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世洪

作品数:44 被引量:583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卒中
  • 15篇脑卒中
  • 12篇缺血
  • 11篇血性
  • 9篇缺血性脑卒中
  • 9篇急性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6篇血管
  • 6篇预后
  • 5篇综合征
  • 4篇动脉
  • 4篇循证
  • 4篇药物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出血
  • 3篇影响因素
  • 3篇随机对照试验

机构

  • 4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德阳市人民医...
  • 2篇绵阳市中心医...
  • 2篇资阳市第一人...
  • 2篇江油市人民医...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爱丁堡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成都市中医医...
  • 1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44篇张世洪
  • 24篇刘鸣
  • 13篇吴波
  • 5篇何俐
  • 4篇谈颂
  • 4篇冯社军
  • 4篇周东
  • 4篇周沐科
  • 4篇方媛
  • 4篇李伟
  • 3篇郑洪波
  • 2篇商慧芳
  • 2篇李林
  • 2篇郝子龙
  • 2篇郭富强
  • 2篇李卫征
  • 2篇杨东东
  • 2篇吴思缈
  • 2篇段劲峰
  • 2篇周红雨

传媒

  • 8篇华西医学
  • 7篇中国循证医学...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癫痫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四川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5
2006年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2期)、MEDLINE(1966年~2005年8月)、EMBASE(截至2005年8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截至2005年8月)和中国卒中临床试验数据库(截止2005年8月)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筛选所有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用RevMan4.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到12个RCT,其中9个(948例)符合纳入标准。方法学质量评价为B级。由于一些研究间的常规治疗不一致,对远期死亡和残疾的改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行Meta分析。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的Meta分析显示,在治疗期末依达拉奉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7,95%CI(1.21,2.89)]。依达拉奉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和皮疹。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依达拉奉有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趋势,但鉴于目前评价依达拉奉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及病例数较少,尚不能作出其是否有效的确切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阳清伟刘鸣张世洪吴波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代谢综合征与急性非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与急性非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NIS)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MS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同时分析MS各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登记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连续性入院的,发病在24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3个月末时的结局。MS的诊断采用中国糖尿病协会(CDS)制定的标准。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M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发病24h内的ANIS患者共342例,年龄范围31—95岁,平均67岁±13岁。采用CDS标准诊断的ANIS患者有MS共86例,男50例(58.1%),女36例(41.9%)。有MS的ANIS患者代谢异常的5个组分均高于无MS患者(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长者和有MS的患者病情严重的风险大(RR=2.45,95%CI 1.14~5.27;RR=1.85,95%CI,1.02~6.25);高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低的患者病情严重的风险大(RR=3.02,95%CI1.75~8.59;RR=0.85,95%CI0.24—0.96);MS与3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无关联(均P〉0.05)。结论MS不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MS是AN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有MS的患者病情较重;高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低的患者病情较严重。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时调控血糖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李伟刘鸣宋允章何堪生吕桦林森陶文丹吴波张世洪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脑卒中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病理学机制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大脑皮质和软脑膜中、小动脉壁而引起的血管病变,以痴呆、精神症状、进行性反复多病灶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相仿,在无症状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30%,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脑淀粉样血管病为非高血压老年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所引起的脑出血占原发性脑出血的5%~10%,且可能参与不同类型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笔者就近年来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芬林刘鸣张世洪
关键词:脑淀粉样血管病影像学病理学机制原发性脑出血淀粉样物质沉积老年人群
