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岗
- 作品数:92 被引量:4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颅咽管瘤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复发的可能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近5年我院手术治疗的8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中21例复发性颅咽管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术切除程度等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并总结再次手术的效...
- 王中卞杰勇朱昀孙晓欧周鹏吴愈黄煜伦孙春明崔岗李向东周幽心张世明周岱
- 文献传递
- 颅颈交界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病变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术中与术后可能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1-2008.6收治的38例颅颈交界病变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手术技巧、术中注意事
- 王中周幽心虞正权崔岗李向东张世明周岱
- 文献传递
- RNA干扰SYF2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
- 目的:探讨SYF2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对体外培养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YF2在8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
- 崔岗杨理想陆挺李金泉高薇张健李兵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痉挛血管内的表达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壁内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大鼠2次注血SAH模型基底动脉壁内ICAM-1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在大鼠脑池内注血后第3d,基底动脉血管腔狭窄已非常明显,第5d达到高峰。注血后第1d,ICAM-1表达开始上调,主要在内膜及内膜下,第3d表达明显增强并持续到第5d。ICAM-1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表达基本一致,且在时程上的变化与CVS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由ICAM-1介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可能在CV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崔岗周岱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细胞间粘附分子-1免疫组织化学RT-PCR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附52例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早期手术37例,中期手术10例,延期手术5例。结果43例术前Hunt-HessⅠ~Ⅲ级病人出院时GOS4~5分37例,3分4例,2分1例,1分1例;9例Ⅳ~Ⅴ级病人出院时GOS4~5分3例,3分3例,2分2例,1分1例。对40例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无死亡。结论早期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能防止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化;对于Hunt-HessⅣ~Ⅴ级病人,在条件许可下行早期手术,仍可取得一定疗效。
- 黄亚波张世明王中周幽心崔岗徐峰李向东周岱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翼点入路
- 微型探头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微型探头血管多普勒超声(MVD)这一无创性监测技术在颈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探头频率20MHz、直径1.5mm,对32例颈内动脉瘤患者(共计36个动脉瘤)进行动脉瘤夹闭前后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
- 惠品晶周岱张世明王中刘曼孔丽娟李向东崔岗周幽心虞正权
- 关键词:颈内动脉瘤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
- 显微手术治疗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43例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其中30例MRI检查结果为海绵状血管瘤,与病理结果相符,4例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不相符。其他9例CT检查结果为脑内血肿。显微手术全部切除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无死亡,效果满意。结论:MRI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于有明显临床表现的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曹海波张世明王中周幽心虞正权崔岗李向东周岱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显微手术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例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出现症状的时间为7个月-3年,经MRI和CTA证实由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压迫三叉神经所致,其中2例接受部分感觉根切断术,1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仅接受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都明显改善,手术患者术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但部分感觉根切断术的患者术后遗留面部轻微麻木后遗症。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三叉神经痛临床较少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采取药物治疗、部分感觉根切断术、显微血管减压术等不同治疗方案,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张健王中周幽心崔岗虞正权周岱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
-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 目前动脉瘤颈夹闭手术仍是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手段之一,但动脉瘤手术的致死和致残率约为10%,影响手术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1)动脉瘤残留或未夹闭,术后可能出现致死性大出血;(2)载瘤动脉或穿支动脉夹闭,造成术后肢体运动障...
- 惠品晶张世明刘曼王中徐峰李向东崔岗周幽心周岱
- 文献传递
- SAH大鼠抗脑血管细胞增殖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鼠SAH后脑血管细胞增殖变化,观察大鼠SAH后早期阻断VEGF的作用是否能减轻脑血管细胞增殖。方法 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枕大池注入NS,模型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干预组在制作SAH模型的同时通过枕大池注入抗VEGF多克隆抗体。于SAH(或NS)后1、3、5、7天时处死动物,分离脑干(包含基底动脉)做形态学和PCNA免疫组化检查,观测三组大鼠基底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基底动脉壁PCNA表达。结果在SAH后第1天基底动脉即出现明显血管痉挛,第3、5天达到高峰,第7天逐渐缓解。SAH模型组大鼠基底动脉壁PCNA表达第1天即开始升高,第3、5天达到顶峰,第7天后逐渐下降;NS假手术组基底动脉壁PCNA呈阴性表达;抗VEGF抗体干预组基底动脉壁PCNA呈低水平表达。枕大池注射抗VEGF抗体能缓解SAH后脑血管肌内膜增殖,减轻脑血管壁的增厚程度。结论 VEGF介导的血管内膜增殖反应和脑血管壁增厚可能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SAH后早期应用VEGF拮抗剂能缓解脑血管细胞增殖。
- 彭思民崔岗王秀云许期年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血管痉挛增殖细胞核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