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 作品数:35 被引量:2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局部应用紫杉醇抑制兔气管损伤后瘢痕组织形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紫杉醇对兔气管机械损伤后的瘢痕形成发生抑制作用的可能性、安全性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盐水对照组,低浓度治疗组(0.4mg/m1)及高浓度治疗组(1.0mg/m1),4组均行气管切开,阴性对照组气管切开后直接采集气管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余3组气管切开后行机械磨损,低浓度治疗组和高浓度治疗组磨损后分别于磨损处局部应用0.4mg/ml的紫杉醇和1.0mg/ml的紫杉醇,作用3min,盐水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作用3rain;术后21d采集气管标本,进行组织学、管腔狭窄程度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结果低浓度治疗组和高浓度治疗组的管腔狭窄率均较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低浓度治疗组为(27±8)%,高浓度治疗组为(22±7)%,盐水对照组为(59±13)%;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低浓度治疗组和高浓度治疗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及炎性细胞数量均较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低浓度治疗组和高浓度治疗组的肿瘤坏死因子一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表达均较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透射电镜可见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器损害的超微结构表现。结论局部应用紫杉醇对兔气管机械损伤后的瘢痕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局部给予紫杉醇在抑制气管瘢痕狭窄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王利换张杰陈楠张莹莹徐敏岳英明
- 关键词:紫杉醇气管狭窄瘢痕组织透射电镜
- 窄带成像联合支气管动脉造影诊断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一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患者女,27岁,主因"反复咯血1年半"入院.既往体健.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曾行胸部增强CT,未能发现咯血原因.此后间断咯血,多于感染、情绪激动、咳嗽或剧烈活动后诱发.咯血量多时有几十毫升,量少时仅为痰中带血.入院前十余天患者再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在外院行气管镜检查于右中间支气管见一怒张血管,转诊至我院.
- 王婷张杰王玉玲裴迎华徐敏张晨阳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动脉造影诊断反复咯血成像胸部增强CT情绪激动
- 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 2012年
- 目的比较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蛋白组学,通过两组间差异蛋白的筛选为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的寻找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组和对照组血清,获得蛋白表达图谱,用Biomarkerwizard软件分析得到两组间差异蛋白。结果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31个差异蛋白(P〈0.01),其中16个蛋白在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15个蛋白低表达。结论①原发性腺样囊性癌血清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蛋白,为进一步寻找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血清蛋白标记物提供了依据和研究方向;②血清差异蛋白的出现进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确定为该病发病机制的明确以及由此针对发病机制产生的新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 张莹莹张杰王娟徐敏裴迎华王婷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蛋白组学
- 开放式喷射通气在犬全身麻醉下硬质气管镜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国产开放式喷射通气在犬全身麻醉下硬质气管镜(简称硬镜)介入治疗时的通气效果及其调控方法。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0只,雌雄各5只,体重14—16kg。全身麻醉下插入硬镜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自主呼吸组(A组)、常频喷射通气保留自主呼吸组(B组)和单纯常频喷射通气组(C组),于不同通气状况下模拟介入治疗。在模拟治疗前和治疗30、60、90及120min时检查动脉血气变化,并比较单纯常频喷射通气(C组)时按一定顺序依次实施不同驱动压力(0.2、0.25及0.3mPa)的动脉血气变化。体外测量常频喷射通气高压氧驱动下(吸入氧流量为100%)不同驱动压力(0.1、0.2及0.3mPa)及吸呼比分别为1:1.5和1:3时硬镜近端和远端的氧浓度。结果各组在模拟介入治疗后PaCO2均有上升,以C组PaCO2上升和pH值下降幅度最大,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拟介入治疗后C组PaO2下降,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45,P〈0.05)。常频喷射通气的效果与通气驱动压力相关,通气驱动压力高有助于改善氧合及促进CO2的排出。体外常频喷射通气高压氧驱动(吸人氧流量为100%)时硬镜远端氧浓度低于50%,喷射针尖伸进3~6cm时硬镜远端氧浓度低于40%,调节喷射通气驱动压力和吸呼比对硬镜远端氧浓度影响不明显。结论单纯常频喷射通气可能难以有效维持介入治疗期间的通气需要,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导致PaO2下降、CO2升高和pH值下降,临床应给予关注。在全身麻醉下行硬镜介入治疗时,推荐结合术中患者的反应及一般情况,保留患者一定程度的自主呼吸,以维持氧合状态并减少CO2潴留。常频喷射通气的效果与通气驱动压力相关,通气驱动压力高有助于改善氧合促进CO2排出。体外常频喷射通气高压�
- 尹凤先张杰丁彦王婷徐敏王娟裴迎华
