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 作品数:22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增强磁共振评价大鼠部分脑组织切除模型术区周边组织形态的可行性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脑肿瘤手术切除后可以引起术区周边正常脑组织发生一系列改变,致使残存肿瘤的强化与正常脑组织的反应性强化在影像学上有时很难鉴别。目的:建立正常大鼠部分脑组织切除后模型,评价采用Micro23线圈对该模型行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术后3d组、术后7d组及正常对照组。术后3d组与术后7d组在无菌状态下切除部分正常脑组织,分别于术后3d和7d采用Micro23线圈行增强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成像,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术后3d组与术后7d组增强磁共振检查术区均清晰显示,术区周边脑组织反应性增强的发生率为100%。术后3d即出现强化,术后7d强化程度高于3d。增强的形式为环形、线形或斑片状,并对应于手术残腔的形状。说明采用Micro23线圈对部分正常脑组织切除模型大鼠行增强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成像切实可行,术区周边脑组织的成像特点显示清晰。
- 葛艳明李耀武徐敏孙西河张桂华辛顺宝刘凤杰董鹏
- 关键词:增强磁共振成像术后
- CT定位诊断腹腔内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的价值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腔内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资料和CT资料完整的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着重观察肿块与十二指肠水平段的关系、肠系膜上血管有无移位、系膜血管有无包绕、生殖血管有无增粗、肿块有无卵巢血管蒂,以及肿块的后方有无空肠和回肠等。结果(1)5例小肠系膜囊性病变中,肿块上缘位于十二指肠上缘上方层面3例,肠系膜上血管移位4例,系膜血管包绕4例,肿块后方无空/回肠5例。(2)13例卵巢源性病变中,肿块上缘位于十二指肠上缘上方层面5例,肠系膜上血管移位4例,一侧生殖静脉增粗8例,卵巢血管蒂征显示8例,病变后方显示空/回肠11例。结论依据观察肿块上缘与十二指肠上缘的关系,肠系膜血管有无包绕,生殖血管有无增粗,卵巢血管蒂征的有无,肿块后方有无空肠和回肠显示等征象,以及肿块的CT特点,可对腹腔内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
- 董鹏王滨崔慧徐敏刘文娟张桂华张淑娴
- 关键词:腹腔卵巢肠系膜囊性病变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累及小网膜的CT特征
- 2010年
- 目的:探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累及小网膜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累及小网膜的病例,着重观察小网膜病变的CT表现特征.结果:(1)肝胃韧带淋巴结增大20例,均表现为均匀强化,并部分融合;增大淋巴结包绕胃小弯侧血管弓2例;(2)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增大20例,并部分融合;其中增大淋巴结均匀强化19例(95%),增大淋巴结均匀强化合并坏死1例(5%).包绕门静脉主干和/或肝动脉6例.(3)肝食管韧带和肝膈韧带淋巴结增大分别为13例和6例,均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面显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累及小网膜的解剖细节及淋巴结的病理改变.
- 徐敏董鹏孙永红李进辛顺宝
- 关键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小网膜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与肾旁前间隙通连关系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与肾旁前间隙的通连关系。方法对4具尸体标本进行肾旁前间隙乳胶灌注,然后进行尸体标本CT扫描,并制作断面标本。将CT图像及断面标本进行对照观察,记录灌注剂在肾旁前间隙和横结肠腹膜下间隙内的弥散情况。结果 4具尸体标本中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内的灌注剂包绕横结肠系膜血管,向右至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右侧体部和/或系膜缘,未超过结肠肝曲;向左分布于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左份,均未到达边缘部;灌注剂向下至小肠系膜根部。结论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与肾旁前间隙通连,通过标本间隙内灌注后行断面标本制作和灌注标本CT扫描图像可以良好的显示二者的通连关系。
- 崔慧辛顺宝刘凤杰徐敏董鹏
- 关键词:横结肠系膜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急性胰腺炎累及左膈下脂肪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累及左膈下脂肪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多排螺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胰腺炎累及左膈下脂肪的病例,均经临床和/或手术证实。着重观察左膈下脂肪受累的CT表现、受累途径。结果:(1)33例CT表现为胰周肾旁前间隙炎性病变与胃裸区炎性病变相连续,后者和左膈下脂肪炎性病变相连续;(2)2例CT表现为肾前筋膜间平面炎性病变与胃裸区炎性病变相连续,后者和左膈下脂肪炎性病变相连续;(3)3例CT表现为胃裸区和肾前筋膜间平面炎性病变,共同累及左侧的左膈下脂肪;(4)左膈下脂肪受累表现为左膈下正常的脂肪组织影被水肿、浸润增厚的弥漫性或局限性软组织密度影所替代;(5)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左膈下脂肪炎性病变。结论:(1)急性胰腺炎累及左膈下脂肪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2)多排螺旋CT可以显示急性胰腺炎累及左膈下间隙的解剖细节。
