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颖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组织细胞
  • 7篇细胞
  • 6篇增生
  • 6篇增生症
  • 6篇组织细胞增生...
  • 6篇细胞增生
  • 6篇细胞增生症
  • 5篇细胞组
  • 5篇细胞组织
  • 4篇朗格罕细胞
  • 4篇朗格罕细胞组...
  • 4篇儿童
  • 3篇淋巴
  • 3篇基因
  • 3篇急性
  • 2篇血细胞
  • 2篇预后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增多症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市儿科研...

作者

  • 15篇杨颖
  • 7篇张蕊
  • 7篇王天有
  • 6篇马宏浩
  • 6篇王冬
  • 5篇廉红云
  • 5篇李志刚
  • 4篇崔蕾
  • 4篇钱素云
  • 4篇张莉
  • 2篇马爱萍
  • 2篇钟学红
  • 2篇谢帅华
  • 2篇王叶青
  • 1篇骆小京
  • 1篇高薇
  • 1篇姚开虎
  • 1篇刘文君
  • 1篇史伟
  • 1篇李白

传媒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罕见病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ICC在危重症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优势被引量:17
2006年
早产儿的解剖生理具有特殊性,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对于危重早产儿的救治十分重要。经外周置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耐高渗等特点,既可减少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和抢救的及时用药。与其他静脉通路相比,PICC在危重症早产儿的静脉输液中优势明显。
杨颖钟学红张洁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置管
检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基因组合及其应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基因组合,其包含已报道的致病相关突变基因,并包含MAPK、PI3K、JAK‑STAT、NF‑κB、Notch、衰老、酪氨酸激酶受体、细胞周期、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以...
崔蕾伍建张蕊李志刚王天有张莉廉红云马宏浩王冬赵云泽王婵娟李娜张利平杨颖
文献传递
早产儿PICC液体渗出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液体渗出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285例接受PICC的早产儿进行分析,分析PICC渗液与置管时早产儿的年龄、体重、胎龄及导管尖端位置的关系。结果置管时年龄小于24小时的早产儿PICC液体渗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早产儿(P<0.001),导管尖端位置在腋静脉的PICC液体渗出率显著高于尖端在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的导管(P<0.001)。各胎龄段及不同体重组早产儿的PICC液体渗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在24小时之内的早产儿应暂不做导管,置管时应尽量将导管尖端置入上腔静脉。
吴旭红马爱萍杨颖钟学红孙丛莉谢帅华
关键词:早产儿中心静脉
检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融合基因和突变
本申请提供了检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FNBP1‑BRAF融合基因,MAP3K10基因A17T和/或R823C突变,并提供了相应检测试剂。上述融合基因和突变可以激活RAS‑RAF‑MEK‑ERK通路,可作为朗格罕细胞...
崔蕾伍建张蕊李志刚王天有张莉廉红云马宏浩王冬赵云泽王婵娟李娜张利平杨颖
文献传递
2021年全国小儿血液与肿瘤学术会议纪要
2021年
走过艰难抗疫,携手共赴约定。2021年5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委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和肿瘤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血液肿瘤学组、湛江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协办,北京健康促进会承办,2021年全国小儿血液与肿瘤学术会议在风景旖旎的湛江市成功召开。
李白张蕊杨颖
关键词:儿科医师肿瘤学肿瘤杂志儿科学分会
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常见危重并发症。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最常见的合并DIC的白血病类型。尽管以全反式维A酸为主的化疗方案使儿童APL整体生存率显著提高,但DIC引起的早期死亡率并无明显改善。现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DI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杨颖王天有钱素云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儿童发病机制
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性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克拉屈滨(2-C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性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疗效以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确诊的难治复发性LCH患儿,均采用2-CDA联合Ara-C方案化疗。结果患儿共94例,男64例,女30例,中位年龄5.38(0.45-13.61)岁。多系统受累组共78例(82.9%),危险器官受累组共32例(34.0%)。初诊时61例检测了血浆BRAF^(V600E),阳性率49.18%,47例检测了组织BRAF^(V600E),阳性率78.72%。总体治疗反应率为85.1%,44.4%尿崩症好转,3年EFS为(76.7±3.4)%,2年累积进展或复发率为20.2%。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00%),无化疗相关死亡。发病年龄小(中位年龄<1.63岁)、加用二线药物时年龄偏小(中位年龄<1.82岁)、多系统受累、危险器官受累及BRAF^(V600E)突变的患儿更易出现复发和疾病进展(P=0.016,0.001,0.043和<0.001)。结论2-CDA联合Ara-C可作为难治复发性LCH的挽救二线方案,对LCH垂体受累改善显著。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总体耐受程度好,安全性高,无化疗相关死亡。但远期复发率及缓解率尚需随访观察。
