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亮

作品数:23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汽油
  • 8篇汽油机
  • 7篇柴油
  • 6篇直喷
  • 6篇燃烧
  • 5篇增压
  • 5篇增压直喷
  • 4篇压缩比
  • 4篇发动机
  • 4篇柴油机
  • 3篇燃料
  • 3篇理化特性
  • 3篇高压缩比
  • 3篇催化
  • 3篇催化活性
  • 2篇丁醇
  • 2篇定容燃烧弹
  • 2篇直喷汽油机
  • 2篇排放特性
  • 2篇气态

机构

  • 23篇同济大学
  • 3篇上海汽车集团...
  • 3篇北京市生态环...
  • 1篇上汽大通汽车...
  • 1篇南昌智能新能...

作者

  • 23篇房亮
  • 22篇楼狄明
  • 9篇谭丕强
  • 9篇张允华
  • 7篇胡志远
  • 2篇王成官
  • 1篇李相超
  • 1篇张小矛
  • 1篇曹卢
  • 1篇葛畅
  • 1篇曹静
  • 1篇石秀勇

传媒

  • 7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内燃机工程
  • 2篇车用发动机
  • 2篇内燃机与配件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内燃机学报
  • 1篇高校辅导员学...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油乘用车燃用丁醇燃料道路工况气态物排放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PEMS(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车载排放测试方法,在一辆柴油乘用车上分别燃用纯国Ⅳ柴油、正丁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和20%的正丁醇和纯国Ⅳ柴油的混合燃料,利用日本Horiba公司的OBS-2200车载气态排放物测试系统,对车辆尾气进行直采.通过对比不同道路类型下3种燃料气态排放物的排放因子,分析柴油乘用车燃用丁醇柴油的车载实际道路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柴油乘用车燃用丁醇柴油可以明显降低一氧化碳排放,明显减小中高速工况下一氧化碳的峰值,总碳氢排放会随丁醇掺入比例增加而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基本不变;发动机参数及工况的改变对氮氧化物的排放影响不大.
楼狄明房亮胡志远谭丕强
关键词:丁醇柴油乘用车
氢能技术及其在车用领域应用现状综述
2024年
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迫切地需要寻找绿色清洁的替代能源,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具有高能量、无污染的特性,是当下重要的工业原料。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氢能的制取与储存,并且围绕氢能在车用领域的应用,因为在碳峰值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内燃机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最好的转型机遇。加快氢发动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企业的重要战略。本文对比了氢燃料电池与氢燃料内燃机的特点,对未来氢能源利用的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
楼狄明赵克秦石秀勇石秀勇张允华房亮
关键词:氢能低碳氢燃料电池
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长度对其捕集性能的影响
基于轻型柴油机台架试验平台,研究了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长度对其颗粒物捕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DPF 长度的增加会略微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及经济性,且会降低发动机排气背压及温度,但长度进一步增加时,排气背压及温度...
楼狄明决坤有房亮
进气道结构对混动发动机滚流和燃烧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以某1.5L混合动力增压直喷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稳态气道试验台架和三维仿真工具,研究了不同结构进气道对缸内稳态、瞬态滚流强度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中设计了4款不同滚流比进气道,对不同方案进行了稳态气道芯盒吹风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三维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利用三维仿真软件计算了不同进气时刻缸内瞬态滚流比、瞬态湍动能、缸内速度场、空燃比分布和火焰前锋面位置等。研究结果表明:更高的滚流比将改善缸内油气混合,提高点火时刻缸内平均湍动能,影响火焰传播速度,从而影响到缸内燃烧,进而影响汽油机的性能。
楼狄明潘雪伟房亮张小矛施雅风石健
关键词:汽油机燃烧特性
活塞冷却喷射对高压缩比汽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2年
