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胜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系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麦品种混合对条锈病菌毒性演变的影响研究
- 2015年
- 将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致病类型Su-12菌株接种不同小麦品种和及其混合组合,连续繁殖3代和9代后收集夏孢子接种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发现病菌毒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连续繁殖3代后,Su-12未再检出,但出现了1个对水源11和Hybrid46均不具毒性的未知致病类型以及4个对水源11具毒性的未知致病类型。连续繁殖9代后,条中33和2个对水源11具毒性的新未知致病类型分别出现在绵阳31、川麦107和川农10号上,而条中32、Hy-4和4个对Hybrid 46具毒性的未知致病类型则分别发生在川麦36、川麦37、川育18、混I、混II和铭贤169上。起始菌株对川麦36具毒性,但在川麦107、川育18、川农10号、铭贤169和上述6个品种的等比混合上继代培养9代后对川麦36失去毒性。将不同品种和混合组合上继代培养后C1、C3和C9代的夏孢子经铭贤169繁殖后,提取DNA经酶切、连接和预扩后,利用对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能够显示AFLP多态性的引物对E7(GTAGACTGCGTACCAATTCAT)/M5(GACGATGAGTCCTGAGTAAAT)和E7/M3(GACGATGAGTCCTGAGTAATC)选扩产物电泳后,各样品间未观察到AFLP多态性。以上结果表明小麦抗性品种含有的抗性基因具有定向选择作用,而在感病品种上繁殖多代后,小麦条锈病菌病菌毒性有可能减弱,多品种混合组合上繁殖的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弱于绵阳31和川麦36单播,可能与高抗品种的定向选择作用被稀释有关。
- 沈丽张贵胜邝文静姬红丽罗林明倪建英彭云良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菌AFLP
- 小麦条锈病菌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3^-,将发病叶片分离的条锈病菌毒性突变体接种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含有已知抗条锈基因的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及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后,发现新毒性突变体对在目前在四川仍表现抗病的贵农22、川麦42、含有Yr10的近等基因系NILS12、Moro、含有Yr24的NILS16、以及合有Yr26的NILS17均具有毒性,新毒性突变体因而被命名为avrYr10/24/26/ch42;avrYr10/24/26/ch42突变体对含抗条锈基因Yr9的洛夫林13等不具毒性。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AFLP分析表明,其遗传相似度在0.94以上,因此可能来自于同一克隆。avrYr10/24/26/ch42突变体能够侵染39个四川小麦新品种中除资麦一号外的38个品种,能够引起四川大面积生产上83.26%田块种植的小麦发病。以上结果表明,建立捕获圃可以提前获得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指导抗性品种选育和布局。
- 邝文静张贵胜章振羽姬红丽沈丽倪建英王宗华彭云良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菌抗性基因抗源
- 川麦42感病小麦条锈病菌突变菌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分析
- 小麦条锈(Puccinia strfiiformis f.sp.tritici)是小麦世界性重要病害。无论是在世界还是中国历史上,都有多次病害大流行,造成小麦作物产量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条锈病菌小种的变异,使大面积推...
- 张贵胜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毒性测定
- 文献传递
- 川麦42感病小麦条锈病菌突变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分析
- 小麦条锈(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是小麦世界性重要病害。无论是在世界还是中国历史上,都有多次病害大流行,造成小麦作物产量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条锈病菌小种的变异,使大面积推...
- 张贵胜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AFLP毒性测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