马宏浩魏昂张利平廉红云崔蕾杨颖王冬李理杜俊烨张莉王婵娟赵云泽赵晓曦李志刚张蕊王天有
关键词: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难治复发阿糖胞苷
检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融合基因和突变
本申请提供了检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FNBP1‑BRAF融合基因,MAP3K10基因A17T和/或R823C突变,并提供了相应检测试剂。上述融合基因和突变可以激活RAS‑RAF‑MEK‑ERK通路,可作为朗格罕细胞...
崔蕾伍建张蕊李志刚王天有张莉廉红云马宏浩王冬赵云泽王婵娟李娜张利平杨颖
文献传递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ANE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存活患儿进行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应用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评估患儿生存质量。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COX风险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ANE患儿38例,男女比例为1.24∶1.00,中位发病年龄29.5(10.0~130.0)个月,中位随访时长27(15~96)个月。发病7 d、14 d、2个月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9%、42.1%、34.2%;住院病死率为34.2%(13/38例),出院后1、3、12个月累计病死率均为68.4%(26/38例)。出院1年随访完全康复率为10.5%(4/38例)。单变量分析提示,入院前需要心肺复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分、合并休克/脑疝/多脏器功能障碍并发症、肌酸激酶同工酶>100 U/L、乳酸脱氢酶>1000 U/L、低白蛋白血症、高血糖、高尿素氮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均与不良预后相关(β=3.519、6.967、6.803、3.000、6.389、3.471、2.252、1.616、2.377、3.092、2.713、4.510,均P<0.05)。大剂量甲泼尼龙[20~30 mg/(kg·d)]冲击治疗和丙种球蛋白(2 g/kg,分2~5 d静脉滴注)治疗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β=0.625、0.405,均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大剂量甲泼尼龙[20~30 mg/(kg·d)]冲击治疗是ANE患儿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95%CI:0.449(0.213~0.944),P=0.03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ANE患儿临床结局。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应积极行康复治疗,生存质量可能逐步改善。
王叶青李科纯杨颖钱素云
关键词: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预后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临床和预后分析(附38例报告)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ANEC)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ANEC的临床资料。对存活患儿进行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应用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pediatric overall performance category scale,POPC)评估患儿生存质量。结果共纳入38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24∶1,月龄为29.5(19.5,41.8)个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入院为主(81.6%,31/38),流感病毒感染多见(63.2%,24/38)。所有患儿均有发热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97.4%(37/38)出现抽搐。神经影像学以对称性丘脑受累(100%,38/38)为典型改变,多伴有基底节区(76.3%,29/38)、脑干(63.2%,24/38)等部位受累。24 h动态脑电图或床旁脑电监测均出现背景节律减慢,8例最终出现静息电位。出院病死率为34.2%(13/38),出院后1、3、12个月累计病死率均为68.4%(26/38)。出院1年随访完全康复率(POPC评分1分)为10.5%(4/38)。结论ANEC冬季高发,多继发于流感病毒感染;以发热、抽搐、意识障碍为三联征,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无特异性神经系统体征,以双侧丘脑受累为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本病虽具有高病死率及致残率,但部分存活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可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王叶青李科纯杨颖刘珺钱素云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病死率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