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爱利

作品数:105 被引量:1,71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9篇病毒
  • 28篇基因特征
  • 24篇基因
  • 23篇腮腺炎
  • 22篇流行病
  • 22篇流行病学
  • 20篇腮腺炎病毒
  • 18篇麻疹
  • 16篇基因特征分析
  • 16篇基因型
  • 15篇流行性
  • 15篇流行性腮腺炎
  • 13篇血清
  • 12篇血清学
  • 11篇实验室网络
  • 11篇病毒基因
  • 11篇病毒学
  • 11篇病毒学监测
  • 10篇流行性腮腺炎...
  • 9篇急性呼吸

机构

  • 100篇中国疾病预防...
  • 17篇陕西省疾病预...
  • 15篇湖南省疾病预...
  • 12篇山东省疾病预...
  • 1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安徽理工大学
  • 10篇河南省疾病预...
  • 10篇河北省疾病预...
  • 10篇甘肃省疾病预...
  • 7篇辽宁省疾病预...
  • 7篇上海市疾病预...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7篇青海省疾病预...
  • 6篇北京市疾病预...
  • 6篇北华大学
  • 6篇重庆市疾病预...
  • 5篇安徽省疾病预...
  • 5篇山西省疾病预...
  • 5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105篇崔爱利
  • 76篇许文波
  • 57篇张燕
  • 51篇毛乃颖
  • 49篇朱贞
  • 26篇许松涛
  • 18篇姬奕昕
  • 16篇蒋小泓
  • 16篇王慧玲
  • 12篇唐浏英
  • 9篇檀晓娟
  • 7篇张红
  • 7篇孙利伟
  • 6篇徐瑾
  • 6篇祝双利
  • 6篇吴宏伟
  • 6篇李芳彩
  • 6篇余鹏博
  • 6篇石晶
  • 6篇张勇

