (1 12 0± 0 114 )g cm2 ,女性为 (1 113± 0 113)g cm2 。 4 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城乡男女BMD逐渐下降 ,女性各部位BMD值下降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 ,其中女性 5 0岁和 6 0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 ,骨量累积丢失率L2 - 4农村男性 17 9%、女性 35 3%均明显高于城市男性12 5 % ,女性 2 5 0 % ,而且股骨上端骨量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成都地区城乡男女骨峰值形成年龄段在 2 0~ 39岁 ,城市、农村不同性别年龄的BMD值4 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女性BMD明显低于男性 ,骨量累积丢失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农村高于城市 ,各部位累积丢失率Ward’s>
安珍王文志杨定焯马锦富赵元全赵立强唐婧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影响因素骨密度患病率
SPA、DXA测量233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比较被引量:1
1998年
SPA、DXA测量233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比较马锦富王文志杨定焯安珍李全祥随着骨质疏松研究的深入,SPA、DXA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本文对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233人进行了SPA、DXA骨密度测定,比较研究了SPA、DXA两种方法测量值,诊断结果...
马锦富王文志杨定焯安珍李全祥
关键词:DXA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测量值
成都地区50岁以上人群体重指数的分布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 5 0岁以上人群体重指数 (BMI)的分布情况 ,为预防体重过低及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调查人群进行体重与身高的测量 ,计算 BMI(体重指数 )进行分析。结果 :该地区体重过低、超体重及肥胖的现患率分别为 12 .93%、 2 0 .10 %及 4 .0 6 %。农村的体重过低的患病率为 14 .37% ,高于城市的 8.0 0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 .0 0 1)。城市的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农村 (RR值分别为为 2 .80及 2 .14 )。体重过低、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0 1) ,城市及农村中两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农民的体重过低患病率最高(男 14 .6 1%、女 2 0 .35 % ) ,军人的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最高 (38.71%、 6 .4 5 % )。结论 :成都地区 5 0岁以上人群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但不能忽视人群超重及肥胖的预防 ,在农村中还应加强预防体重过低 。
刘力克夏详碧袁萍韩明安珍陈云
关键词:体重指数超重肥胖体重过低患病率
骨质疏松病因分析被引量:25
2000年
本文回顾了用于骨质 疏松诊断的骨密度指标、对应的诊断标准、以及这一标准造成的误诊与漏诊现象,介绍了目前正在普及应用的抗骨折能力诊断指标。文章讨论了影响抗骨折能力的因素,分析了造成抗骨折能力降低或骨量减少的病因,最后介绍了诊断这些病因的方法。这为针对病因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根据。
林守清宋亦军杨定焯安珍
关键词:骨质疏松抗骨折能力病因
中国中老年人群骨折患病率调查(英文)被引量:49
2003年
目的了解国内汉族中老年人群骨折(髋部、前臂和脊椎为主)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48615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胸腰椎侧位X线测量(1/10样本)。结果国内部分地区50岁以上人群总骨折患病率为26.6%。其中男性24.6%,女性28.5%(P<0.01);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9%,前臂骨折患病率为4.0%,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3.3%;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城乡之间骨折患病率差异亦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意义(P<0.01,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骨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须进一步进行病因探索以防治骨折的发生。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赵晰张大新李恩马翰章邓力平张韵朱晓颖安珍刘力克郑蘋如李颖新
关键词:中老年人骨折患病率病因
骨定量手段诊断骨质疏松的进展
近年无创性骨力学强度测量已由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骨力学强度分析使我们实现了用骨强度诊断骨质疏松的目标,本文就此予以介绍.
杨定焯安珍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测量骨量骨强度
文献传递
四川省双流县农村中老年人群身高值的调查
2001年
目的 :了解人群中年龄与身高的变化情况为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农村 5 0岁以上人群的身高情况。结果 :男性和女性身高均值分别为 16 0 .6 0 cm和 149.31cm,平坝和丘陵区无差异 (P>0 .2 ) ;从 5 0岁到 80岁组身高下降值女性比男性显著 (高 1.5 4cm~ 2 .84cm) ,70岁以下比 70岁以上身高下降明显。结论
张天德黄先志刘力克杨定焯安珍
关键词: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多层次个体化治疗被引量:5
2000年
骨质疏松是一种病因 复杂、临床治疗困难的老年性疾病。由于骨密度作为诊断及随诊指标的限制,骨质疏松治疗万法一直局限在通过药物治疗提高骨密度上,而忽略了骨生长依赖于适宜的骨应变这一骨生长机制。本文介绍了因新的骨质疏松诊断指标抗骨折能力的出现而引起的治疗方法的发展,讨论了造成骨质疏松的内分泌失调、营养失衡及骨应力缺乏等病因的诊断万法,分析了骨生长与这些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阐述了针对各种病因的个体化多层次治疗方法,最后,介绍了对严重骨质疏松病人预防骨折的方法。
杨定焯安珍林守清宋亦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病因
DXA骨密度测量中精确度和准确度的意义被引量:6
1998年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病人时,应该了解DXA骨密度仪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方能达到资料的可信性和可比性。本文用DXA骨密度仪测量了腰椎体模、人腰椎L2~4及兔和大白鼠的全身和股胫骨的骨密度。发现腰椎体模骨密度的精确度(0.008)比活体的(0.014)的高;兔和大白鼠全身和股胫骨平行放置的骨密度的精确度高于股胫骨垂直放置的,建议以动物骨密度的精确度最高的方法应用为好,因为活体L2~4的骨密度精确度为0.014,同一个人测量两次骨密度的变化应大于2.
杨定焯安珍李金祥尚家芸郑虎翁玲玲
关键词:骨密度测量DXA体模胫骨全身骨密度仪
成都地区1835例女性骨密度研究被引量:24
1999年
目的为探索女性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作者对20~90岁的1835例女性,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其中腰椎1805人,髋部115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7组。结果腰椎L2-4和髋部的BMD最高值均见于30~39岁组,40岁以后BMD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BMD明显降低。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髋部BMD累积丢失率高于腰椎,腰椎BMD累积丢失率在50岁以后达20%~35%,髋部三个部位中BMD累积丢失率最高的是Ward’s三角,在50岁以后达40%~60%:分别以低于峰值BMD减低2s和2.5s为诊断OP的标准,前者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50岁以后O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髋部OP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70岁以后达90%以上。结论以峰值BMD-2s为女性OP的诊断标准更适合中国女性。骨质疏松防治重点在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腰椎BMD正常而有症状者。
马锦富李金祥杨定焯安珍尚家芸淦小伟
关键词:BMD髋部OP骨密度检出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