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素珍
-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传播被引量:1
- 2014年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彼时的香港电影,无论是影片的类型、数量,还是电影导演,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规模。当时在内地也掀起了一场港片热潮,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特征鲜明,其多元化、草根化、商业化、时尚化的电影风格受到内地观众的追捧与喜爱。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传播对内地电影的本体创造、产业化经营、以及受众的审美趣味的提高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江素珍
- 关键词:香港电影
- 一个男人和二十四个女人的故事——浅析《非诚勿扰》的叙事结构被引量:1
- 2012年
- 《非诚勿扰》的巨大成功引发了人们对相亲交友类娱乐节目的重新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电视人试图探讨其取得成功的背后原因。本文将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出发,从矛盾冲突、情感维度、预设话题、舞台符号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非诚勿扰》广受欢迎的原因。
- 江素珍
- 关键词:《非诚勿扰》叙事结构情感维度
- 微博传播中话语类型与话语权关系之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 微博传播的广泛性以及用户差异性导致微博中形成不同的话语类型,每一种话语类型都试图在微博中获取更大的话语空间,以实现其话语权。因此,微博中的话语权流向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话语类型与话语权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关系。本论文运...
- 江素珍
- 关键词:话语研究话语类型话语权
- 文献传递
- 话语、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人民日报》“中国梦·共赢曲”系列报道的框架分析
- 2015年
- 自2013年9月1日起《人民日报》开始推出"中国梦·共赢曲"的系列报道,讲述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故事"。作为"中国梦"相关报道的重要补充,"中国梦·共赢曲"系列报道是对"中国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即由最初的"中国梦"逐渐发展为"世界梦"。本研究运用话语分析和叙事分析的方法对这23篇系列报道进行研究,概括出了这一系列报道的三个整体框架,即合作-共赢框架、危机-救助框架、以及了解-学习框架。并在这些框架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系列报道所建构的主体身份和国家形象。
- 江素珍张咏絮
- 关键词:话语分析主体身份国家形象
- 中国海洋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考察对象
- 2015年
- 新闻媒体中的海洋报道作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受众传递着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形成人们海洋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海洋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结合话语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此类报道的基本框架与话语特征。研究发现,"海上国际关系"主题在海洋文化报道中数量最多,所占头版新闻比重最高,往往通过使用隐喻的方法来塑造自我与他者的形象。海洋整体报道总体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重视对海上国家主权维护的报道,二是大量报道与海洋经济发展有关的新闻,三是展示中国的海洋科技进步,四是重视海洋生态保护,五是展示中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储备,最后强调中国的海洋意识已经觉醒,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
- 江素珍
- 关键词:海洋文化话语分析
- 媒介融合视阈下报纸与网络融合方式浅探被引量:2
- 2015年
-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的重要性被反复提及。在这一背景下,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对二者融合方式的探讨与研究也一直被学界和业界所重视。本文将从信息建构、内容拓宽、读者互动、舆论监督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报网融合的方式,并试图为传统媒介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 江素珍
- 关键词:报纸网络媒体舆论
- 空间、话语与身体叙事:电影中的母亲形象书写及其文化隐喻——以张艺谋电影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电影作为一种意义再生产的方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影的人物塑造上,"母亲"这一角色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是文化背景与电影艺术合谋的产物。一方面,文化传统与历史语境会"干预"电影导演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电影所创作出的母亲形象反过来又会影响受众对这一群体的再认知。本文从空间、话语、身体这三个维度研究张艺谋电影塑造母亲形象的叙事手法并考察母亲这一形象的文化隐喻。通过对张艺谋电影文本的分析发现,在空间叙事方面,张艺谋电影中的母亲有从压抑、封闭的空间逐渐走向开放、自由空间的倾向;在话语表达方面,对于母亲话语的转变折射出时代变革的深刻影响;在身体呈现方面,张艺谋电影主要是从权力化、工具化和消费化这三个维度来展示母亲的身体。
- 江素珍
-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母亲形象电影叙事话语文化隐喻
- 若为自由故:新媒体时代关于新闻自由的话语表征与叙事建构被引量:3
- 2015年
- 本文从"话语表征"和"叙事建构"的视角出发,对新浪微博上有关新闻自由的讨论与文本进行个案研究,旨在通过此个案揭示和反思微博话语如何建构关于新闻自由的意义。文章首先考察了作为论述和讨论主体的微博用户的身份特征,并以此身份特征为基点,分析关于新闻自由话语的叙事模式和话语实践。研究发现,在微博话语空间内,人们主要是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谈论新闻自由:一是从政府、媒介和公众三者的矛盾关系出发阐释新闻自由;二是关于新闻自由话语的悲观主义与怀旧主义色彩;三是叙事模式的美国中心主义倾向在这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新闻自由在表征体系中的主要建构方式有如下几种:一是建构差异;二是建构相似性;三是设立参照物;四是重设语境;五是填充实例。
- 李岩江素珍
- 关键词:新闻自由叙事模式
- 谣言传播机制研究——以“盐慌”事件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谣言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传播范围非常广。本文以2011年3月份出现的"盐慌"事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来研究谣言传播的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
- 江素珍
- 关键词:谣言
- “在场”的诗学与政治学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对"在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空关系和在场形式等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场"内的权力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将对"在场"问题作诗学和政治学的分析。所谓诗学分析,即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在场"的内涵。政治学分析则主要是从符号和权力的角度来研究"在场"问题。对"在场"的权力分析主要借鉴福柯的权力观点,即微观权力的视角,将"场"中的权力关系与当下的社会语境联系起来,研究现实"在场"和网络虚拟"在场"背后的权力作用机制。
- 江素珍
- 关键词:诗学政治学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