- 关键词:支气管镜高频喷射通气血气分析
- 氩等离子凝固术和冷冻消融术对犬气管急性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比较不同功率氩等离子凝固术(APC)及不同作用时间冷冻消融术对犬正常气管的急性损伤深度,以探讨不同处理方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8条杂种犬的气管行APC(功率分别为30和60W)和冷冻消融(时间分别为30和60s)处理,分为APC 30 W组、APC 60 W组、冷冻30 s组、冷冻60 s组及正常气管组,每组8例标本.48 h后行肉眼、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统计每种处理方式的损伤深度.结果 冷冻30 s组和冷冻60s组损伤深度均达气道软骨浅层,冷冻30 s组可见软骨细胞变性,冷冻60 s组软骨细胞变性增多,偶见软骨细胞坏死;APC 30 W组损伤深度达气道软骨浅层并可见部分软骨细胞坏死,APC 60 W组损伤深度达气道软骨深层及外膜层,可见多数软骨细胞坏死.前3组组织损伤深度8只动物均达到了软骨浅层,仅冷冻60 s组有2只达到了软骨深层;而APC 60 W组损伤深度8只动物均达到了软骨深层,与前3组处理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参数的冷冻及APC消融对正常气管的损伤深度即可达软骨浅层,并导致软骨细胞变性,而APC 60 W组损伤深度可达气道软骨深层及外膜层,并造成软骨细胞坏死、气道壁不可逆的损伤.提示在气道腔内消融治疗中接近气管壁或消融管壁型病变时,应禁用APC消融治疗,而冷冻消融治疗最好控制在30 s以内.
- 张莹莹张杰王娟徐敏裴迎华王玉玲王婷张晨阳
- 关键词:氩等离子凝固术冷冻消融术气管
- 人气道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建立人气道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良性气道狭窄的病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1年4—6月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气管镜术中收集的6例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增生肉芽组织,其中男2例,女4例。使用组织块法培养人气道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照相。结果6例人气道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均成功,培养组织块贴壁后在第3—4天可见有典型长梭形细胞爬出。培养至9~11d,可见大量长梭形细胞在组织块周围呈放射状排列,此时可进行细胞传代。传代后细胞生长良好,形成单层后可再次传代。结论组织块培养法是进行人气道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可行方法。
- 陈楠张杰徐敏王玉玲裴迎华
- 关键词:气管狭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 气管多形性腺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气管多形性腺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气管多形性腺瘤的诊断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气管多形性腺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诊断,确诊须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结论:气管多形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哮喘患者,在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以常见病难以解释时要注意气管多形性腺瘤的可能。
- 郭丽张杰党斌温徐敏
- 关键词:腺瘤
-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内镜诊疗被引量:8
- 2015年
-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是呼吸介入领域的常见疾病.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27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为呼吸介入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 王婷张杰王娟徐敏张晨阳
- 关键词: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气管插管内镜诊疗常见疾病
- 全肺灌洗联合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被引量:5
- 2010年
-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临床少见病,目前多以全肺灌洗为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对疾病的认识,目前认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自身抗体是导致特发性PAP的病因,全身或气道局部应用GM-CSF 可治疗特发性PAP.
- 王婷张杰王娟徐敏党斌温郭伟裴迎华张晨阳
-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肺泡蛋白沉积症标准治疗方案全肺灌洗皮下注射GM-CSF
- 虚拟支气管镜模拟器在支气管镜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虚拟支气管镜模拟器在培训新学者掌握支气管镜基础操作技术中的作用。方法以8名支气管镜新学者为观察组,使用虚拟支气管镜模拟器培训支气管镜基础操作技术,通过比较培训前后的操作时间、碰壁次数、观察到的叶段支气管开口比例和操作评分,评价模拟器对于提高受训者操作速度、灵活性和准确性的作用。以4名操作熟练的呼吸科医师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过培训后在操作时间、碰壁次数、观察到的叶段支气管开口比例和操作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8名受训者经过模拟训练后,其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从(899.8±146.2)s缩短到(734.0±41.1)s;碰壁次数明显减少,从(88.1±13.9)次减少到(42.0±5.3)次;观察到的叶段支气管开口比例明显增加,从85.4%±3.7%增加到93.8%±2.8%;操作评分从(1.3±1.6)分提高到(8.0±2.0)分。说明经过模拟训练后受训者的操作速度、灵活性、准确性获得显著提高。但是经过8次模拟训练,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仍有显著差异。结论虚拟支气管镜模拟器可以帮助新学者迅速提高支气管镜基本操作技术,但是经过短期培训后和操作熟练者比较仍有显著差距。
- 裴迎华张杰王娟邱小建王玉玲徐敏
- 关键词:支气管镜虚拟现实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