传媒

  • 30篇病毒学报
  • 24篇中国疫苗和免...
  • 13篇中华实验和临...
  • 6篇中国计划免疫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兽医寄生...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2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对中国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深入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Poisson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报告事件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 2004—202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5 229起,总体呈波动性下降;报告事件总数居前5位的地区是重庆、湖南、贵州、广西、甘肃;报告事件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发生地主要在小学和初中;事件报告较及时,但处置时间较长(最短30 d)。2008年全国开展1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后各年报告事件起数未超过2008年水平;实行2剂疫苗接种的北京、上海、天津报告事件数较少;2008—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事件数均高于同期实行2剂免疫策略的麻疹、风疹,提示免疫接种对防止疫情暴发产生了一定的效果。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报告数量达到报告以来最低,提示我国在采取严格防范措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也预防了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因素Poisson回归发现,突发事件的数量与各地年报告发病率和免疫接种策略有关,1剂免疫接种地区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是2剂地区的3.924~32.284倍。结论接种疫苗是防止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从2020年6月开始实施2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预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量呈进一步下降趋势。
王媛崔爱利许文波王英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免疫策略POISSON回归
2008-2010年C4a人肠道病毒71型在中国大陆的广泛传播和流行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2008-2010年流行于中国大陆的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enterovirus71,HEV71)病毒和2008年安徽阜阳株的进化关系以及C4a进化分支病毒在中国大陆各省、区的传播和流行情况。方法从GenBank上获得2008-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份流行的具有完整VPl(≥891bp)或近似完整VPl(≥876b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信息的HEV71毒株序列,采用MEGA5.0软件,构建种系发生树,分析2008-2010年流行于中国大陆各省、区的C4aHEV71病毒与安徽阜阳株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结果中国大陆2008-2010年流行的HEV71分离株除了8株属于A型,一株属于进化分支C4b外,其他均为C4a;目前流行于中国大陆各省、区的C4a病毒与2008年安徽阜阳株同源性较高(96.5%~100%),其溯源可至1998年的C4b病毒。2008年的阜阳株所引发的传播链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湖南、山东等省市。结论中国大陆2008-2010年流行的HEV71分离株以C4a进化分支病毒为绝对优势病毒,阜阳株传播链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以安徽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石晶张燕周剑惠朱贞毛乃颖许松涛崔爱利檀晓娟祝双利张勇严冬梅孔晓慧许文波
关键词:肠道病毒属种系发生疾病传播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型别鉴定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爆发进行血清学证实,鉴定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腮腺炎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临床诊断为腮腺炎患儿的血清和脑膜炎病人脑脊液(CSF)标本中的IgM抗体;从脑膜炎病人CSF标本中提取核糖核酸(RNA),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方法扩增病毒小疏水蛋白(SH)基因255个核苷酸片段;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的8个基因型代表株做亲缘性关系树分析。结果 15份血清中11份腮腺炎IgM阳性,5份CSF中2份IgM阳性。5份CSF标本中2份PCR扩增产物阳性。SH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2株病毒为F基因型,与1995~1996年中国流行的腮腺炎野病毒基因型一致。结论 此次疫情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爆发,部分病例合并有病毒性脑膜炎。
吴宏伟崔爱利许松涛朱贞姬奕欣张燕刘中华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病毒性脑膜炎
2011年甘肃省幼儿急疹病例中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情况及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阐明2011年甘肃省幼儿急疹病例中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情况及病毒基因特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对2011年甘肃省收集的169份幼儿急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HHV-6初筛,对HHV-6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U90基因PCR扩增、序列测定以及病毒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在169份幼儿急疹病例标本中,有60份标本检测为HHV-6病毒核酸阳性,获得了10条HHV-6B U90基因序列。HHV-6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婴幼儿,病例年龄中位数为9月龄。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HHV-6B可分为分支a和b。其中分支a又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分支(亚分支a-1、a-2和a-3),不同亚分支之间呈现一定的地域聚集性。本研究获得的10条HHV-6B序列分散在系统发育树的不同分支上,分属于亚分支a-1和a-2以及分支b。在10条序列中未发现基因重组现象。结论甘肃省存在着多个HHV-6B分支/亚分支病毒同时流行,病毒呈现出序列多样性。通过本研究首次阐明了甘肃地区幼儿急疹病例中HHV-6B基因特征,填补了我国HHV-6B分子流行学研究的空白,同时也为全球HHV-6B研究积累了数据。
周杨子刘建锋赵晓虹张燕崔爱利陈瑛
关键词:幼儿急疹基因特征
618例小儿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为其病原学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618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患儿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标本。应用病毒分离、细菌培养、飞行时间质谱和PCR/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核酸和蛋白质谱。结果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为7~12月龄小儿。发病多集中在冬春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6.15%(347/618);检出一种病毒病原阳性73.49%(255/347),其中前5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7.8%)、甲型流感病毒(23.9%)、乙型流感病毒(16.1%)、鼻病毒(12.2%)和偏肺病毒(10.2%);两种病毒阳性19.88%(69/347);3种病毒阳性4.32%(15/347);4种病毒阳性2.31%(8/347)。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占29.77%(184/618),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95.65%(176/184)。细菌感染17.31%(107/618),以肺炎链球菌(39.25%,42/10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30%,26/107)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7.61%(47/618),其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病毒混合感染分别为40.43%和34.04%。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I分别为7.71和4.56~13.04、2.43和2.02~2.93、3.53和2.56~4.86);病毒混合感染36.96%(34/92)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35.29%出现胸腔积液。结论长春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病毒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优势病原,肺炎支原体次之,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多病原混合感染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黄艳智孙利伟刘宇奇马英伟田玉玲赵艳玲王利武姜洪波崔爱利张燕许文波
