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屹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采用石英毛细管的方法研究高温水热流体中铅锌元素的存在形式
- 潘君屹丁俊英倪培陈晋阳
- 一种测定流体包裹体中水溶液pH值的新方法:水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水溶液中H+离子浓度的反映
- <正>水盐体系及含水的气液包裹体是研究成矿热液的重要标本,包裹体中古流体的pH值对于进一步认识成矿机制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决定作用。但是,由于自然界包裹体的微小尺度,如何准确、快速测定流体包裹体中的pH值一直是包裹体研究领域...
- 潘君屹丁俊英倪培
- 文献传递
- 华南燕山期大规模铜成矿作用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被引量:6
- 2020年
- 华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聚集区,其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尤其引人注目。文章围绕华南燕山期大规模铜成矿作用,系统收集了该区内30余个主要矿床的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初步总结了华南燕山期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和时空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华南燕山期最重要的铜成矿类型。对此,文章结合华南地区近年来铜及相关金、钼等金属的最新找矿勘查进展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成果,分别以德兴矿集区、德化矿集区、紫金山矿集区和治岭头矿集区为例,提出了华南燕山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几种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
- 倪培潘君屹迟哲
- 关键词:燕山期斑岩型成矿模式找矿方向
- Na2CO3-H2O体系人工流体包裹体中CO3^2-离子的显微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本实验利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采用可视融合SiO2毛细管样品,在室温(293K)下,针对200cm-1~4000cm-1光谱区间,原位采集了Na2CO3-H2O体系水溶液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并且,在分析包裹体特征拉曼光谱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中的CO23-离子浓度开展定量分析工作.实验结果显示,水溶液包裹体中CO23-离子具有明显的拉曼特征峰,且其特征峰强度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CO23-离子的定量分析结果,揭示CO23-离子特征峰的强度参数(I)———CO23-离子特征峰和水O-H伸缩振动特征峰面积比———与CO23-离子浓度(c(CO23-))之间存在函数关系:c(CO23-)=-1244(I)2+132.4(I)+0.042;同时,也证实水是盐水体系水溶液包裹体拉曼定量分析的合适内标,其与检测物的拉曼强度比是具有定量分析价值的参数;此外,还反映排除主矿物拉曼信号干扰,准确获取CO23-离子拉曼特征峰有助于流体包裹体中CO23-离子的精确定量.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水溶液流体包裹体中CO23-离子的定量分析,其不失为流体包裹体成分定量分析的一种实用手段.
- 潘君屹丁俊英倪培
- 关键词:拉曼光谱
-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被引量:19
- 2020年
-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全球铜、钼、金、银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这两类矿床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对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的解剖不仅有利于探究金属沉淀机制,也有助于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重要研究前沿基础上,以中国华南富家坞斑岩型铜钼(金)矿、桐村斑岩钼矿,以及邱村和安村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为例,系统总结了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特征、演化规律和金属沉淀机制、探讨了从斑岩型到浅成低温热液型流体演化的"气相迁移"模型,并以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例,介绍了应用流体填图进行找矿预测的实例。
- 倪培迟哲潘君屹
- 关键词:斑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演化成矿机制
- 福建紫金山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成矿作用与成因机制研究
- 福建紫金山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矿床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大火成岩省之中,是我国已开采的最大单体金矿,目前已生产黄金超过200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前人对紫金山开展了大量矿床学相关研究,但在成矿作用具体过程、成...
- 潘君屹
- 关键词:铜金矿床成矿作用地质成因
-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与展望(2011-2020)被引量:16
- 2021年
-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2020),我国流体包裹体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重点回顾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流体包裹体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流体包裹体理论、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矿床学和沉积成藏研究进展。流体PVTx性质模拟研究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更加复杂多样的状态方程并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各类天然流体体系中;同时,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概念的使用已深入人心,流体包裹体数据的获取更加科学和规范。国内学者已逐步采用或完善了一些国际前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石英阴极发光技术、不透明矿物的红外显微测温技术、单个包裹体LA-ICP-MS分析技术、融合二氧化硅毛细管合成人工包裹体技术、金刚石对顶及相关水热实验技术、流体包裹体定年技术等,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已被应用于各类地质流体研究中,尤其是在成矿流体和成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石盐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越来越受到环境及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视,在沉积成藏尤其是在古环境和油气充注及成分演化史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定期召开学术会议,由中国学者创办的ACROFI系列会议已成为国际流体包裹体界的重要系列会议之一,为我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学者提供了前沿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本文最后展望了我国包裹体领域的发展趋势。
- 倪培范宏瑞潘君屹迟哲崔健铭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矿床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