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危险因素与小血管病理类型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与其他类型脑卒中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推测腔隙性脑梗死的小血管病理改变类型,以便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2002-03/2004-01连续入院的腔隙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及皮质型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缺血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颈动脉狭窄、超重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3类脑卒中的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共登记脑卒中患者1263例,其中69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03例,原发性脑出血203例,皮质型脑梗死192例。①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原发性脑出血组比较,高血压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57.1%比51.7%;OR=1.24,P>0.05),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在腔隙性脑梗死组更常见(19.5%比4.9%,25.0%比14.7%;OR=4.67,1.92,P<0.05)。②腔隙性脑梗死组与皮质型梗死组比较,糖尿病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19.5%比14.1%;OR=1.24,P>0.05),男性,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在腔梗组更常见(61.1%比52.1%;57.1%比44.8%,25.0%比16.2%;OR=1.44,1.73,1.73,P<0.05)。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与原发性脑出血比较,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与前者的关系更明显。②腔隙性脑梗死与皮质型梗死比较。
谈颂刘鸣张世洪阳清伟
关键词:脑梗塞动脉硬化
丹参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评价丹参类药物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性结局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及向药厂索取资料 ,全面收集全世界范围内丹参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 /半随机对照试验 ,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初步检索到 8个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 ,但经筛选 ,仅 3个试验、30 4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 ,2个试验被排除 ,3个试验待评价。 3个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 ,疗程 2 1~ 2 8天 ,均未报告 3个月时的死亡或依赖人数 ,仅 1个试验报告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3个试验在治疗结束时均进行了神经功能缺损 /病残程度的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 1 .0 7,95 %CI (1. 0 1,1 .14 ) ]。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死亡。没有试验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结论 本研究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 ,虽显示丹参类药物有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 /或病残程度的趋势 ,但因缺乏评价其远期功能性结局的指标 ,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性结论。因此 ,继续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非常必要。
吴波刘鸣张世洪
C反应蛋白变化值与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变化值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2011年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收集其2011年基线数据、2011年及2015年血液学检查结果,以及2018年生存情况。将患者按2011年-2015年CRP的变化值分为3组,界值分别为0和5 mg/L,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P变化值与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011年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1065例。CRP降低组383例,其CRP变化值为–74.30~–0.01 mg/L;CRP稳定组584例,其CRP变化值为0~4.98 mg/L;CRP升高组98例,其CRP变化值为5.00~79.27 mg/L。至2018年,CRP降低组、稳定组和升高组中死亡人数分别为25、33、13例,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53%、5.65%、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2015年的CRP水平升高值≥5 mg/L和脑卒中患者长期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比值比=2.332,95%置信区间(1.099,4.946),P=0.027]。结论CRP水平随着时间增加可能预示着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增加。CRP水平升高(≥5 mg/L)可能是脑卒中患者长期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刘志倩刘芮杉王璐张世洪
关键词:炎症脑卒中预后
5-羟色胺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4
2006年
方媛刘鸣张世洪
关键词:5-羟色胺综合征发病机制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外周神经系统主要临床表现血压升高
恶性肿瘤相关栓塞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及诊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大量的研究证据已显示脑梗死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而栓塞性脑梗死为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主要表现形式。恶性肿瘤相关栓塞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高凝血症被认为是主要机制,但对于其最佳诊治、预防策略尚不明确。该文对近期发表的恶性肿瘤相关栓塞性脑梗死的相关概念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以及影像检查、治疗和预防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旨在为更加清晰地认识恶性肿瘤相关栓塞性脑梗死,进行早期识别、合理诊治、改善预后及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
刘芮杉钟晨曦张世洪
关键词:脑梗死栓塞抗凝抗血小板
输血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一例
2024年
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因“头晕17d,头痛7d,双眼视力下降4 d”于2021年6月21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患者既往有慢性贫血病史10+年,未规律诊治,本次病前无腹痛、黑便;否认高血压、肾病、使用肿瘤化疗药物以及其他血管活性药物特殊病史。2021年6月4日患者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无发热、意识不清、肢体无力、麻木以及耳鸣等,立即于当地市级医院住院治疗,当天完善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38g/L,次日开始2d内共输注红细胞悬液1200 mL,输血过程中收缩压一度升高达160 mm Hg(1 mm Hg=0.133 kPa)。
刘芮杉刘娅妮张世洪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脑血管痉挛输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王德任张世洪刘鸣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ABCD评分ABCD^2评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