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刚 作品数:185 被引量:2,060 H指数:28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更多>>
光学积雪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12年 积雪在全球水文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积雪监测已有40多年的研究历史,在雪盖制图、雪深反演、冰雪反照率等方面发展了一系列的算法及产品。其中,光学遥感以其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在积雪监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对地观测系统(Earth Observation System,EOS)的发展,以及国产环境卫星的陆续升空,越来越多的遥感数据被应用于积雪监测,遥感技术势必在积雪监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模拟地球辐射平衡、地表水文研究、全球变化等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 黄晓东 郝晓华 杨永顺 王玮 梁天刚关键词:光学遥感 基于CASA模型和MODIS数据的甘南草地NPP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9 2019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在全球气候变化及碳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精准快速的估算NPP对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2011-2014年甘南地面实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数据和根冠比系数计算的草地NPP数据,分别验证了MOD17A3 NPP产品和基于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的草地NPP的精度,分析了2000-2016年甘南地区草地NPP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基于CASA模型模拟的草地NPP精度整体上高于MOD17A3 NPP产品的精度,其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较MOD17A3 NPP小9.94 g C·m^-2;CASA模型分析的甘南地区草地NPP总体上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对不同草地类型而言,沼泽类的平均NPP最高(469.07 g C·m^-2),温性草原类最低(324.18 g C·m^-2),而占研究区草地总面积比例较大的高寒草甸类和高寒灌丛草甸类草地的平均NPP分别为449.22和465.27 g C·m^-2;2000-2016年间,甘南地区大部分草地NPP稳定不变,其面积占研究区草地总面积的75.31%,NPP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草地面积的22.63%,而NPP呈减少趋势的区域占比最小,仅为2.0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ASA模型在高寒地区草地NPP评估、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刘洁 孟宝平 葛静 高金龙 殷建鹏 侯蒙京 冯琦胜 梁天刚关键词:CASA模型 基于MODIS与AMSR-E数据的雪被产品合成及精度评价 2011年 利用2002年10月1日-2008年3月31日青海省Terra/MOD10A1和Aqua/MYD10A1每日雪被产品,合成了MODIS五日积雪分类图像(MOYD_5D),结合AMSR-E五日雪水当量产品(AE_5D),利用用户自定义合成算法合成五日积雪分类图像AEMD_5D。根据气象台站的雪情数据,对比分析MOYD_5D、AE_5D和AEMD_5D这3种积雪产品的积雪分类精度(Sa)。结果表明,1)当积雪深度为1~3 cm时,MOYD_5D、AE_5D和AEMD_5D的积雪分类精度分别为17.5%、49.8%和23.2%;2)积雪深度为4~6 cm时,MOYD_5D、AE_5D和AEMD_5D的Sa分别为46.2%、55.1%和56.9%;3)雪深为7~9 cm时,MOYD_5D、AE_5D和AEMD_5D的Sa分别为58.6%、78.5%和78.6%;4)当雪深≥10 cm时,MOYD_5D、AE_5D和AEMD_5D的Sa分别为66.7%、82.2%和84.1%。合成产品AEMD_5D对积雪分类精度有所提高,对于牧区雪灾监测及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吕志邦 王玮 冯琦胜 于惠 梁天刚关键词:MODIS AMSR-E 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的草地地上生物量测算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属于草地生物量监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的草地地上生物量测算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监测草地区域的无人机遥感图像;根据获取的无人机遥感图像获取待监测草地区域的草地盖度数据;获取待监测... 冯琦胜 高新华 梁天刚文献传递 基于EVI2和多趋势分析法的高原草地植被物候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EVI2数据集提取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的物候信息,分析青藏高原草地返青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SOG)、枯黄期(End of Growth Season,EOG)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近30 a来青藏高原草地物候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草地物候由东南向西北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高原东部和西北部地区的草地植被返青时间早于中部和西南部地区,而枯黄时间却晚于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生长季长度较中部和西南部地区长。同时,青藏高原物候变化趋势在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十分明显。草地植被返青提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高原的东部,提前速率为0.49 d/a(R^2=0.54)。草地植被物候分布和变化趋势在不同海拔和坡向上的差异也十分显著。海拔每升高1 000 m,草地SOG推迟4 d,EOG提前5 d,LOG缩短9 d。随海拔的升高,草地SOG的推迟速率逐渐增加,LOG变化速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此外,南坡草地SOG较北坡晚,其LOG较北坡、东坡和西坡的短。北坡草地SOG平均推迟速率低于南坡。 陈思宇 梁天刚关键词:青藏高原 植物物候 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007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回顾了植被NPP研究的历史、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NPP和草地植被NPP研究进展,并对近期陆地植被NPP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作了总结,对NPP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崔霞 冯琦胜 梁天刚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 遥感 北方牧区草地资源分类经营机制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3 2009年 草地是畜牧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资源。