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 作品数:32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 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桥血管的通畅率,并实现完全心肌血运重建,本文采用在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采用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的进行完全心肌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25病例,并进行了近期临床效果的评估.结果显示,移植手术是...
- 杨俊峰顾承雄韦华刘锐陈长城王盛宇李波胡晖黄信生
- 关键词:冠心病动脉移植搭桥手术
- 文献传递
- 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对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IPT)对内膜剥脱术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金钢砂磨针磨除内膜的方法建立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将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Ⅰ组、Ⅱ组),每组12只。Ⅰ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对照组;Ⅱ组:用金刚砂磨针磨除内膜后,行IPT;取对侧颈动脉作为自身对照。术后即刻及2周应用超声诊断仪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测定出血时间。术后24 h,分别从两组随机抽取4只兔,取术侧颈动脉标本用扫描电镜评价血小板黏附情况。剩余兔2周后,取两侧颈动脉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评价血栓形成。结果术后3 h、术后24 h,两组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h:(5.750±0.261)比(5.792±0.334) min;24 h:(5.541±0.498)比(5.625±0.433) min,P=0.870;P=0.666]。术后24 h,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黏附于内膜剥脱部位表面的血小板数量减少了67%[(149.000±9.557)个比(49.500±7.23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血栓形成率为75.0%,Ⅱ组血栓形成率为1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1) IPT能够减少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进一步减少血栓形成。(2)IPT局部干扰血小板黏附、活化,不增加全身的出血风险。
- 王粮山刘长城李波张帆李海涛李晖刘锐杨俊峰顾承雄
- 关键词:血栓形成
- 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超过3000次。按照患者家属是否同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为两组:射频组15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非射频组18例,行OPCABG+室壁瘤成形术。术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并随访,比较两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非射频组围手术期脑梗塞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患者均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射频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组间比较,射频组24h室性心律失常频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可行的外科方法,近期临床疗效尚可,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 刘长城苏兆萍王粮山李波于洋李琴李海涛胡晖吴震方颖韦华顾承雄
- 关键词:电解剖标测系统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室壁瘤
- 医用化学胶外支架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的随访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医用化学胶作为血管外支架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200例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为三支病变,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喷胶组和未喷胶组,各100例.喷胶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在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表面喷涂医用化学胶.未喷胶组: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18年6月随访该200例患者,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近期心绞痛复发症状、近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目前生存状况等.汇总比较所得数据资料.结果 喷胶组随访率96%,未喷胶组随访率92%.与未喷胶组相比较,喷胶组出现胸痛、心绞痛等症状的发生比例明显降低(23.96%对40.22%,P<0.05),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率显著下降(29.17%对55.43%,P<0.05),心因性死亡事件发生比例明显下降(1.04%对6.52%,P<0.05),总死亡事件发生比例明显下降(4.17%对11.96%,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比例显著下降(9.38% 对21.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喷胶组出现心衰及再发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相对更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MACCE为随访终点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喷胶组明显优于未喷胶组.结论 医用化学胶作为血管外支架有益于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为有效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再狭窄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 戴龙圣高铭鑫于文渊李波顾承雄于洋
- 关键词:血管外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内窥镜下不同方法取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的围术期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分别采用带蒂法和骨骼化法采集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法选取9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46例采用内窥镜下带蒂法采集小腿大隐静脉;47例采用内窥镜下骨骼化法.所取大隐静脉作为序贯吻合桥血管,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制备时间、静脉损伤情况及围手术期疗效.术后30 d随访,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观察大隐静脉桥早期闭塞情况.结果 两组均可顺利获取大隐静脉,静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蒂组、骨骼化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为(21.7±5.6)、(27.4 ±6.4)min(P<0.05);两组制备大隐静脉的时间为(7.2±2.7)、(10.6 ±4.4)min(P <0.05);两组均未发生导致大隐静脉无法应用的毁伤,其中大隐静脉须缝合修补率分别为10.9%、38.3%,(P<0.05),每支须缝合修补的大隐静脉上,需进行修补的位置数量分别为修补(1.6±0.5)、(3.1±1.0)处/支,(P<0.05);搭桥支数分别为(3.0±0.5)、(3.0±0.6),(P>0.05);两组围手术期无心梗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术后1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89.1%、93.6%,均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衰发生,其中32、37例复查冠脉CT造影提示大隐静脉桥均保持通畅.结论 与骨骼化法相比,内窥镜下采用带蒂法采集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更安全可行,能够在确保冠脉搭桥术疗效的同时,缩短获取及制备时间、降低静脉损伤风险.
