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亮

作品数:32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成像
  • 14篇磁共振
  • 10篇磁共振成像
  • 8篇造影
  • 7篇血管
  • 5篇血管造影
  • 5篇造影术
  • 4篇胆管
  • 4篇动脉
  • 4篇腰椎
  • 4篇静脉
  • 3篇信号
  • 3篇枸橼酸
  • 3篇枸橼酸铁铵
  • 3篇加权成像
  • 3篇MRCP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胆管造影术
  • 2篇序列图
  • 2篇序列图像

机构

  • 30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鞍钢集团总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五人...
  • 1篇沈阳市中心医...
  • 1篇鞍山集团总医...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31篇李延亮
  • 26篇孙文阁
  • 23篇戚喜勋
  • 20篇徐克
  • 10篇李松柏
  • 8篇金安玉
  • 6篇鞠蓉晖
  • 6篇任克
  • 5篇王永峰
  • 4篇朱玉森
  • 4篇关丽明
  • 4篇张立娜
  • 3篇李兆峰
  • 3篇徐娅莎
  • 3篇李佩玲
  • 3篇黄砚玲
  • 3篇张丽娜
  • 2篇黎庶
  • 2篇王强
  • 2篇佟志勇

传媒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4例报告
2005年
通过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表现的分析,加深对其CT影像特征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李佩玲李延亮刘忱王晓枫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RI胸椎扫描定位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孙文阁李延亮戚喜勋金安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胸椎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解剖与MRI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 改进膝关节后外侧结构MRI定位方法,提高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解剖膝关节标本,辨认后外侧各结构起止点及走行,明确它们之间的解剖关系。以注水的输液器缝合标记各结构进行MRI扫描,测量各结构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与腓骨颈长轴之间的夹角。按照这些角度定位扫描正常膝关节,观察各结构在MRI中完整显示的情况。结果 (1)测得矢状面上腓侧副韧带和胴肌腱关节囊内部分与腓骨颈长轴的夹角分别为(11.5±1.7)°和(39.5±6,4)°冠状面上胴肌腱关节囊外部分和胴腓韧带与腓骨颈长轴夹角为(39.5±3.9)°和(31.9±3.9)°。(2)腓侧副韧带在11°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胴肌腱关节囊内部分在40°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80%,胭肌腱关节囊外部分在内斜40°矢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胭腓韧带在外斜30°矢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此外,胴腓韧带在11°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的占75%,股二头肌腱和髂胫束在常规冠状面均能够很好显示.结论 选择完整显示腓骨茎突和腓骨颈的冠状面和矢状面为基准面,按照后外侧各结构与腓骨颈长轴所呈角度进行定位,层厚2mm的MR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膝关节后外侧解剖结构。
白希壮王慧声郜玉忠范立北李化光孙文阁李延亮
关键词: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解剖学核磁共振成像
MRCP、FIESTA序列和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超声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患者,以1.5T HD MR行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冠状位扫描,并以LAVA序列行冠状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Gd-DTPA后10、30和60s行3期冠状位扫描,将FIESTA序列图像及LAVA序列动态增强图像、MRC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MRCP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以及可能的病因,但对病变的侵犯范围显示能力有限;FIESTA序列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胆管与门静脉的关系,显示胆管结石有较大的价值,但对胆管的肿瘤、胰头部肿瘤显示能力不足;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诊断肿瘤的侵犯范围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结论:肝外胆道梗阻的MRI检查可先行FIESTA序列扫描及MRCP扫描,对疑诊断肿瘤的患者可行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张德智任克孙文阁戚喜勋王永峰李延亮李造峰陈玉帅徐克
关键词:胆管疾病磁共振成像
肝脏局部病灶三种不同DWI扫描技术的比较
目的:评估肝脏局灶,分别采取呼吸门控,自由呼吸及屏气方法,均在simens 3.0T MR 方法:50例有肝部局灶病人分别用呼吸门控,自由呼吸及屏气采集,B值为1000,800s/mm2.采集时间分别为2min,1min...
李延亮
关键词:呼吸门控局部病灶
