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安
- 作品数:24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湖北太平溪超镁铁岩的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 1995年
- 湖北宜昌太平溪超镁铁岩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石化学成分相对稳定,具狭窄的mg*,MgO/MgO+FeO比值,亏损稀土元素、不相容元素,而富集相容元素,具富LREE配分模式特征,属阿尔卑斯残留地慢岩,是原始地幔岩经历30%以上部分熔融后形成的,并受到了富CO2+H2O,LREE交代流体所影响。样品5可能是原始地馒岩在高度部分熔融(F>80%)下的产物,其化学成分反映出了原始地慢岩的成分属性。
- 王岳军张琴华李志安韩吟文
- 关键词:岩石化学微量元素
- 利用断层位移模式确定断层发育史的一种方法被引量:4
- 2003年
- 断层位移是断层多次滑动的累积产物,包含着断层成核、扩展和连接的信息。该文提出利用断层位移模式从观测的断层位移数据中分析断层发育史。以大港油田滩海区张东断层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各沉积期的断层位移量自上而下出现小—大—小—次大的变化趋势,在中新统馆陶组沉积期达到最小,代表着构造相对宁静的转折期;新第三纪的断层扩展参数接近1,明显要比老第三纪的小,表明从所处盆地老第三纪强烈的断陷阶段到新第三纪以来超大范围的坳陷阶段,断层活动强度明显减弱;渐新统东营组沉积期是造成张东断层现今累积位移量侧向变化的主要时期,断层位移量达到最大,而同期的位移量侧向变化也最大。
- 单业华李志安林舸
- 关键词:大港油田
- 岩浆热变质作用数值模拟被引量:5
- 1998年
- 建立了岩浆热变质作用的数学模型,以北京房山侵入体为例,模拟出不同区域温度场下的煤接触变质,探讨了侵入体—围岩系统的特征。其结果表明房山侵入体造成的煤接触变质范围相当有限,并且该侵入体就位应处于较高的区域温度场中,反映出中、晚侏罗世开始的区域变质作用的持续。
- 单业华袁鼎李志安
- 关键词:数学模型区域变质煤矿床
- 松辽盆地北部涝洲气田远景评价
- 1998年
- 运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了涝洲气田的气源、储层、保存及含气特征,指出了本区具有较好的气源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及保存条件,确定了本区的含气面积及含气饱和度,证实了本区是一个具有丰富天然气储量和良好勘探前景的有利含气区带。
- 李志安张思富施龙
- 关键词:气田储量
- 估测地下多组系统性裂缝间距的原理和应用被引量:5
- 1998年
- 本文提出一种估测地下多组系统性裂缝间距的最优化方法,它不需要对裂缝性岩石进行定向,就能利用岩芯资料估测多组裂缝间距。采用理想的裂缝模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发现在同一观察次数下裂缝间距之积要比单纯的裂缝间距更能准确地被估测出。最后应用它来估测鄂尔多斯地台油田南二区三叠系延长组六段储层的多组裂缝间距。
- 单业华李志安
- 关键词:储集层油气藏
- 估测地下天然裂缝间距指数的新方法被引量:4
- 1997年
- Narr和Lerche(1984)提出的地下天然裂缝间距指数估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估测较大的裂缝间距指数;且由于它未考虑岩心中观察到的裂缝数对裂缝间距指数的影响,亦未考虑岩层厚度与裂缝数的关系,因而估测的准确度不高。针对该方法的缺陷,提出在岩心直径、钻孔与岩层夹角、裂缝侧伏角为已知时,根据岩层厚度和各层在岩心中所含有裂缝数估测裂缝间距指数。新方法适用范围更广,即使只有单个钻孔资料,也可以获得较准确的估测结集。
- 单业华李志安曾联波
- 关键词:裂缝岩心地层厚度油气藏
- 地幔速度场激发机制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根据所建立的多种力源作用下地幔运动的数学模型,运用涡旋力学理论,分析了地幔速度场激发机制的动力过程,探讨了地幔和岩石圈运动间的相互关系。
- 李志安
- 关键词:动力学
- 中国东北造山带—盆地系统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0
- 2000年
- 本文把东北地区岩石圈和地幔作为统一整体 ,在全面考虑地质时期地幔所受热力、重力、相变力、地球自转及公转速度变化效应以及边界地质条件和变异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 ,依据地幔运动过程中遵循的动力学原理 ,建立了地质时期东北地区地幔运动的数学模型 ,并依此对东北造山带—盆地系统深部地幔流场进行了动态模拟 ,重塑了地质时期东北大陆岩石圈深部地幔的运动及其演变历史 ,探讨了东北陆内造山带—盆地系统构造演化的动力机制 ,揭示了深部地幔作用过程与山脉—盆地演化的力学联系。
- 李志安闰义
- 关键词:动力机制
- 地幔蠕动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被引量:1
- 1998年
- 以地幔蠕动、热能聚散假说为指导,阐述了地幔蠕动的动力机制,并在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地幔蠕动动力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牛顿粘滞性流体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地幔蠕动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数学模型的数值方法。
- 李志安吴景新
- 关键词:动力机制数学模型
- 地幔热力不稳定性分析
- 1998年
- 根据地幔热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地幔在多种因素(特别是地球自转效应)影响下的热力不稳定性条件和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地质年代在影响地幔热力不稳定性的诸因素中,地幔内部的热源(放射性生热、相变生热、绝热压缩生热和底部加热)效应能够使地幔lavleish数增大,即增大地幔运动的动力;而地球的自转效应却能减小地幔运动的临界阻力,因此它们对地幔热力不稳定性都具激发作用,而对地幔粘滞性和热传导效应,关系式表明,它们对地幔热力不稳定性都具致稳作用。对于岩石图绝对运动的影响,取决于岩石圈绝对运动方向与地幔所受合力方向的相互关系。
- 李志安钟建华
- 关键词:地球自转地幔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