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用于心脏起博器的全方位远距离无线充电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心脏起博器的全方位远距离无线充电装置,通过射频电磁波来传递能量,实现能量在0‑4.5米的范围内传输,能够针对起搏器进行远距离、全方位充电,提高了能量传输的距离;其中通过半球形底座设计的射频无线功率发...
- 张航丁冠文
- 文献传递
-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电极部位的放射影像及心电图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时,电极部位与其放射影像、心电图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安装体内埋藏式起搏器的110例患者,行RVOT起搏术。行后前位,左前斜45°,右前斜30°放射照片。后前位及左前斜位区分室间隔或游离壁,右前斜位区分流出道上部或下部。术后行12导联心电图。结果110例患者中有18例电极位于流出道以下,92例(83.6%)位于流出道上部或下部。92例流出道患者中有58例(63.0%)位于间隔部,34例位于游离壁(37.0%);25例(27.2%)位于高位流出道,67例(72.8%)位于低位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患者与游离壁起搏患者比较,QRS时间短(134±18)ms vs(142±21)ms,P<0.05。游离壁起搏中,Ⅲ导联切迹多见(P<0.01)。结论RVOT起搏的电极X线表现及心电图形态对确定起搏部位有很大的帮助。
- 张航戴振林胡作英段宝祥刘志忠陈绍良单守杰
- 关键词:心脏起搏放射摄影术心电描记术
- 一种用于心脏起博器的全方位远距离无线充电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心脏起博器的全方位远距离无线充电装置,通过射频电磁波来传递能量,实现能量在0‑4.5米的范围内传输,能够针对起搏器进行远距离、全方位充电,提高了能量传输的距离;其中通过半球形底座设计的射频无线功率发射装...
- 张航丁冠文
- 文献传递
- 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对右心室起搏比例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比较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房室(AV)间期自动搜索功能(SearchAV)打开与固定长AV间期起搏,对右心室起搏比例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间歇性Ⅱ度或Ⅲ度AV传导阻滞患者,均安装双腔起搏器。程控首先关闭SearchAV功能,固定长AV间期(起搏房室间期220ms,感知房室间期200ms)起搏3个月,后程控打开SearchAV3个月,自身对照,比较其心房起搏比例、心室起搏比例及高频心房事件次数。再根据患者是否1∶1房室传导分为2个亚组,自身对照分别比较其心房起搏比例、心室起搏比例及高频心房时间次数。结果58例患者完成随访,固定长AV间期起搏时比SearchAV(+)自动搜索功能打开时的心室起搏比例、高频心房事件次数都高,分别为(70.5±12.4)%vs(22.4±8.3)%,(86±16)次vs(31±11)次(P=0.007,P=0.006);而心房起搏比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1房室传导组(33例)及非1∶1房室传导组(25例)两亚组比较中,均得出相同结果。结论SearchAV功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减少高频心房事件。
- 张航戴振林胡作英段宝祥陈绍良刘志忠
- 关键词:心律失常
- 心房主动固定电极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永久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心房起搏使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连续植入永久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232例患者,根据心房电极导线的选择分两组,心房主动固定电极组114例,心房被动固定电极组11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心房起搏电极相关的基本参数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器阈值高于被动固定电极组,主动电极组术后即刻(0.96±0.27)V、术后1周(0.70±0.26)V、术后1个月(0.57±0.20)V,被动电极组术后即刻(0.45±0.19)V、术后1周(0.53±0.26)V、术后1个月(0.49±0.21)V。主动电极组感知术后即刻(2.98±0.14)mV、术后1周(2.96±0.15)mV、术后1个月(2.86±0.60)mV,被动电极组感知术后即刻(3.35±0.71)mV、术后1周(3.38±0.62)mV、术后1个月(3.41±0.80)mV。主动电极组阻抗术后即刻(528.2±11.6)Ω、术后1周(0.70±0.26)Ω、术后1个月(0.57±0.20)Ω,被动电极组阻抗术后即刻(0.45±0.19)Ω、术后1周(0.53±0.26)Ω、术后1个月(0.49±0.21)Ω。两组阈值、感知及阻抗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这些数值均在起搏器植入术要求的范围。而两组分别发生轻度脑梗死各1例,囊袋出血各2例。主动电极组发生心包积液2例。结论结论心房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导线的起搏基本参数与传统的被动固定电极导线不同,但是在起搏器植入术要求的范围、并发症无增加,所以其可被有效和安全地使用。
- 胡作英戴振林张航肖平喜段宝祥
-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房心电描记术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后院内焦虑评分的变化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前后院内焦虑评分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83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行临床焦虑评定。观察不同性别患者在手术前后焦虑评分的差别,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焦虑评分的差别。结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前有较低比例的焦虑存在,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患者的SAS分值有所下降(P<0.05)。起搏器植入术前后,不同性别患者间SAS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而言,术前术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焦虑分值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焦虑发生率较低,男女患者在焦虑评分上无显著差异,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上升,该类患者SAS分值显著上升,永久起搏器植入可以减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SAS分值。