关键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儿童
2018-2019年泉州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型及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泉州2018-2019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流行情况和基因特征。方法样本来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样本,共141份。采用RT-PCR法进行HRSVG基因3′末端靶基因扩增,使用sequencher 5.0以及MEGA5.05软件进行序列编辑、进化树构建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HRSV阳性样本25份,17份样本成功获得靶基因序列,其中HRSVA 13份,HRSVB 4份;共鉴定出两个基因型:ON1基因型(13份,HRSVA)和BA9基因型(4份,HRSVB)。5条ON1基因型靶基因序列与2012-2015年北京、长春和浙江流行的ON1基因型序列汇聚为一簇(Cluster1);1条(FJ19-02)与2012-2015年我国多个地区流行的ON1基因型序列汇聚为一簇(Cluster2);其余7条为独立的一簇(Cluster-FJ)。HRSVB亚型中FJ18-02、FJ19-14、FJ19-15与2015年在吉林长春流行的BA9基因型序列汇聚在一起;FJ19-13则与2013年在广州和浙江两地流行的BA9基因型序列具有较近的亲缘性。ON1基因型和BA9基因型均在重复插入的72和60个碱基片段区出现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Cluster-FJ分支靶基因序列出现了特征性氨基酸突变(H266L);FJ19-13出现了H261Q和Q265L的独立突变。结论2018-2019年福建泉州流行的HRSV基因型为BA9和ON1,Cluster-FJ为新发现的独立传播链,有可能在泉州建立了本土循环流行。
宋金华陈志旭郭晋源谢智博杜佳王慧玲崔爱利朱贞毛乃颖许文波张燕
关键词:基因型基因特征
中国风疹病毒基因型流行趋势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分析1999-2012年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风疹病毒基因型的流行趋势.方法 依据中国麻疹和风疹实验室网络病毒学监测数据库,以及国家麻疹和风疹实验室风疹病毒学监测数据,进行中国流行风疹病毒基因型的动态监测.结果 1999-2012年从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离到1017株风疹病毒株:其中847株为1E基因型(2001-2012年),分布于我国所有已开展风疹病毒学监测的27个省、区;15株为1F基因型(1999-2002年),分布于河南、安徽和山东三省;3株为疫苗类似株2A基因型(2001年),分离于山东省;152株为2B基因型(2000、2006、2008、2011、2012年),从全国13个省、区、市分离到.在2002年之后未再检测到1F和2A基因型.结论 通过对1999-2012年中国27个省、区流行的风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阐明了我国流行的风疹病毒的基因型流行趋势及其在地域和年代上的分布,并证实近年来我国风疹病毒的流行是由1E和2B基因型共循环引起的多个传播链所致,其中1E基因型为优势,2B基因型为弱势.
朱贞崔爱利张燕毛乃颖许松涛姬奕昕宋杰许文波
关键词:基因型
中国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的运转状况。方法分析全国2008年MLN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National Measles Laboratory,NML)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评价中国M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清学监测:全国2008年1-9月报告共采集麻疹血清学标本107160份,标本采集率为77.93%;采集合格标本并有IgM阳性实验室结果的53778份,实验室确诊率为50.2%。②病毒学监测:2008年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287株麻疹病毒,经证实全部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中的H1a亚型;4个省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29株阳性风疹病毒,均为1E基因型。③MLN质量控制:同时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参比实验室的NML,2008年通过了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天津、山西、山东、浙江、吉林、广西、湖北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WHO专家组的实验室现场认证;31个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由NML组织的血清标本复核和职能考核。结论中国2008年MLN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的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获得了本土麻疹和风疹流行株,积累了大量中国的麻疹和风疹野病毒基因背景资料,为2012年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张燕许松涛蒋小泓毛乃颖朱贞崔爱利王慧玲郭学斌唐浏英檀晓娟姬奕昕许文波
关键词:麻疹实验室网络血清学监测病毒学监测
新型CpG-ODN佐剂增强灭活HAdV-55抗原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
2022年
目的评价人工合成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作为佐剂对灭活人腺病毒55型(human adenovirus type 55,HAdV-55)抗原诱导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HAdV-55 QS原型株经噬斑纯化构建疫苗候选株种子库,将疫苗候选株扩增产物经0.05%β-丙内酯灭活,纯化后制备成全病毒颗粒抗原。纯化HAdV-55抗原按低剂量组(0.2 mg/ml)和高剂量组(1 mg/ml)分别与CpG-ODN和氢氧化铝佐剂等体积混合,乳化后接种BALB/c小鼠,同时设PBS对照组,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在初次免疫后21 d和35 d采集小鼠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集末次血清时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HAdV-55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小鼠分泌IL-4和IFN-γ细胞因子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无论有无佐剂,随着免疫次数和接种剂量的增加,灭活HAdV-55抗原诱导BALB/c小鼠产生的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显著升高;而中和抗体只有在加强免疫后才能达到可检测水平,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在1:11~1:23之间;使用不同佐剂对小鼠免疫应答有显著影响,低剂量抗原联合CpG-ODN和氢氧化铝混合佐剂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其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分别是单独使用氢氧化铝佐剂组小鼠的2.2和1.8倍,分泌IFN-γ淋巴细胞数是其2.3倍。结论新型CpG-ODN佐剂免疫能显著提高灭活HAdV-55全病毒抗原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同时使细胞免疫应答向偏向Th1型。
冯意江洁刘莹马若群蔡建林曹蕾李海任虎朱贞崔爱利张燕许文波毛乃颖
关键词:CPG寡聚脱氧核苷酸
陕西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患者咽拭子中16种呼吸道病毒病原谱构成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特征。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集符合监测定义患者咽拭子标本208份,采用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多重RT-PCR反应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包括人鼻病毒(HRV)、冠状病毒(HCOV)、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HPIV)、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人偏肺病毒(HMPV)以及博卡病毒(HBOV),并对其中HRSV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G基因羧基末端测序与种系进化分析,研究流行于陕西的HRS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总病毒检出率为53%(109/208),检测到的阳性病毒病原构成率分别为:HRSV42.2%、Flu24.5%、PIV20%,HRVl3.6%,ADVl0.9%,HCOV7.3%、HMPV4.6%和3份HBOV2.7%。有20%(22/109)病例为混合病毒感染,其中有14例为PI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15~39岁年龄组混合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率在各年龄组中差别不大,除Flu、HMPV和PIV外,其他病毒(HRV、HBoV、HCoV、ADV、HRSV)的感染人群主要以0~4岁小儿为主。46例多重RT—PCRHRSV阳性病例中,42例为HRSVA血清型的NA1基因型;2例为B血清型,其中1例为BA9基因型,1例为GB2基因型。结论陕西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由多种呼吸道病毒引起,存在2种或以上病毒的混合感染,其中以PI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为主。HRSV是2010年陕西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其中A血清型的NA1基因型是陕西2010年流行的绝对优势型别。
石晶孔晓慧张燕崔爱利黄国虹毛乃颖许文波余鹏博许晶史伟王敬军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分子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