- 董鹏刘文娟崔慧徐敏蹇兆成潘小杰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评价胰腺癌累及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的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评价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胰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的形态、密度、有无血管受累;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淋巴结的显示情况;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受累范围等。结果:(1)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主要表现为:肿块形成,系膜密度增高,系膜血管受累和淋巴结增大;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受累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病变的大小无关(P>0.05)。(2)胰腺癌累及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根部者28例,累及体部者12例,累及系膜缘者5例。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的受累范围与胰腺病灶的大小有关(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良好显示胰腺癌时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的受累情况。
- 崔慧马桂凤徐敏辛顺宝董鹏
- 关键词:胰腺癌横结肠系膜
- 横结肠系膜右侧附着点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横结肠系膜右侧结肠附着点的解剖结构。方法选择4例行上腹部手术而无横结肠系膜病变患者及6具成年尸体标本,分别观察记录其横结肠系膜结肠右侧的附着情况。结果4例行上腹部手术者及5具尸体标本的横结肠系膜右侧附着点均位于结肠肝曲第一个弯曲的内侧,1具尸体标本横结肠系膜结肠右侧附着点位于结肠肝曲第二个弯曲的内侧。结论横结肠系膜右侧附着点相对固定,掌握其解剖结构有助于指导临床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
- 徐敏李进辛顺宝崔慧董鹏
- 关键词:横结肠系膜尸体
- 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的CT定位诊断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结合横结肠系膜解剖,探讨CT定位诊断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2月26例临床资料和CT资料完整的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的病例,着重观察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①26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转移性平滑肌肉瘤4例,间质瘤1例,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2例,横结肠癌侵犯横结肠系膜2例,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12例。②22例横结肠系膜单发肿瘤性病变中,病变上缘均超过十二指肠水平段上缘,肠系膜上动脉和(或)上静脉移位21例。横结肠系膜血管被包绕22例,横结肠系膜血管增粗、边缘模糊26例。③26例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有不同的CT表现。结论根据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可做出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的定位诊断。
- 董鹏王滨崔慧刘文娟周茂义李丽新徐敏
- 关键词:横结肠系膜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排螺旋CT对肾后筋膜内侧附着的解剖学评估(英文)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在解剖学上,腹膜后间隙区域的筋膜解剖及其界限一直存有争议。正确理解腹膜后间隙的解剖,有助于准确评估病变的病因、性质,预测其蔓延的范围,以及指导该区域积液引流及肾移植等外科治疗。目前关于肾筋膜的解剖和内侧附着尚存争议,而多排螺旋 CT 可良好显示腹部的解剖结构。目的:采用多排螺旋 CT 观察肾后筋膜内侧附着点的解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3-06/2007-11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完成。对象:回顾性分析累及腹膜后间隙炎性病变病例 52 例的 CT 资料。方法:应用 Toshiba Akuilion16 排螺旋 CT进行扫描。52 例病例中 37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 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其中阑尾炎 17 例,输尿管炎症 1 例,肾周间隙脓肿 2 例,肾旁后间隙脓肿 3 例,胰腺炎 29例。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双侧肾后筋膜的内侧附着点的解剖。结果:在肾上极水平,双侧肾后筋膜内侧均附着于腰方肌筋膜。46 例显示左侧肾后筋膜内侧在肾下极水平或锥下间隙水平附着于腰大肌筋膜外后方;50 例显示右侧肾后筋膜内侧在肾下极水平或锥下间隙水平附着于腰大肌筋膜外后方。结论:肾后筋膜的内侧附着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层面,肾后筋膜的附着点不同。
- 董鹏李进崔慧徐敏辛顺宝
- 胃小弯侧血管弓的MDCT解剖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正常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多排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正常成人的上腹部CT资料,观察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显示情况、血管弓形态及其与胃壁的关系。结果:51例均显示胃小弯侧血管弓,血管弓贲门部属支、胃体部属支和幽门部属支分别显示46例、15例和10例;血管弓与胃壁紧邻41例。结论:MDCT检查可良好显示正常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
- 崔慧董鹏刘文娟徐敏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