利用活塞冷却喷嘴(Piston Cooling Jets,PCJ)提升活塞寿命和整机性能已成为高热效率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1台1.5 L增压直喷汽油机,试验研究了不同压缩比的振荡冷却活塞的PCJ开闭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压缩比为12.5∶1时,开启PCJ使得发动机摩擦损失FMEP(Friction Mean Effective Pressure)平均升高8%,燃烧重心提前,缸内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中大负荷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受燃烧性能与摩擦损失变化共同影响而有所改善;排放方面,PCJ开启使得HC和NOx排放有所升高,对CO排放的影响与工况有关,但变化幅度极小。中速中负荷工况下,相比压缩比为15∶1,压缩比为12.5∶1时PCJ开启对燃烧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好,油耗降幅更大,HC排放增幅更大,NOx排放增幅更小。
楼狄明赵彬皓范本正李相超房亮张允华
关键词:燃烧高压缩比
掺杂La_(2)O_(3)对CDPF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在CDPF催化剂上,通过掺杂浓度10、20和30g/L的La_(2)O_(3)的助剂制备了不同的CDPF样品,采用XRD、XPS、H2-TPR等表征方法以及活性评价技术,研究掺杂不同浓度La_(2)O_(3)的CDPF载体表面催化剂的理化特性和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La_(2)O_(3)的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结晶度先增大再减小;样品表面的Pt原子浓度先降低再升高;样品对CO的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样品对C_(3)H_(8)的特征温度T_(10)和T_(50)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然后再增加的趋势;样品对NO_(2)产率的T_(10)呈增加趋势。
楼狄明楼国康张允华房亮冯谦
关键词:理化特性催化活性
柴油乘用车燃用丁醇燃料道路工况气态物排放特性
基于PEMS车载排放测试方法,在一辆柴油乘用车上燃用纯国Ⅳ柴油、正丁醇与纯国Ⅳ柴油体积比10%和20%混合燃料,搭栽了日本Horiba公司的OBS-2200的车载气态排放物测试系统,对车辆尾气进行直采.通过对比不同道路类...
楼狄明房亮胡志远谭丕强
关键词:柴油乘用车排放特性
文献传递
模拟海拔高度对柴油机燃烧影响的可视化试验被引量:5
2020年
在定容燃烧弹内模拟一款重型柴油机喷油时刻的缸内热力学状态,基于高速摄影开展了不同海拔高度下柴油燃烧的可视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着火延迟、着火距离、升举长度、卷吸空气比率以及火焰亮度等都有显著的影响,海拔从0 m升高到4500 m时,着火延迟由0.67 ms延长至1.04 ms,着火距离由22.09 mm增大到37.03 mm;升举长度由23.1 mm增大到34.5 mm;卷吸空气比率由12.0%增大到14.0%;空间积分火焰亮度峰值减小,且空间积分火焰亮度峰值的变化幅度和卷吸空气比率的变化幅度都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时间积分火焰亮度减小,碳烟生成总量减少。
王成官楼狄明谭丕强房亮
关键词:柴油机海拔定容燃烧弹碳烟
废气再循环率对高压缩比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以一台采用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技术的增压直喷汽油机为研究样机,试验研究了高压缩比15.0时不同EGR率(0%、5%、10%、15%)下该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压缩比11.5相比,采用高压缩比15.0时,该机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升高,点火正时提前,燃烧持续期延长,平均指示压力变动系数增大,有效热效率显著提高;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HC)排放和颗粒物数量增加,CO排放和颗粒物质量降低,NO_(x)排放略有升高。采用EGR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爆震和降低NO_(x)排放。相同工况下,随着EGR率升高,该机的燃烧持续期延长,平均指示压力变动系数增大,低负荷(制动平均有效压力(brake mean effective pressure,BMEP)为0.5 MPa)下的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逐渐下降,有效热效率变化不大。高负荷(BMEP为1.0 MPa)下的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先上升后下降,有效热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压缩比情况下该机EGR率为10%时的热效率最高,为38.45%;CO排放先减小后增加,HC排放逐渐增加,NO_(x)排放降幅增大,最大降幅达86.8%。
谭丕强周捷楼狄明胡志远房亮赵彬皓
关键词:高压缩比废气再循环燃烧
基于玄武岩纤维包覆的汽车排气管保温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基于柴油机台架稳态测试循环(WHSC)试验对比研究了排气管包覆不同材料(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及其不同厚度(4mm、5mm、6mm)的保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保温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平均温降比玻璃纤维低2.1℃;对比玄武岩纤维不同厚度,厚度越大,保温性能越好,厚度每增加1mm,后处理入口平均温度、SCR入口平均温度分别提高2.3℃、2.6℃,平均温降降低1.1℃。
赵克秦楼狄明张允华房亮唐远贽
关键词: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保温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