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健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
- 王强宋宝健冯伟朱丹江
- 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的尺骨鹰嘴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urphy等人提出的鹰嘴骨折评分系统对患儿进行评分,临床评估共15分(包括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3个方面),影像学评估4分。总分>18分为优秀,17分为良好,16分为一般,<16分为差。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16±6.15)个月。根据Murphy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4.86±0.35)分,功能评分(5.00±0.00)分,运动范围评分(4.86±0.35)分,影像学评分(4.00±0.00分),平均总分(18.73±0.69)分。随访结果优秀26例,良4例,一般0例,差0例。随访结果优秀的病例中,22例为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例伴桡骨颈骨折,3例伴肱骨外髁骨折。随访结果良的病例中,3例伴桡骨颈骨折,1例伴肱骨外髁骨折。结论应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骨骺损伤小、固定效果可靠、皮肤刺激小、费用低廉、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 冯伟王强宋宝健朱丹江
-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可吸收缝线儿童
- 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外侧进针的疗效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侧进针方式对克氏针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17-02至2019-02收治并采用外侧平行克氏针和外侧扇形克氏针两种进针方式的138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其中平行组为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65例),扇形组为外侧扇形克氏针固定(73例)。评估两组间的临床特征、末次随访的功能及外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病例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根据Flynn功能标准,平行组优良率为93.7%,扇形组优良率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Flynn美观标准,平行组优良率为92.1%,扇形组优良率为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未出现骨折再移位、医源性神经损伤、肘内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外侧平行与外侧扇形两种进针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及预后。
- 朱丹江王强孙保胜宋宝健冯伟刘定武
-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价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共计 73例,其中男58例,女15例;平均年龄 10.2 (6.2~15.1)岁;左侧49例,右侧24例;单纯桡骨骨折23例,尺桡骨双骨折50例。致伤原因:运动中摔伤 59 例,自行车摔伤6例,机动车撞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定期复查随访观察患儿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 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采用单纯外固定架固定38例,桡骨外固定架合并尺骨髓内针固定35例;54例骨折解剖复位,19例近解剖复位。73例患儿均获得平均13.5(6~24)个月随访;12 例针道感染,其中2例感染较重,Schanz 针略松动,分别于第6/8周骨折未完全愈合时提前拆除外固定架;临床愈合时间为 6~12 周,平均9.6周。所有患儿术后无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无骨折再移位、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再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肢腕关节各个方向活动角度均小于健侧,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60例,良13例,优良率 100%。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少、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少、不需要二次手术、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该特殊类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 朱丹江王强宋宝健冯伟刘定武
- 关键词:桡骨骨折儿童骨折固定术
- 一种手外科手术用器械收纳装置
- 一种手外科手术用器械收纳装置,其包括:承置单个手术器械且与单个手术器械外形尺寸适配的盒体;其特征在于,在盒体表面均匀设置供高温气体进入盒体内部的通孔;设置相邻两个盒体之间铰链连接,且其中一个盒体可以围绕另一个盒体的中心线...
