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希

作品数:225 被引量:996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7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1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20篇地震
  • 77篇形变
  • 50篇断层
  • 48篇地壳
  • 41篇块体
  • 39篇强震
  • 38篇GPS
  • 36篇跨断层
  • 35篇青藏块体
  • 34篇震前
  • 32篇东北缘
  • 32篇北缘
  • 29篇断层形变
  • 28篇青藏块体东北...
  • 27篇地震前
  • 19篇前兆
  • 18篇跨断层形变
  • 17篇位错反演
  • 16篇地形变
  • 15篇最小二乘配置

机构

  • 225篇中国地震局
  • 28篇中国地震局地...
  • 1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天津市星际空...
  • 1篇陕西省交通规...

作者

  • 225篇张希
  • 110篇王双绪
  • 65篇张晓亮
  • 64篇江在森
  • 57篇李瑞莎
  • 55篇贾鹏
  • 53篇张四新
  • 46篇唐红涛
  • 38篇薛富平
  • 25篇崔笃信
  • 25篇蒋锋云
  • 24篇陈兵
  • 13篇刘立炜
  • 13篇陈文胜
  • 12篇王琪
  • 9篇王庆良
  • 8篇路珍
  • 8篇祝意青
  • 7篇王继英
  • 7篇秦姗兰

传媒

  • 33篇大地测量与地...
  • 25篇地震研究
  • 19篇国际地震动态
  • 9篇地震
  • 9篇中国地震
  • 8篇西北地震学报
  • 7篇高原地震
  • 6篇地震学报
  • 6篇中国地震学会...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地震学会...
  • 4篇地壳形变与地...
  • 4篇中国地震监测...
  • 4篇中国地震学会...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地震工程学报
  • 3篇2010年度...

年份

  • 2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1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17篇2012
  • 8篇2011
  • 17篇2010
  • 20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 15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地壳运动变形背景的大震预测启示
综合利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9年的GPS观测、区域跨断裂长水准垂直形变观测、以及汶川大震科考等地形变资料,结合地质构造结构和震源机制解,通过研究区域水平运动变形特征、断裂...
王双绪张希张晓亮张四新薛富平蒋锋云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壳形变地质构造
青藏高原东北缘块体边界带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特征
<正>1研究概要 近年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以“活动地块动力学假设为主线”提出了建立大陆强震理论的设想,将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作为重点实验区,设立了“青藏块体东北缘活动地块及其边界带地壳运动高分...
王双绪江在森张希张四新
文献传递
GPS初步结果揭示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与构造变形被引量:203
2003年
根据中国大陆不同来源的多个GPS区域监测网 1991~ 1999年间的观测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 1998~ 2 0 0 0年的观测资料 ,联合处理得到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结果 ,通过最小二乘配置法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速度场模型 ,获得了基于连续介质假设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 (或称为视应变场 )初步结果 .分析了水平运动、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强震的关系 ,并简要分析了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中西部构造变形强烈 ,应变速率值高 ,又以青藏块体及其边缘和新疆西部最为显著 .除川滇、新疆西部外 ,大部分地区的近东西向断裂存在左旋剪切变形 ,近南北向的断裂存在右旋剪切变形 .而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相对较弱 .强震通常发生在剪切应变率的高值区及其边缘 ,尤其是与构造变形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最显著的东西向左旋剪切应变率高值区 ,从该区域的应变状态分析 ,具备近东西向断裂产生巨型走滑破裂错动的构造变形背景 .
江在森马宗晋张希王琪王双绪
关键词:GPS水平应变场地震
基于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地壳运动变形背景的大震预测启示
1.问题的提出地震是地壳、上地幔物质在构造力作用下长期变形的结果,反映强震孕育的直接证据应当来自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性。利用地壳形变进行强地震的中长期预测研究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建立现代构造
王双绪张希张晓亮张四新薛富平蒋锋云
关键词:特大地震青藏高原地壳形变大震预测地壳运动
文献传递
青藏块体东北缘GPS与水准资料的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
利用1999—2004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分布密度不同的 GPS 与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实现三维负位错模型联合反演,综合研究该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及其分段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构造带东段及与庄浪河断裂、海原断...
张希江在森王双绪张晓亮张四新
关键词:GPS联合反演
文献传递
关中东部长水准剖面非均匀负位错反演及与大震关系研究
张希张四新李瑞莎唐红涛贾鹏
文献传递
区域垂直应变率动态图像与丽江(M_S7.0)、门源(M_S6.4)等强震关系的研究
2000年
利用从区域精密水准重复测量资料中分离提取区域性垂直应变率与跨断层形变观测相配合生成的动态图像方法 ,分析了发生于滇西和祁连山 -河西地形变监测区及附近的丽江(MS7 0 )、门源 (MS6 4 )等中强以上地震过程中的区域垂直应变率动态演化特征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孕震过程区域垂直应变率动态信息的时空非均匀性与应变能积累状况的研究探讨 ,提出了一些根据区域垂直应变率动态信息判定中短期强震危险区的判据。
王双绪江在森张希陈兵
关键词:动态图像强震预测地震
昆仑山、苏门答腊两大地震对大区域应变积累影响的研究
<正>2001年青藏块体中北部东昆仑大断裂上发生的昆仑山大地震和2004年印度板块东边界南发生的苏门答腊巨大地震对大区域地壳运动变形影响十分显著。研究两次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部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 可能为地震大形势和...
江在森杨国华王敏张希方颖王武星
文献传递
青藏块体东北缘主要断裂带断层形变时序特征与强震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7年底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应变强度比指标,分析了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构造变形动态演化特征和分段差异性及与强震的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断裂带、断裂段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对其上或边缘附近发生的5.8级以上地震反映较好,震前数月至1年左右时间内基本对应"明显上升—均值线以上峰值—回落"的过程;而断裂带(段)之间应变强度比显著差异对其交汇区及附近强震有一定预示意义。②昆仑山口西、玉门、民乐地震相继发生后,构造应力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青藏块体东北缘总体上处于新一轮能量积累状态,其中,祁连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层尤为明显。
张希薛富平王继英
关键词:震例青藏块体东北缘
昆仑山与汶川强烈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及应变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充分应用GPS、区域水准、跨断层等地形变观测资料,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结合地震活动,综合研究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青藏块体内部Ms8.1级巨大地震能量释放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对NE向主压背景应力场的调制作用,导致块体边界构造区域地壳差异运动和应力应变状态发生变化。其中,对阿尔金断裂东段与祁连山断裂带西段的应变积累状态反映减缓为主的影响,而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则反映促进应变积累为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近期青藏块体东北缘区域应力场处于昆仑山、玉门、民乐等地震后的恢复状态。而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后有限的GPS、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可推测汶川地震对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区应变积累状况一定程度促进影响。
张希王双绪张晓亮崔笃信王文萍张四新薛富平
关键词: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