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波

作品数:24 被引量:179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出口
  • 3篇中印
  • 3篇贸易便利
  • 3篇贸易便利化
  • 3篇便利化
  • 2篇内贸
  • 2篇经济增长
  • 2篇经贸
  • 2篇经贸关系
  • 2篇就业
  • 2篇劳动保护
  • 2篇劳动合同
  • 2篇劳动合同法
  • 2篇教学
  • 2篇合同
  • 2篇合同法
  • 2篇《劳动合同法...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2篇次区域

机构

  • 22篇云南大学
  • 9篇云南财经大学
  • 2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贵州省社会科...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24篇李波
  • 6篇杨先明
  • 4篇汪戎
  • 4篇李艳芳
  • 2篇马子红
  • 1篇赵鑫铖
  • 1篇梁双陆
  • 1篇刘洪铎
  • 1篇郑猛

传媒

  • 2篇软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南亚研究季刊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商业研究
  • 1篇财贸研究
  • 1篇财贸经济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当代财经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开发研究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南亚研究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亚太经济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劳动保护、中间品进口替代与企业出口技术升级
2024年
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从中间品进口替代视角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出口技术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会通过企业资本品进口替代效应和低成本中间品进口替代的成本节约效应推动高劳动密集度行业企业出口技术升级,且这一升级效应对加工贸易企业、异质性产品行业企业、地区法治水平较高企业及从发达国家进口企业作用更大。本研究深化了劳动保护在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中的协同作用。
李波张雨微
关键词:劳动保护《劳动合同法》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国家的贸易联系和贸易潜力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基于历史文献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本文界定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和64个国家,分别采用进、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潜力指标,从区域整体、五个主体区域和所属国家三个层面考察了1999年以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发展、贸易联系和贸易潜力。本文认为中国与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与各区域的贸易发展不平衡、贸易联系差距大、经贸潜力实现度不高等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还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某些思考。
李艳芳李波
关键词:贸易潜力
内外双向价值链参与和中国出口技术升级:基于中国制造行业部门数据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充分挖掘内外双向价值链参与的技术升级效应,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前提和理论依据。文章将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价值链(NVC)置于多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利用2002~2017年间中国30个省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考察内外双向价值链参与对中国地区-行业维度出口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GVC和NVC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但二者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替代关系,其结果通过了较好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价值链参与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存在时间、空间及行业部门上的异质性。GVC和NVC不同参与方式及地位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效应呈非对称性特征。GVC上游环节参与是衔接NVC与GVC有效互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各地区应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本身的技术吸收及研发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地参与价值链。
杨先明张胜利李波
关键词: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出口技术复杂度
贸易便利化、产业集聚与地区产业增长被引量:17
2017年
利用中国2005—2010年地区产业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非线性计量模型,以产业集聚为视角,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增长,尤其是促进集聚程度较高产业的增长;贸易便利化是通过出口规模经济效应、出口资源配置效应、进口竞争效应、进口知识技术转移效应、水平效应、垂直效应、成本节约效应等渠道促进地区产业增长的。
李波赵鑫铖李艳芳
关键词:产业集聚贸易便利化
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偏年度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2001-2004年中国海关月度贸易数据,本文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统计的"偏年度误差"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贸易企业的进出口动态在跨月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事进出口活动的新企业数量的各月平均占比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态势;采用日历年统计方式计算中国企业的年均进出口增长率以及按月统计的年均进出口增长率,前者会出现大幅高估的现象,且以首个贸易时间段最为明显,而后者则会产生低估前8、9个月的进出口增长率以及高估后3、4个月的进出口增长率的统计误差;采用日历年统计方式来计算中国企业的相对进出口水平,会引发相对进出口额的低估以及相对进出口增长率的高估问题;剔除"偏年度效应"后,扩展边际在进出口增长分解中的贡献率显著上升,这说明传统的日历年统计方式低估了扩展边际的作用。综上,忽视"偏年度效应"容易引致贸易统计指标出现失真失实等统计幻象,针对此引入相应的修正方法并评估其政策效应,应成为未来完善外贸统计标准与强化外贸统计分析的题中之义。
刘洪铎陈晓珊李波
关键词:对美贸易贸易动态
产业结构、行业就业关联与就业——基于云南省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首先计算出三大模式在不同人均GDP水平时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并与云南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说明云南今后应该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然后又从行业就业关联的角度进行就业效应分析,进一步验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扩大云南就业的重要性,认为云南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时要特别注重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教育业等行业的发展。
李波汪戎
关键词:产业结构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就业
贸易便利化、企业异质性与出口绩效
2022年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基础上,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参与与出口量的影响,然后,利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建立Heckman选择模型,实证考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贸易便利化的4个分领域指标及其综合指标的研究显示,贸易便利化改进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量增长。基于企业特征异质性的扩展分析表明,贸易便利化改进对高生产率企业的出口参与存在抑制作用,但对其出口量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增加,贸易便利化改进对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量的正向影响也在逐渐增强。此外,贸易便利化改进对外资企业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最小。
李波张雨微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企业异质性企业出口绩效
土地购置行为影响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被引量:13
2020年
近来年,中国工业企业呈现出购置土地和金融资产的“脱实向虚”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本文利用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创新专利研究数据及土地出让交易数据,利用PSM-DID模型,从土地购置行为和购置额度两方面探究工业企业土地购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企业土地购置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呈倒“U”型趋势;工业企业购置工业用地行为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购置商住用地行为则显著抑制企业创新。本文研究还发现,工业企业适度的土地购置会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财务风险,扩大企业研发投入而促进企业创新,高额的土地购置则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财务风险,从而挤占企业创新资金而抑制企业创新。本研究为政府合理监管工业企业购置土地行为提供依据,有助于引导工业企业合理协调“土地购置”和“研发创新”的关系。
李波杨先明杨孟禹
关键词:融资约束
金融学专业课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投资学”为例
2023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设和完善,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日益提升,社会对应用型的金融投资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投资学”,具有实操性和理论性并重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目前的“投资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研究性教学旨在通过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式,以期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模式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马子红李波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投资学
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22年
通常认为基础性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探究发展经济学的结构转型观点是否也作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文章选取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样本,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研究1978—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果发现,基础性要素始终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结构转型,分别以“农业-制造业”与“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转型为主要内容。且结构转型主要在东西部地区推动经济增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为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以来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长表现出下行趋势,虽然各样本的主要增长动力并不一致,但在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的作用下,这种经济增长的下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甚至是扭转。
蒙昱竹李波
关键词:经济增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