- 李波李海涛顾承雄杨俊峰韦华李京倖刘锐于洋黄信生李晖宋伟任长伟李琴
- 关键词:内窥镜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桥血管流量参考值下限及影响因素
-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根据靶血管——左前降支内径,以心电图和心肌酶为金标准,确定通畅的左乳内动脉桥流量参考值下限,为外科医生在术中更准确评价桥血管通畅性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连续在我院行OPCAB手术病人重建L...
- 李波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
- 文献传递
- 冠状动脉桥血管远端支撑装置在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后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支撑装置(DAS)对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9月,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100例,并分为单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组和OPCABG+DAS组,各组50例。结果:OPCABG组、OPCABG+DAS组后降支(PDA)静脉桥2年通畅率分别为74.0%、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近期心绞痛缓解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vs.92.0%,P=0.62)。两组术后随访无死亡,且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0±3.8)vs.(82.0±5.4)%,P=0.08]。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是PDA静脉桥闭塞的危险因素(OR=11.05,95%CI:2.14~57.12,P=0.004),而DAS(OR=0.04,95%CI:0.003~0.350,P=0.004、近端狭窄>75%(OR=0.05,95%CI:0.007~0.301,P=0.001)和男性((OR=0.05,95%CI:0.007~0.301,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支撑装置能提高静脉桥近期通畅率。对于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CABG+DAS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 李波王粮山顾承雄李海涛杨俊峰韦华李京倖于洋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rto标测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实验猪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索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方法:14头实验猪利用左侧肋间小切口冠状动脉缝扎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模6~8周后对左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瘤的模型猪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VT)。将可诱发VT的模型猪随机分为射频组和对照组。射频组行基质标测,解剖定位缓慢传导区,然后进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RF)。BRF后,两组模型猪再次诱发VT。评价BRF的可行性。结果:14头猪建模6~8周后存活10头,左心室造影证实8头形成室壁瘤,其中7头可诱发持续VT。射频组5头,对照组2头。射频组均成功施行了基质标测下BRF,无手术死亡。术后射频组80%模型猪VT不可诱发,而对照组100%可诱发VT(P〈0.05)。结论:Carto标测指导下BRF在室壁瘤相关VT模型的应用是可行的,即刻控制VT是有效的。
- 刘长城顾承雄李波王粮山王琎胡宇才于洋李琴高铭鑫
- 关键词:室壁瘤室性心动过速双极射频消融术
- 全机器人腔镜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荟萃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系统评价全机器人腔镜下冠脉旁路移植术(TECABG)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检索自建库至2015年12月13日关于TECAB临床疗效的已发表文献。12项研究纳入最终分析。用R 3.2.3软件进行单个率的荟萃分析。结果TACAB患者住院时间为3.3-8.6 d。近期(围手术期-术后2年)中转开胸率为0-28.1%,吻合口出血率为1.7%-8.5%,住院/术后30 d病死率为0-3.8%,心肌梗死发生率为0-3.4%,脑卒中发生率为0-2.2%;再次血运重建率为0-6.8%,近期桥血管通畅率为89.5%-100%。TECAB患者中期(术后2-5年)生存率为92.7%-100%,再次血运重建率为2.0%-12.2%,中期桥血管通畅率为71.4%-97.0%。结论在选择合适患者的基础上,TECAB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但目前仍缺少远期结果,在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 李波王粮山刘长城顾承雄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机器人内窥镜
- 侧侧吻合术在序贯桥终末端细小靶血管缝合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报道侧侧吻合术在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进行缝合时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12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侧侧吻合技术缝合序贯桥终末端的吻合口。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 (68.0±3.6) 岁。术中监测桥血管流量、搏动指数,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指标,以评估其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终末端吻合口流量 (21.1±8.6) ml/min,搏动指数为2.1±1.0。其中4例患者终末端吻合口的缝合方式临时由端侧吻合改为侧侧吻合,终末端吻合口流量分别由2 ml/min、7 ml/min、3 ml/min、5 ml/min增加至10 ml/min、32 ml/min、13 ml/min、23 ml/min,搏动指数分别由18.2、7.1、12.6、13.4改善至2.2、0.9、1.8、2.8。终末端的靶冠状动脉均为后降支,旁路移植血管(4.0±0.7) 支。术后7~10 d出院,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在将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进行缝合时,采用侧侧吻合技术进行缝合具有较高的通畅性,但在广泛推广应用之前,应对其远期疗效进行随访。
- 李海涛顾承雄于洋李波高铭鑫张帆
- 关键词:侧侧吻合非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