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华丽

作品数:64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21篇文学
  • 9篇小说
  • 8篇文化
  • 7篇国民党
  • 6篇新文学
  • 5篇打倒孔家店
  • 4篇新生活运动
  • 4篇战时
  • 4篇作家
  • 4篇历史小说
  • 4篇抗战
  • 4篇抗战时期
  • 4篇冯沅君
  • 3篇代文
  • 3篇党治
  • 3篇新文化
  • 3篇叙事
  • 3篇艳体诗
  • 3篇杂文
  • 3篇诗歌

机构

  • 55篇绵阳师范学院
  • 6篇四川大学
  • 3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63篇杨华丽
  • 4篇任秀蓉
  • 1篇詹晓娟
  • 1篇冯源
  • 1篇李怡
  • 1篇资建民
  • 1篇王辉
  • 1篇杨国华

传媒

  • 11篇绵阳师范学院...
  • 4篇鲁迅研究月刊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郭沫若学刊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现代语文(上...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新文学评论
  • 2篇“民国社会历...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史哲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四川戏剧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船山学刊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白与郭沫若的叛逆意识及其蜀文化成因
2010年
李白和郭沫若都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这种叛逆意识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多有表现。如果从地域文化角度来探究这种叛逆意识的产生,那么可以确定,是蜀地的雄奇山水、蜀人求新创异的通脱品格以及经世致用的蜀文化传统濡染了他们,让他们感受并具有了叛逆品格。
杨华丽任秀蓉
关键词:叛逆意识文化成因蜀文化
“洄水沱”现象的两个样本——论李白与郭沫若共通的思想文化征候
2010年
在中国的浪漫主义诗学传统中,李白和郭沫若是两座屹立的高峰。从思想文化立场来看,郭沫若和李白都是杂糅了儒、道、侠等文化的非常复杂的存在,都是各自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史上的"洄水沱"现象。二者不仅在复杂性上相似,而且在具体的思想文化方面具有相通性。该文就入世品格、叛逆意识、隐逸思想以及任侠精神四个方面对李白与郭沫若的共通性作出了解读。
杨华丽
关键词:叛逆意识隐逸思想任侠精神
《孔夫子吃饭》与新文学作家1930年代的孔子书写被引量:3
2012年
《孔夫子吃饭》是郭沫若后期历史小说创作的开篇之作,是他在1935年的语境下,对《吕氏春秋》记载的"故"事进行的"新"编,其用意,除了解释史料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讽刺新生活运动的荒谬以及领袖意识旺盛的蒋介石。将《孔夫子吃饭》置于1930年代的孔子书写中可以发现,在历史小说创作系列中,该文与其他小说均做出了"还原"孔子的努力,并力图对现实进行讽喻,而其对孔子重新估量的态度,接续了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时期由陈独秀、胡适等开创的"打孔家店"的思想潮流。而在杂文创作系列中,《孔夫子吃饭》也是与此期各相关杂文的写作密切相关的一篇小说。可以说,郭沫若的《孔夫子吃饭》,隶属于1930年代新文学作家的思想与言说系列。
杨华丽
关键词:新生活运动历史小说
《格萨尔王》:“故”事“新”编及其现代性
2015年
自小就熟悉史诗《格萨尔王传》且一直拥有靠近格萨尔王的热望的藏族作家阿来,选择以小说形式重述格萨尔王的神话,从而加入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Canongate Books)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于2005年发起的"The Myths"1项目,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与全球所有有幸参与这项跨国出版盛事的作者,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简妮特·温特森(英国)等一样,阿来重述格萨尔的神话,既是一次回望自身文化来路的难得的机遇。
杨华丽
关键词:格萨尔王阿特伍德小说形式说唱艺人
