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芃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外科
  • 4篇源性
  • 4篇神经源
  • 4篇神经源性
  • 4篇失禁
  • 4篇小儿
  • 4篇脊髓
  • 4篇膀胱
  • 4篇便失禁
  • 4篇病理
  • 4篇大便失禁
  • 3篇原性
  • 3篇神经原性
  • 3篇神经原性膀胱
  • 3篇神经源性大便...
  • 3篇大便
  • 2篇直肠
  • 2篇手术方法
  • 2篇手术治疗

机构

  • 15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林芃
  • 15篇陈雨历
  • 12篇李金良
  • 12篇陈维秀
  • 8篇孙大庆
  • 6篇姜志娥
  • 4篇李守林
  • 1篇王旭辉
  • 1篇林秀华

传媒

  • 6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年份

  • 3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小儿神经原性膀胱治疗中的应用
2003年
 目的 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探讨神经原性膀胱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10例神经原性膀胱患儿术前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测定逼尿肌反射情况、膀胱容量、漏点压、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等 ) ,根据检查结果 ,采用不同外科治疗方法 (盆底肌加强、膀胱颈悬吊、膀胱扩大术和逼尿肌加强术 )。结果  110例中获随访 92例 ,平均随访 2年 ,尿流动力学检查各项指标明显好转。结论 手术治疗神经原性膀胱 ,应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林芃陈雨历李金良陈维秀姜志娥孙大庆
关键词:神经原性膀胱尿流动力学小儿外科手术
婴幼儿经肛管结肠拖下术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介绍一种经肛管肌鞘内结肠拖下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肛管拖下术病例,在肛门上及直肠下段粘膜下分离,直肠壁有病变无法粘膜下游离者,亦应紧贴肠壁外解剖减少损伤的可能。拖下手术同时可行内括约肌重建。 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效果良好。新生儿巨结肠手术可在60分钟左右完成。 结论该术式损伤小、近期效果好,适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及某些肛门直肠畸形患儿。
陈雨历李金良陈维秀林芃孙大庆孙小兵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肛门畸形直肠畸形
脊髓发育不良的外科病理生理学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脊髓发育不良脊髓神经损害的临床病理生理学特点。方法本组共112例患儿,111例施行椎管内手术;单纯末段脊髓缺失1例,未手术。有脊膜修补史46例。依据112例患儿病史、体检以及MRI、尿流和肛肠动力学检查结果及肌电图(EMG)评价并行脊髓手术治疗。术中观察脊髓形态学改变并按照椎管内病变及其脊髓病理解剖改变将其分为终丝栓系(又分为A、B两亚型)、脊髓粘连、脊髓脂肪瘤、囊性占位、脊髓纵裂、静态病变等6型。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将脊髓损害的病程分为5期,每期给予相应评分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7组脊髓神经损害综合评分的方差分析和临床分期的秩和检验差异都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或0.05)。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患儿年龄与脊髓神经损害间(r=0.55,P<0.001)和栓系组圆锥末端位置与首发症状年龄之间(r=0.44,P<0.001)都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脊髓神经损害是一个由椎管内病变及其脊髓形态学改变引起并进行性加重的动态病理过程。诊治方针应是早期诊断和施行椎管内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李金良陈雨历陈维秀孙大庆林芃李守林姜志娥
关键词:脊髓发育不良病理生理学手术治疗肌电图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获随访96例,平均随访2年,症状好转者82例。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全面的评价,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林芃陈雨历李金良
关键词:膀胱神经源性外科学
阑尾造瘘结肠顺行灌洗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姜志娥陈雨历陈维秀李金良林芃
关键词:儿童神经源性大便失禁脊髓栓系综合征并发症
脊髓发育不良的外科病理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研究脊髓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解剖学。方法依据112例术前病史、体检、影像学、尿流和肛肠动力学、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EMG检查评价并行脊髓手术治疗。术中观察脊髓形态学改变并留取组织学标本。结果按照椎管内病变及其脊髓病理解剖改变将其分为终丝拴系、脊髓粘连、脊髓脂肪瘤、囊性占位、脊髓纵裂、静态病变六型及若干亚型。结论脊髓发育不良主要为一进行性加重的动态病理过程,其脊髓神经损害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是椎管内病变及其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改变,应尽早诊断和椎管内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
李金良李守林陈雨历陈维秀孙大庆林芃
关键词:脊髓发育不良形态学改变病理解剖学外科病中观
脊髓栓系合并上尿路损害的治疗决策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合并上尿路损害的治疗策略。方法 1997年7月~2002年3月共收治合并上尿路损害的脊髓栓系综合征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16岁,平均6.7岁。根据上尿路损害的程度分为两组:A组(严重组)26例,B组(轻组)16例,常规先行栓系松解术,其中10例术后上尿路损害加重。对36例上尿路损害严重患儿先后行膀胱功能重建术。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25个月。评价方法:手术前后行尿动力学、影像学及血生化检查。尿动力学评价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术前上尿路损害:静脉肾盂造影双侧不显影伴BUN略高1例,单侧不显影1例,中等以上肾盂积水11例,Ⅳ度以上膀胱输尿管反流14例。术后: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片分别于1h、1.5h延时显影。肾盂积水减轻7例,4例无明显变化。输尿管反流消失7例,减轻6例,1例无变化。总有效率81.48%;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较术前提高,逼尿肌漏尿压较术前降低。结论 脊髓栓系合并严重上尿路损害时应先行膀胱功能重建术。对损害轻者常规先行性系松解术。膀胱功能重建术可有效降低膀胱内压,避免上尿路损害进一步加重。
姜志娥陈雨历陈维秀李金良林芃王旭辉孙大庆
关键词:脊髓栓系上尿路损害尿动力学神经原性膀胱
双侧髂腰肌盆底悬吊的手术方法改进被引量:1
2003年
双侧髂腰肌盆底悬吊术(图1~2)治疗小儿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取得满意效果[1],但手术较复杂,创伤大,笔者总结我院2002年3月以来,采用改良双侧髂腰肌盆底悬吊术治疗此类患儿22例.现报告如下.
林芃陈雨历李金良陈维秀姜志娥
关键词:手术方法术前检查手术方法术后康复训练
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提肛肌的病理学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对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的提肛肌进行病理学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取22例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的提肛肌标本,男15例,女7例,平均8.2岁。另取8例排便正常儿童的提肛肌作为对照,男5例,女3例,平均8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Y、NF200和MBP)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对照组所有提肛肌标本NF-200和MBP均强阳性反应(染色强度++~+++),SY染色深且数目多。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组,SY染色浅,小且数目少,NF-200和MBP染色强度均较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但脊髓脊膜膨出术后组和隐性脊柱裂患儿组之间SY、NF-200和MBP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提肛肌神经支配异常是造成提肛肌功能不全的病因,为临床上采用盆底功能锻炼、生物反馈和手术等方法恢复提肛肌肌肉功能来治疗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林芃陈雨历林秀华
关键词: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提肛肌病理学改变
伴有肛门直肠畸形骶骨发育不全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05年
姜志娥陈雨历陈维秀李金良林芃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