- 许田肖平喜贾若雅胡作英张航戴振林潘昌
-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永久起搏器焦虑
- 选择单腔或双腔永久人工起搏器安装术患者211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针对单腔和双腔起搏器安装的争论,探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腔和双腔永久人工起搏器的选择。方法 2009年1-12月连续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211例患者,包括118例选择单腔起搏器,93例选择双腔起搏器,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组成、心室起搏电极位置以及基本起搏参数。结果单腔起搏器组患者年龄较大,尤其是80岁以上的年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腔起搏器组房颤患者比例较大(P<0.05);单腔起搏组以房室传导阻滞者较多;单腔起搏器患者的左房内径较双腔起搏器组大(P<0.05);单腔起搏器组心室的阈值较高(P<0.05),阻抗较低(P<0.05);单腔起搏器组选择右室流出道较多(P<0.05)。结论单腔起搏器在高龄、房颤患者中仍是一种可接受的有效的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方法。
- 胡作英戴振林张航肖平喜刘志忠
- 关键词:永久心脏起搏器缓慢心律失常
- 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连续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211例患者,包括53例年龄>80岁高龄患者,158例年龄<80岁非高龄患者,分析患者疾病组成以及安装起搏器的类型、心室起搏电极位置以及基本起搏参数。结果与非高龄的患者相比较,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高龄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较高(7.5%:1.3%,P<0.05),高龄患者选择单腔起搏器的比例较高(69.8%:44.4%,P<0.05),而选择起搏器电极的位置、起搏器阈值、感知和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患者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
- 李峻胡作英戴振林张航
- 关键词:高龄永久心脏起搏器缓慢性心律失常
- 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腺苷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左心室功能、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1mL/min,n=31)、腺苷低剂量组(50μg·kg^-1·min^-1,n=32)和腺苷高剂量组(70μg·kg^-1·min,n-27)。生理盐水及腺苷经静脉持续滴注3h。记录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术后24h及6个月分别采用心脏超声多普勒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99mTc-SPECT)测定左心室功能及梗死面积。结果90例STEMI患者中,对照组术后即刻无复流发生率(11例,35.5%)显著高于腺苷低剂量组(2例,6.3%,P=0.008)和腺苷高剂量组(1例,3.7%,P=0.034)。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4h腺苷低剂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5.8%(P=0.012),腺苷高剂量组相对提高10.9%(P=0.007),二种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6个月时腺苷低剂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9.5%(P=0.001),腺苷高剂量组相对提高10.0%(P=0.001),二种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7)。6个月时腺苷高剂量组梗死面积相对缩小24.2%(P=0.008)。结论腺苷能够显著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高剂量腺苷具有显著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
- 张航陈绍良田乃亮张娟胡作英戴振林徐兢叶飞朱中生张俊杰刘志忠王峰张乐乐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腺苷心肌再灌注损伤左心室功能梗死面积
- 晚期电极心肌穿孔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女,78岁,因症状性间隙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人工双腔心脏起搏器,术中、术后一周随访,心房、心室电极导线感知、起搏功能均正常。术后40天随访时发现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升高,经胸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导致心肌穿孔。给予留置原起搏器电极,放置新的电极导线的处理,之后患者无不适主诉,随访起搏功能正常,原心室电极导线再无移位。
- 胡作英戴振林张航肖平喜王蓉许田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肌穿孔心包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