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泳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核区脑出血19例,脑室出血7例。设计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固定装置和内镜吸引器,均采用可固定透明神经内镜鞘下双吸引技术。结果 26例病人头皮平均切口长度3.5 cm(3~4 cm),骨窗直径1.8 cm(1.5~2.5 cm),术中平均失血量55 ml(30~100 ml),平均手术时间60 min(40~150 min)。术后1 d头部CT复查显示平均血肿清除率90%(70%~95%)。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3例,轻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透明神经内镜鞘及固定装置可为内镜提供一个清晰、稳定的空气环境,采用双吸引技术使血肿清除、止血更有效。
- 陆华朱爱华吴春富吴卫江房文峰葛风徐杰陈革周建宏蒋云召陆爻忠王泳
- 关键词:神经内镜神经外科手术
- 亚低温对大鼠脑创伤性非断离性轴索损伤继发断离的影响
- <正>创伤性非断离轴索损伤(Nondisruptive axonal injury,NDAI)是在损伤时或伤后一小时内轴索保持连续的一类损伤,在弥散性脑损伤中特别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
- 陈革惠国桢陆华周建宏唐志放陆爻忠蒋云召吴卫江徐杰王泳
- 文献传递
- 经颅多普勒对老年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
- 2013年
-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对老年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外伤性脑血管痉挛患者47例为研究组,同时抽取同期非脑血管痉挛的脑损伤患者48例为对照组.研究组进行脑动脉血流速度检测,采用多普勒(TCD)检测不同GCS得分患者的VMCA、VICA、RI等指标.同时测定2组患者的PI(脉搏指数)并作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在2周内出现由上升到高峰再下降的变化,5~7 d血流速度达到高峰,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差异明显;研究组不同GCS得分患者VMCA、VICA、RI比较差异明显;2组PI差异明显(P均<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对老年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 王泳陆华蒋云召葛风
- 关键词:多普勒脑血管痉挛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7例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王泳陶轶陈革陆华朱爱华
-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结外型淋巴瘤恶性淋巴瘤预后差
- 一种基于RFID的安全输血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安全输血系统,其包括HIS系统数据处理中心、RFID扎带标签和RFID腕带;所述HIS系统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有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电性连接RFID读取天线;所...
- 徐卫王泳
- 文献传递
- 高压氧早期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 2004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早期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方法4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和高压氧治疗组25例 ,观察GCS评分平均值的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高压氧治疗组GCS评分平均值曲线抬高 ,死亡率下降 ,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高压氧早期辅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 。
- 季惠君蒋云召陆华周建宏唐志放陆爻忠王泳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高压氧
- 79例创伤性急性脑肿胀临床浅析
- 陈革周建宏陆爻忠将云召王泳唐志房
- 老年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68例治疗分析
- <正>老年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除具有一般颅内血肿的发生发展规律外,还具有其特殊性,我院1994 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68例老年人急性颅内血肿,现对其治疗作一分析探讨。
- 唐志放蒋云召吴卫江王泳
- 文献传递
- 电针醒脑开窍穴治疗颅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对颅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PVS)患者的催醒和神经功能恢复长期疗效评价。方法:将颅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应用电针醒脑开窍穴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另随机配对高压氧和神经营养治疗2月,观察PVS患者苏醒率、预后评分、治疗前后EEG、BAEP、TCD、DA、N、NE的变化。结果:催醒时间缩短、催醒率提高、各项指标有改善。结论:PVS患者在催醒过程中应用电针醒脑开窍穴能提高苏醒率、缩短苏醒天数、提高PVS预后评分,改善预后。
- 陆爻忠周建宏陆华陈革唐志放吴卫江蒋云召徐杰王泳
- 关键词:电针PVS脑血液动力学脑干诱发电位神经递质
- 单核吞噬细胞在创伤性非断离性轴索损伤继发断离的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观察单核吞噬细胞在创伤性非断离轴索损伤(NDAI)继发断离的作用,探讨NDAI继发断离的机制。方法液压冲击脑损伤SD大鼠55只,采用全鼠脑连续矢状冰冻切片去磷酸化神经丝蛋白轻链(NF68)和单核吞噬细胞标记抗原(ED1)组化双标及NF68组化电镜染色,光镜电镜观察,计数肿胀轴索及轴索球。结果伴有血管损伤的冲击区皮质及部分胼胝体主要是断离性轴索损伤,轴索碎片呈NF68杂染,早期即有ED1阳性细胞浸润;远离冲击区的基底节区、脑干、小脑无血管损伤,主要是NDAI,伤后3~12h出现NF68阳性反应的肿胀轴索和轴索球,7~14d毛细血管周边出现ED1阳性细胞,21~28d除肿胀轴索和轴索球外,部分神经元NF68阳性反应,ED阳性细胞广泛浸润。结论延迟的NDAI继发断离与中枢吞噬细胞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 陈革惠国桢陆华周建宏唐志放吴卫江蒋云召陆爻忠王泳徐杰
- 关键词:轴索损伤单核吞噬细胞创伤性阳性细胞去磷酸化阳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