郭沫若“五四”时期尊孔崇儒的特质被引量:2
2016年
郭沫若与孔子、儒家文化的关系历来是一个重要却又歧见迭出的话题。文章在重读郭沫若"五四"时期的相关论述后认为,郭沫若的"尊孔",尊的是孔子这个人,而非历代儒家粉饰之后的神,更不是被当作敲门砖的孔圣人;郭沫若的"崇儒",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而非历代注疏建构起来的其他儒家。其独特的"尊孔崇儒"所体现出的重估一切价值的精神,与新文化阵营其他知识分子在"反孔非儒"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正相吻合而非相互抵牾,故而二者是"殊途"而"同归"的关系。
杨华丽
关键词:新文化派
云游是否幸福 苦役是否永恒——解读戴望舒之《乐园鸟》被引量:2
2007年
文章在新语境下对戴望舒的《乐园鸟》进行文本细读,指出不管乐园鸟是来自乐园,还是去向乐园,不管它最终能否成功,它最后收获的都是无边的幻灭。这样的结局一方面透露出诗人对戴施之恋会以悲剧告终的潜意识;另一方面,乐园鸟追求的困境正预示着人类寻求"诗意地栖居"的艰难与困苦。
杨华丽
论“五四”新思潮中的“赵五贞自杀事件”被引量:2
2014年
有三例自杀事件在'五四'时期迅即进入了公众视野:梁济、林德扬、赵五贞的自杀。如果说梁济之死属于社会名流的自杀,林德扬之死属于有为青年的自杀,那么,赵五贞之死则常被人与北京女高师学生李超之死放在一起,作为女性争自由、婚姻自主而自杀的典型案例。本文将讨论重点放在赵五贞自杀事件上,看在这一起涉及女性婚姻问题的公共事件中,'舆论'中'自刎'的'新娘'如何变成了'研究'中'自杀'的'赵女士',从而考察'赵女士自杀'这个意义符号经历了怎样的建构过程。
杨华丽
关键词:自杀言说
文学史与思想史:暖昧原因及其出路
2013年
文学史与思想史的"暧昧""构成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特有的疑案",在过去的几年里成了众多学人持续关注的一种现象,也许在未来数年里,会成为学人持续思考的一个话题。对于二者之间的"暧昧",有人将其原因理解为文学史学者的转向,有人则理解为思想史这个带有学科帝国主义色彩嫌疑的学科在文学研究领域的扩张。本文拟探讨二者"暧昧"表象背后的复杂原因。
杨华丽
关键词:学史现代性进程林传甲解放区文学文学自身
“软实力”与“硬道理”——对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讨论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扩充和发展国家文化的影响力的重要选择,但是,出自西方政坛学者的这一概念与我们的"国家文化"之间是否存在需要辨别的差异,我们今天急于完善国家文化的努力是否存在若干需要反思甚至警惕的内容,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迫切目标究竟是什么,这都需要我们更冷静地思考。今天,我们更需要关注"软实力"讨论中被忽略的一系列"硬道理"。
李怡杨华丽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国家形象
冯沅君《淘沙》及其相关问题论析被引量:2
2011年
冯沅君是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又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对这两重身份的解读,目前学界还存在太多缺失,而对《淘沙》这篇重要作品的忽略,就是其表征之一。《淘沙》这篇杂感共三部分,分三次登载于1924年的《晨报附刊》。从冯沅君的古典文学研究生涯来看,1924年是一个过渡期,而《淘沙》中的《郑振铎君中国文学者生卒考》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洞察力以及重文献、言必有据的治学方式等,一方面体现了冯先生前期所受学术训练的成果,同时也预示了冯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品格、气象与格局。从冯沅君的新文学创作历程来看,1924年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淘沙》中的《郭沫若君的十字架》体现了冯沅君对浪漫抒情派的文学主张的认同,也为我们读解冯先生自身体验与其小说中所描述的悲剧性情感冲突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入口。从《淘沙》的第三部分《朱谦之杨没累两君的荷心》可以看出,冯沅君对书信体之于展现主观个性、营造抒情氛围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知,并在此期的小说创作中多有实践。所以说,《淘沙》是我们深入探讨冯沅君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
杨华丽
关键词:冯沅君古典文学研究创造社书信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