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早早

作品数:28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地理
  • 11篇教育
  • 8篇教学
  • 7篇气候
  • 7篇理教
  • 5篇气候变化
  • 5篇中学地理
  • 4篇地理教育
  • 4篇科学教
  • 4篇科学教育
  • 3篇学科
  • 3篇土地开垦
  • 3篇聚落
  • 3篇开垦
  • 3篇课程
  • 3篇高中地理
  • 2篇单元教学
  • 2篇地理教学
  • 2篇土地覆被
  • 2篇情境

机构

  • 2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人民教育出版...
  • 1篇北京市八一学...

作者

  • 27篇曾早早
  • 9篇方修琦
  • 6篇叶瑜
  • 3篇张学珍
  • 2篇李春艳
  • 2篇萧凌波
  • 1篇季苹
  • 1篇张素娟
  • 1篇王晨光
  • 1篇刘峰贵
  • 1篇侯光良
  • 1篇何妮妮
  • 1篇张莉娜
  • 1篇周莹
  • 1篇戴玉娟
  • 1篇陈红
  • 1篇靳飞
  • 1篇刘健

传媒

  • 6篇地理教学
  • 3篇中学地理教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小学管理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教师
  • 1篇基础教育课程
  • 1篇中小学教材教...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GSS“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内容特点及对地理教育的启示
2017年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育人为教育目的,着重提升学生的素养。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设计理念、内容结构等方面能为我国的科学教育及各分支学科教育提供借鉴。本文拟通过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进行内容与特点分析,探讨其对于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意义,为地理课程改革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曾早早
关键词:地理教育
青海东部高庙盆地史前文化聚落演变与气候变化被引量:15
2008年
高庙盆地内史前文化遗址密集,史前文化聚落的分布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受河流地貌影响尤其显著,绝大部分连续性文化遗址都分布在T3阶地上。5 ̄4kaBP本区气候暖湿,对应马家窑到马厂时期,盆地内聚落分布由T3阶地向T2转移,聚落分布模式由均匀到凝聚,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到马厂时期,聚落发展到鼎盛,并出现了中型遗址,成为聚落的中心,聚落等级上升为两级;4kaBP时气候突变,急剧的降温,使得从齐家文化到卡约—辛店文化,盆地内的聚落形态倒退。因此,气候变化对盆地内聚落演变影响显著,聚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明显。
侯光良刘峰贵萧凌波曾早早
关键词:史前文化聚落演变气候变化
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被引量:9
2021年
核心概念即学科大概念,是链接学科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内容的桥梁,对于组织单元教学并构建起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地理核心概念“区域”为例,通过构建“区域”核心概念体系来理解地理核心素养要素之一的“区域认知”,并以“区域”子概念之一的“区域含义”为例阐释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与方法,提炼相应的单元教学策略,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曾早早
关键词:中学地理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从碳循环到减排国际合作的科学逻辑被引量:3
2021年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内容要求3.5”的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落脚在“碳减排”的“国际合作”行为。此条内容要求的科学逻辑是:“碳排放—碳循环—温室效应—环境影响(全球变暖)—国家安全风险—碳减排—国际合作”,体现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空间内发展是人地和谐的自然基础这一基本思想;在整个逻辑链条中,“国家安全风险”环节的内容是理解“碳减排”和“国际合作”行为的重要性。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问题是现实的全球尺度人地关系问题,此条内容要求覆盖了人影响地、地影响人、人对影响的反馈等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要环节,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方修琦刘亚辰曾早早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碳减排
UbD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中国的能源安全”为例被引量:17
2022年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科大概念。UbD理论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中落实学科大概念的重要途径。UbD理论指导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学习结果为起点、评价优先,能够在教学中凸显学科大概念的价值和作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的“中国的能源安全”为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提出在地理课堂中应用UbD理论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策略。
董明明曾早早
关键词:高中地理
中学地理中的“人地关系”主题教育
2018年
中学地理教育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对培养未来公民正确的人地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对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厘清、核心观点的梳理仍有待加强。“人地关系”教育的核心观点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改造和保护,维系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之间的平衡。教师完整理解了以上内涵,才能全面实施“人地关系”主题教育。
曾早早方修琦
关键词:人地关系地理教育自然环境
聚落地名记录的吉林省自然覆被特征
<正>聚落作为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可反映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聚落地名则记录了人类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直观情况。在过去300年间吉林省土地覆被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伴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定居和土地开...
曾早早
关键词:土地覆被
文献传递
中国近300年来3次大旱灾的灾情及原因比较被引量:16
2009年
根据中国近500年旱涝史料和历史文献,选取过去300年中发生在乾隆后期(1784-1786)、光绪初年(1875-1878)和民国时期(1927-1930)的3次严重旱灾,从旱灾的时空发展过程、发生时的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旱情的严重程度而言,3次旱灾都可谓过去300年间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极端气候事件,但由于各次旱灾的受灾中心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环境承载力)有优劣之分,旱灾发生时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人均粮食占有量、政府粮食储备、财政情况等)造成的防灾御灾能力有高下之别,在不同层面上左右了3次旱灾的灾情,从而使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
曾早早方修琦叶瑜张学珍萧凌波
关键词:旱灾历史时期
极端气候事件-移民开垦-政策管理的互动——1661~1680年东北移民开垦对华北水旱灾的异地响应被引量:29
2006年
根据1661~1680年东北地区逐年人丁增长和起科耕地面积、相关政策与气候变化信息,分析了东北地区的移民开垦与华北水旱灾事件的互动关系,为认识极端气候事件的异地响应提供了实证.发现:1661~1680年间东北的移民开垦是对华北旱灾事件的异地响应,1665~1680年移民开垦高峰期总体上对应于直隶、山东的1664~1680年的旱灾频发时段和东北的少灾期,其间3次移民垦殖的峰值分别对应于3次干旱事件,只是土地开垦高峰期比华北旱灾频发期一般落后1~2年左右.1668年停止招垦、实行封禁政策是满清政府对华北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移民的响应,该政策虽未能完全阻止流民的纷纷出关,但确实起到了降低移民垦殖规模的效果,使东北地区的开发至少推迟了200年.1670年代起科年限的频繁变化等政策调整也是对气候灾害事件的响应行为.气候灾害-移民开垦-政策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响应链,体现出气候变化影响与政策响应的互动性.
方修琦叶瑜曾早早
关键词:移民土地开垦极端气候事件
“让科学素养点亮课堂”——基于北京市科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在前瞻国际教育改革方向,扎根北京市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设计并实施北京市科学教师培训课程"让科学素养点亮课堂"。基于研究界定科学素养的四个构成要素: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和应用情境,采用"三备一上"的流程设计和实施课程,为学员提供精心选择的案例,开设科学素养系列培训课程。深入的理论研究、接地气的案例及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是课程成功和进一步开展的关键。
张莉娜周莹靳飞王晨光曾早早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应用情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