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鹏
- 作品数:23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泉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90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90例血浆置换患者治疗后,显效34例,有效33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4.4%。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的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浆过敏反应。对90例患者平均随访(23.5±4.1)个月后,全部患者总存活率达66.3%,生存时间延长。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但须警惕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
- 林志鹏苏智军林琪余雪平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浆置换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E)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经验.方法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E患者64例(观察组)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未合并HE患者53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氨、血清总胆红素、BUN水平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高,血钠、ALT、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t=3.085、5.528、7.126,χ^2=9.174、4.102,t=4.337、8.675、5.323,均P<0.05);高龄、≥3种诱因及C级肝功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在观察组死亡患者的诱因中,以感染最为常见(75.9%),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65.5%).结论 高龄、危险诱因数量及肝功能严重程度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E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去除上述诱因是防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E的关键.
- 林志鹏郭如意
- 关键词:肝性脑病
- HBsAg与HBVDNA定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 余雪平郭如意柯邵鹏林成祖林志鹏黄清流李菊兰苏智军陈素梅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eAg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序列研究方法,搜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肝组织活检术的13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HBeAg滴度均采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eAg滴度呈负相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血清HBeAg和ALT水平可独立预测肝组织炎症≥G2和纤维化≥S2,优于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且血清HBeAg预测肝组织炎症≥G2的价值优于ALT,而预测纤维化≥S2的价值略低于ALT。肝细胞HBcAg阳性组血清HBeAg、HBV DNA水平均高于肝细胞HBcAg阴性组(均P<0.01)。血清HBeAg滴度预测肝细胞表达HBcAg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2%和65.89%,高于血清HBV DNA(78.89%和43.21%)。血清HBeAg滴度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274,P=0.002),与ALT水平呈负相关(r=-0.212,P=0.013)。结论血清HBeAg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血清HBeAg滴度预测肝组织炎症程度的价值优于年龄、血清ALT、HBV DNA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低于ALT。血清HBeAg较血清HBV DNA更能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情况。
- 郭如意余青余雪平林志鹏林成祖林琪苏智军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EAGALT肝组织病理
-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33例临床分析
- 妊娠期妇女患病毒性肝炎相当常见,不仅会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健康,亦会造成流产、早产、死产、新生儿窒息。本文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的33例妊娠期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 杨鹏雅林琪林志鹏
- 关键词:妊娠期病毒性肝炎脂肪变性
- 文献传递
-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患者HBsAg与HBV DNA定量变化及其相关性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HBs Ag定量和HBVDNA定量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6例CHB轻中度患者(CHB-LM组),24例CHB重度患者(CHB-S组)和28例HBV-LC患者入院时及51例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NA)抗病毒治疗4.08±3.06月时的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 Ag水平,荧光PCR定量检测HBVDNA载量。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检测,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HBs 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组、CHB-S组和HBV-LC组中逐渐下降(χ2=12.537和8.381,P=0.002和0.015);CHB-LM组和CHB-S组HBs Ag和HBV DNA定量值均高于HBV-LC组(P<0.05);CHB-LM和CHB-S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49和0.032,P>0.05)。HBe Ag阳性患者HBs 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组、CHB-S组和HBV-LC组中呈下降趋势(χ2=6.146,P=0.046和1.009,P>0.05);CHB-LM组HBs Ag定量高于HBV-LC组(Z=-2.247,P=0.025)。HBe Ag阴性患者HBs 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组、CHB-S组和HBV-LC组中逐渐下降(χ2=7.196和14.658,P<0.05);CHB-LM组和CHB-S组HBs Ag和HBV DNA定量均高于HBV-LC组(P<0.01)。HBs Ag与HBVDNA定量水平在CHBLM组(r=0.389,P=0.009)、HBV-LC组(r=0.431,P=0.022)中均呈正相关性;而在CHB-S组中无相关性(r=0.348,P=0.104)。与NA抗病毒治疗前相比,51例患者治疗后HBs Ag水平略有下降(Z=-1.050,P=0.294),而HBVDNA水平明显下降(Z=-5.415,P<0.001);治疗后HBs Ag定量与HBVDNA定量无统计学相关性(r=0.241,P=0.111);且两者治疗前后的差值也无统计学相关性(r=0.257,P=0.085)。结论 HBs Ag和HBVDNA定量在CHB-LM、CHB-S和HBV-LC患者中逐渐降低,按照HBe Ag阳性和阴性分组后,这种趋势依然存在;HBs Ag和HBVDNA之间呈正相关,但并非绝对平行。
- 余雪平郭如意柯邵鹏黄清流林成祖林志鹏陈素梅李菊兰杨鹏雅苏智军
- 关键词:HBSAGHBVDNA肝炎乙型肝硬化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变化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补体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Beckman-Coulter Immage 800免疫化学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补体C3和C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HBV DNA水平。结果在治疗6月结束时,63例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HBV DNA转阴,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25.4%)HBeAg阴转;恩替卡韦治疗前后CD3、CD4和CD8比率分别为1002.3±356.5、563.2±185.6和435.6±156.8,及1350.5±258.3、745.0±223.4和601.5±336.5(P<0.05);C3和C4水平分别为0.705±0.102g/L和0.135±0.082g/L,及1.185±0.189g/L和0.216±0.046g/L(P<0.05)。结论 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恩替卡韦治疗后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 林孟新苏智军郭如意林志鹏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T细胞亚群补体
-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致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的最主要病原体,临床上却鲜有报道合并脓毒症的资料。本研究旨在评估KP所导致肝脓肿(Klebsiella pneumoniae-caused liver abscesses,KPLA)患者合并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早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调查了2013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的206例KPLA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分析了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KPLA致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平均年龄更大[(64.5±13.6)岁vs.(59.8±10.3)岁,P=0.006)、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2.6±12.3)d vs.(16.3±9.4)d,P=0.000)],更容易继发KPLA侵袭性综合征(15.7%vs.1.5%,P=0.000)、感染性休克(11.4%vs.0.7%,P=0.001)和急性肾损伤(12.9%vs.3.2%,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3.46,P=0.003)、PCT>9.85 ng/mL(OR=4.65,P=0.001)、发生肝脓肿侵袭性综合征(OR=7.31,P=0.025)为KPLA致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PCT>9.85 ng/mL、发生肝脓肿侵袭性综合征为KPLA合并脓毒症的危险因素,进展为脓毒症后,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及病死率均增加。
- 刘江福何秀华陈泰裕杨鹏雅赵芳芳林志鹏林孟新郭如意
- 关键词: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化脓性糖尿病
-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预测因子
-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3年的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58例采用LdT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治疗...
- 郭如意余雪平苏智军林成祖林志鹏林琪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肝炎E抗原
- 文献传递
- 人工肝联合内科治疗重型肝炎36例短期预后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肝联合内科治疗重型肝炎例短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l2月—2015年l2月就诊的7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接受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和血清肌酐(creatinine,Cr),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分值,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TBIL和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4、4.576,P<0.05),且治疗后INR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20≤MELD<30和30≤MELD<40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8、2.860,均P<0.05)。结论人工肝联合内科治疗重型肝炎例短期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林志鹏苏智军刘江福郭如意
- 关键词:重型肝炎人工肝终末期肝病模型短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