2D FASE和3D FAS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序列图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成像新技术,并在胰胆管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FASE(Fast advanced spin echo)是单次激发高级FSE序列之一,由东芝公司研发的一种MRCP序列,本文收集了自1999年以来在我院行FASE序列MRCP检查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16例患者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D FASE MRCP和不同层厚的3D FASE MRCP对正常以及异常胰胆管的显示情况。
仇恒志戚喜勋孙文阁李延亮任克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
三维增强MR成像正常腰椎静脉解剖和椎管内前静脉宽度测量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 (MRV)的显示率 ,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的宽度范围。方法 志愿者 62例。采用 3D FFE序列三维MR增强扫描 ,分别观察不同年龄组间各段椎管内、外静脉显示情况。选择椎管内静脉显示良好者测量各段椎管内前静脉的宽度。结果 除L1、L2 水平左右吻合静脉外 ,41岁以上组的静脉显示率均低于 40岁以下组。椎管内前静脉的平均宽度L1~L5逐渐增粗。年龄、性别、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能满意地显示椎管内静脉各分支及椎管外静脉的全貌 ,有利于对腰椎静脉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鞠蓉晖李松柏孙文阁戚喜勋李延亮李春魁徐娅莎徐克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数据收集
3D TOF MRA Fly-around诊断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优势的初步评价
<正> 本文将3D TOF MRA与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MS 3D-CTA)和DSA比较.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3D TOF MRA)图像后处理技术-血液铸型(Fly-a-round)诊断颈内动脉系颅内...
朱玉森张丽娜徐克李松柏黄砚玲孙文阁金安玉戚喜勋李延亮
文献传递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血液铸型诊断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的优势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与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MS 3D CTA)和DSA比较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 (threedimensionaltimeofflightMRA ,3DTOFMRA)图像后处理血液铸型技术 (fly around)诊断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名疑诊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病人 ,男 4例 ,女 14例 ;年龄 17~ 76岁 ,平均 4 9 8岁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14例、动眼神经麻痹 4例。所有病人均接受 3DTOFMRA和MS 3D CTA检查 ,17名接受DSA检查 ,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 3DTOFMRA用Toshiba 1 5T超导型MR系统VISART的 3D TOF序列采集原始数据。其参数为 :TR 30ms,TE 6 8ms ,反转角 2 0° ,视野 (FOV) 17cm× 19cm ,矩阵 16 0× 2 5 6 ,采集层块厚度 5 0~ 6 0mm ,层厚 1 2mm ;原始图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血液铸型。MS 3D CTA用Toshiba多层螺旋CT Aquilion采集原始数据。其参数为 :扫描速度 0 5s/r,层厚 1 0mm ,螺距 3 5 ;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注射剂量 2 0ml/kg体重 ,注射流率 4 0~ 5 0ml/s ,延迟时间 15~ 18s ;原始图像后处理方法同 3DTOFMRA。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均用SGIO2 ,后处理软件为Alatoview ,版本 1 4 2。DSA用SiemensMulti
朱玉森张丽娜徐克李松柏黄砚玲孙文阁金安玉戚喜勋李延亮
关键词: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缺血面积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resonancediffusionimaging,DW-MRI)评估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的缺血面积与临床疗效评价是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否反映治疗过程中病变脑组织的康复状态。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实用神经病学(第3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脑出血、脑肿瘤、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发病超过6h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h、1周、1个月行DW-MRI扫描,并计算各个时间点的缺血最大层面的缺血面积及其扩大或缩小程度。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内缺血面积缩小者1例、无变化者5例、扩大者15例,治疗后1周、1个月缺血面积缩小者分别为5例、10例,无变化者分别为10例、8例,与相应临床疗效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急性脑梗死经综合治疗后缺血面积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判定结果密切相关,DW-MRI可以作为其疗效判定的很好的影像学方法。
戚喜勋关丽明商秀丽孙文阁李延亮林彦徐克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缺血面积神经功能缺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