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造成北方牧区草地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生产力下降、自我恢复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和涵养功能减弱,对牧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严重影响着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为例,依据草地资源的生产经济性能、生态服务价值重要性和季节放牧利用特征,构建了基于GIS技术的草地生产力指数、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数和草地资源分类经营的功能分区模型,建立以主导功能和时空格局为主的草地资源分类经营调控机制,将阿勒泰牧区的草地从空间上划分为经济功能区、混合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结果表明:(1)经济功能区,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面积约648.69万hm2,占总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5.8%,主要分布在平原荒漠;(2)生态功能区,以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面积约136.4万hm2,占总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9%,主要分布在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3)混合功能区,在适度利用条件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面积约200.1万hm2,占总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0.3%,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草原、平地草甸、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通过对草地资源的分类经营,将畜牧业生产重心转向经济功能区,转移生态功能区的放牧家畜,减轻混合功能区的放牧压力,形成草地资源在功能、系统、时序和空间的耦合结构,实现牧区草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刘兴元 梁天刚 龙瑞军 郭正刚关键词:北方牧区 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沼泽湿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2020年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变的极其敏感和脆弱。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了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和川西北地区1991、2000、2010和2016年4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湿地动态度,分析了沼泽湿地的空间变化、转移方向和变化速率;采用景观指数,分析了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沼泽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1991-2016年4个时期的面积分别为6739.89、6231.39、5849.59和5649.35 km^2,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26年间面积共减少了1090.54 km^2。2)26年来,研究区沼泽湿地的动态度从-7.54%减小至-3.42%,面积变化速率持续减慢,高寒草地是沼泽湿地转出和转入的主要类型。3)沼泽湿地的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斑块密度持续增大,反映了沼泽湿地的破碎程度增高;最大斑块指数先降低后小幅升高,斑块形状指数先升高后小幅下降,反映了沼泽湿地的优势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分离度指数先增大后小幅减小,聚集度持续降低,反映了沼泽湿地从单独紧凑的状态趋向离散化发展。4)人为因素是影响青藏高原东部沼泽湿地面积变化的首要原因,其次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因子影响力大小依次是牧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蒸发量。沼泽湿地面积与各因子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面积随牧业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和蒸发量的增加而减小。 侯蒙京 高金龙 葛静 李元春 刘洁 殷建鹏 冯琦胜 梁天刚关键词:沼泽湿地 青藏高原 遥感 MODIS逐日积雪产品去云算法研究 被引量:40 2012年 由于积雪和云的反射特性,使用光学遥感监测积雪受到天气的严重干扰,对研究区云量的分析表明,无论是MOD10A1还是MYD10A1,云都是影响该产品对研究区积雪进行实时监测的最大影响因素.综合不同去云方法,利用MODIS逐日积雪产品和被动微波数据AMSR-E雪水当量产品,生成了MODIS逐日无云积雪图像,并利用研究区85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提供的雪深数据对合成的单日无云积雪产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积雪深度>3cm时,新产品的积雪分类精度达到91.7%,该产品对实时监测青藏高原积雪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黄晓东 郝晓华 王玮 冯琦胜 梁天刚关键词:MODIS 青藏高原 2002-2010年青藏高原植被含水量微波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6 2013年 水分是衡量植被生理状态和形态结构的重要参数。青藏高原在区域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对其在植被含水量时空变化动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方面缺乏系统研究。基于236个地面样方实测数据和AMSR-E每日亮温数据,利用留一法交叉验证方法确立了青藏高原植被含水量的遥感反演模型。同时,估算了青藏高原植被含水量空间分布,分析了2002-2010年植被含水量的时间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微波极化指数(MPI)优于微波植被指数(MVI),18GHz的MPI乘幂模型AWC=128.93×MPI-0.67可以很好地反映植被绝对含水量(AWC)空间变化动态;2)青藏高原7月份日植被含水量由西北向东南呈带状递增的趋势。其中,西北部至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植被含水量主要集中在800kg/hm2以下,东南部植被含水量较西北地区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800~4 000kg/hm2之间;3)多年平均月际间的植被含水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变差系数具有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4)温度和降水与植被含水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降水对植被含水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陈思宇 于惠 冯琦胜 梁天刚关键词: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