- 宋宝健
- 文献传递
- 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儿童病理性骨折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儿童病理性骨折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例病理性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于继发于肿瘤性及瘤样病变的病理性骨折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合并病灶刮除植骨治疗,其他病理性骨折患儿仅采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通过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有无丢失及病灶愈合情况;采用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及随访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18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21.9个月,18例(包括术中医源性骨折1例)X线片均提示病理性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5个月。针道感染1例,无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根据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疗效均为优秀,患儿家长满意度100%。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结合或者不结合病灶刮除植骨术可作为治疗儿童病理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文玉伟王强宋宝健冯伟朱丹江
- 关键词:外固定架儿童
-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与功能复位早期临床功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术后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复位标准分为解剖复位组与功能复位组。观察术后6周、8周、12周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趋势,并以术后12周为观察终点,比较不同复位效果下早期临床功能的差异。结果随访62例患儿,其中解剖复位42例,功能复位20例。术后6周、8周、12周,解剖复位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4. 64±6. 93)°、(29. 05±6. 37)°、(11. 31±5. 19)°,屈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29. 05±5. 76)°、(20. 60±6. 55)°、(10. 24±5. 52)°,功能复位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9. 75±6. 17)°、(25. 25±7. 34)°、(16. 50±6. 30)°,屈肘角度丢失值分别为(32. 25±5. 45)°、(24. 75±5. 25)°、(14. 00±7. 36)°。以术后12周为早期观察终点,比较两组伸肘角度丢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433,P=0. 001);比较屈肘角度丢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47,P=0. 028);两组患儿提携角度分别为(4. 29±3. 76)°和(4. 50±3. 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13,P=0. 832)。结论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后肘关节屈伸功能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但在术后早期,解剖复位肘关节屈伸功能优于功能复位。因此,相对于功能复位,解剖复位可以获得更好的早期肢体功能和临床疗效。
- 冯伟王强宋宝健朱丹江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功能复位儿童
- 旋前复位术、旋后复位术治疗儿童桡骨头半脱位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旋前复位术与旋后复位术治疗儿童桡骨头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5例桡骨头半脱位患儿根据就诊日期分为两组,奇数日就诊者为旋后组351例,偶数日就诊者为旋前组344例。旋后组采用旋后复位术治疗,旋前组采用旋前复位术治疗;如第一次复位失败,第二次采用同样方法复位;如第二次复位亦失败,改为另一种方法复位。统计两组第一次复位成功率及复位总成功率。结果旋后组及旋前组第一次复位成功率分别为86.0%(302/351)、92.8%(315/344),两组比较P<0.05。旋后组26例第二次复位成功,23例第二次复位失败后改为旋前复位术,其中12例第一次复位成功、11例第二次复位成功;旋前组17例第二次复位成功,12例第二次复位失败后改为旋后复位术,其中10例第一次复位成功、1例第二次复位成功、1例未成功。旋后组及旋前组复位总成功率分别为100%(351/351)、99.7%(343/344),两组比较P>0.05。结论旋前复位术、旋后复位术治疗儿童桡骨头半脱位效果均较好,但旋前复位第一次复位成功率更高。
- 宋宝健王强
- 关键词:桡骨头半脱位儿童
- 保守与手术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比较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价保守与手术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治疗的142例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纳入标准:骨折后初次治疗在本院且完成随访;X线诊断为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排除标准:开放性、陈旧性及病理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随访丢失或资料不全;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合并同侧肢体其他部位骨折。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保守治疗(保守组);第二组为经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因复位丢失再行手术治疗(复位丢失手术组);第三组为直接选择经皮穿针手术治疗(手术组)。评估三组间的临床特征、功能外观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4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3±1.9)个月。按照初始治疗方案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例复位丢失率为19.8%,按照最终治疗方案采用手术治疗病例针道感染发生率为7.1%。三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末次随访肘关节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骨折全部愈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经皮外侧穿针手术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选择保守治疗需密切随访,如复位丢失及时行手术治疗。如果不能保证密切随访,建议直接选择经皮穿针手术治疗。
- 朱丹江王强宋宝健冯伟刘定武
- 关键词:肱骨骨折
- 单臂上肢外固定器治疗小儿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单臂上肢外固定器在小儿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应用闭合复位单臂上肢外固定器固定治疗25例儿童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随访临床结果。结果患儿年龄6—14岁,平均9.2岁;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2周。全部病例骨折愈合,外固定器拆除时间平均在术后52(40~89)d。Consant-Murley评分:优:23例;良:2例;差:0例。结论闭合复位单臂上肢外固定器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微创,骨折容易复位,固定满意,便于护理,可避免骨骺损伤和骨折再移位,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小儿肱骨近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 宋宝健王强孙琳侯大为
- 关键词:上肢外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