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鑫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6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HARGE综合征人工耳蜗植入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 CHARGE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眼组织病变(C)、心脏疾病(H)、后鼻孔闭锁(A)、生长与发育延迟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R)、生殖系统发育不良(G),以及耳部异常和/或耳聋(E)。该病是一种罕见的、通常散发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三分之二的病例由于CHD7基因突变引起。对于出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的该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I)对于听力和语言的疗效在文献报道中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总结了三例CHARGE综合征患者CI的疗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方法三例诊断为CHARGE综合征的极重度SNHL患者,在我科接受CI,在常规术前检查外,对其CHD7基因进行测序。术后随访三年,对其听觉反应和言语发育进行监测。结果三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I,两例患者查出CHD7基因突变。耳部严重畸形的患者,手术难度较大。术后随访3年,一例患者有听力改善,但无言语发育;一例患者既无听觉反应,亦无言语发育;另一例患者听力明显改善,言语发育良好。结论患有极重度SNHL的CHARGE综合征患者,CI可能改善听觉反应和言语发育,但其转归并不总是理想的。对于耳部畸形的患者,手术难度较大。
- 李万鑫王宁黄莎莎李北成戴朴
-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 海南省人工耳蜗植入捐赠项目术前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总结海南省人工耳蜗捐赠项目所有患者的初次筛查和术前筛查结果,分析术前筛查未通过的原因,探讨提高术前筛查通过率、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海南省聋儿康复指导中心申请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为的术前筛查资料包括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畸变耳声发射(DPOAE)、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SSR))、影像学检查(颞骨CT、颅脑MRI、内听道水成像)、精神智力评估、家庭经济与康复条件评估等。结果总计完成初次筛查467例,初次筛查通过293例,未通过者174例;初次筛查通过者进行术前筛查;术前筛查通过255例,未通过38例(耳蜗畸形6例,内听道狭窄3例,颞叶脑白质病3例,无言语语言基础的超龄语前聋15例,本人无手术意愿6例,无康复条件5例)。结论本组患者初次筛查通过率62.7%,术前筛查通过率为87%。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充分的筛查,对于明确耳蜗植入适应证、禁忌症、预防手术并发症及初步了解康复效果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提高捐赠人工耳蜗的利用率。
- 张山山李万鑫刘军刘明波金伟吴勇杨白菊赵辉戴朴
-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 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老年人人工耳蜗植入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1
- 2017年
- 耳聋是困扰老年人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人工耳蜗植入(CI)是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且助听器效果不佳老年人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最有效方法,但老年耳聋患者CI并不如婴幼儿和儿童听障人群开展的普及,并且老年人本身耳聋发生、听力学和听觉康复有其特殊性。从老年耳聋的发生率、耳聋常见原因和听力学特点,老年人CI的适应证,目前老年CI的开展情况,老年人CI的疗效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老年耳聋患者CI的未来发展做展望。
- 刘军冀飞李万鑫
- 关键词:耳蜗植入术老年人耳聋干预
- 北京地区中耳炎有效抗生素的筛选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耳炎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有效抗生素的筛选,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取198例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临床是否常用、是否有耳毒性等因素筛选中耳炎抗感染的一线和二线药,并总结用药的疗效。结果:198例中21例无普通细菌生长;177株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株(20.34%)(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等敏感),铜绿假单胞菌30株(16.95%)(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等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14.69%)(利奈唑烷、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敏感)。经验性用药:局部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哌拉西林、莫西沙星(成人)作为一线药,二线头孢他定。术后有3例感染,经全身、局部敏感药物和换药痊愈。结论: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筛选有效抗生素有利于减少中耳炎术后感染并发症。
- 朱颖兰李万鑫刘军
- 关键词:中耳炎药物敏感性并发症抗生素类
- 振动声桥在中国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一例中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振动声桥(MED-EL)植入后的听力变化,进一步了解振动声桥植入的工作原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国最先开展振动声桥植入的一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术前和术后听力变化情况,同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振动声桥植入的原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振动声桥植入后短期内听力改善显著,听阈较术前平均下降约20dBHL(言语频率0.5,1,2,4kHz),其中以中高频(1kHz以上)提高为主,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中度一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尤其是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患者配戴传统助听器效果不佳时振动声桥植入手术效果良好。振动声桥植入手术是相对安全的,为中国中度一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康复办法。
- 刘军李万鑫洪梦迪韩维举郗昕戴朴王秋菊杨仕明韩东一
- 关键词:振动声桥耳聋感音神经性预后
- 遗传性耳聋的人工耳蜗植入康复被引量:10
- 2016年
-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大部分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分子发病机制逐渐明确。先天性耳聋一半以上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较为常见,多表现为重度或极重度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和康复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已开展人工耳蜗植人手术约4万例。本文将介绍部分重度和极重度感旨神经性聋患者的耳聋分子发病机制,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总结不同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为通过聋病綦凼诊断结果初步预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奠定基础。
- 刘军李万鑫
- 关键词:耳聋基因突变人工耳蜗植入
- 人工耳蜗植入的残余听力保留技术被引量:13
- 2017年
- 耳聋是困扰人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治疗和康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已开展CI手术约4万例。既往行CI后残余听力常常丧失,而残余听力、耳蜗微细结构和内环境的保留对于患者的听觉和言语识别能力均有积极作用。本文从CI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的定义和分级,CI术后残余听力丧失的原因,以及残余听力保留的措施如植入电极的发展、手术操作方法改进、辅助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保留残余听力未来的发展做展望。
- 刘军李万鑫
-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残余听力植入技术圆窗
- 浅析微创人工耳蜗植入被引量:2
- 2019年
- 人工耳蜗植入(CI)是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且助听器效果不佳患者听觉和言语康复的有效和主要方法,本文从微创人工耳蜗植入(minimally invasive cochlear cochlear implantation,MICI)的定义、理念和技术发展,MICI包含的具体内容,近期和远期意义和手术操作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微创CI的未来发展做展望。
- 刘军李万鑫
- 关键词:耳聋干预人工耳蜗植入微创手术
- 绝经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与骨密度及雌激素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绝经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复发与骨密度及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38例绝经女性BPPV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均自然绝经1年以上;患者均在眼震视图仪下行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后确诊为BPPV,并且反复发作至少2次及以上.选择同期49例正常绝经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受试者腰椎的骨密度;清晨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雌激素(雌二醇)水平.采用SPSS 21.0软件比较两组女性骨密度和雌二醇水平.将复发的BPPV患者中骨密度下降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12个月内再次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和骨密度值分别为(16.21±11.00) ng/L和-1.68 ±0.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2±6.34) ng/L和-0.18 ±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3、8.05,P值均〈0.05).实验组中骨密度下降者占78.9%(30/38例),对照组骨密度下降者占12.2%(6/49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治疗组BPPV的复发率[17.6%(3/17例)]较未治疗组[61.5%(8/13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发作的绝经女性BPPV患者雌激素水平和骨密度值较低,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BPPV发作次数.
- 张云美杨振栋李万鑫时晨于亚峰
- 关键词:眩晕雌激素类骨密度绝经后期
- 以耳鼻喉科为首要症状的白塞病一例
- 2012年
- 1引言白塞病于1937年由土耳其医生Behcet首次报道,并以之命名,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以某一器官损害作为首发症状时,临床医生往往容易误诊误治,甚至无法做出诊断。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累及下咽,
- 李万鑫刘军
- 关键词:首发症状白塞病耳鼻喉科系统性疾病病理基础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