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双
-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华蟾毒配基抗肿瘤作用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强心、抗心律不齐和升压等作用。目前,蟾酥的抗肿瘤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研究蟾酥的活性成分华蟾毒配基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增殖和凋亡...
- 王贺双
- 关键词:细胞凋亡核转录因子BGC-823细胞
- 文献传递
- 羟喜树碱的微生物转化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羟喜树碱的微生物转化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无毒黄曲霉Cr-1菌株(Aspergillus.flavus)和根霉T-34菌株(Rhizopus sp.)对悬浮培养的喜树细胞进行生物转化,获...
- 姜波王贺双高华张涓涓毕静郝爽
- 文献传递
- 黏蛋白1基因转染DC对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的免疫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基因转染DC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培养健康成人DC,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 DNA3.1-MUC1转染DC,ELISA法检测转染后DC分泌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能力,LDH释放法检测基因转染后DC诱导特异性CTL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应用MUC1基因转染DC、空质粒转染DC、及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治疗人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观测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pc DNA3.1-MUC1的DC分泌IL-12、TNF-α的能力较转染空质粒DC明显增强[IL-12:(202.52±29.61)vs(10.83±1.02)pg/ml;TNF-α:(349.07±79.42)vs(9.26±1.52)pg/ml,均P<0.01];转染pc DNA3.1-MUC1的DC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更明显的杀伤活性,效靶比为10∶1、5∶1和2.5∶1时的杀伤率分别达到56.2%、38.9%和25.8%,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均P<0.01)。MUC1基因转染DC对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空质粒转染DC组(P<0.05)。结论:MUC1基因转染DC可以诱导特异性CTL,对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 尹良伟马海英张利王贺双刘宇于环祝艳华伍建林
- 关键词:MUC1基因乳腺癌免疫效应
- 抗肿瘤原料羟喜树碱的生物合成新方法及应用
- 姜波赵荣国赵晓杰张启忠包永明王贺双真国辉郝爽高华毕静张涓娟牛艳秋
- 项目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与微生物转化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羟喜树碱的制备新方法,其生产收率显著高于从天然植物中直接提取的传统方法,其抗肿瘤生物活性与天然羟喜树碱一致。羟喜树碱不仅是临床效果较好的抗肿瘤药物,而且还是制备其它喜...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肿瘤羟喜树碱生物合成
- 葛根素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的作用机理。方法:用0.16mM的MPP+处理PC12细胞48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保护组,损伤组用MPP+(0.16mM)处理PC12细胞;保护组用葛根素提前预处理PC12细胞1h,后加MPP+。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Caspase-3活性及ERβ的转录活性。结果:葛根素能够抑制caspase-3的激活,且其依赖于ERβ的表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可阻断上述效应;其次葛根素可提高ERβ的转录活性。结论:葛根素对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且具体的作用机理可能依赖于ERβ介导的经典的基因组作用模式。
- 刘晓燕王贺双石桂芳姜波
- 关键词:葛根素帕金森病细胞凋亡雌激素受体
- DC-CIK过继性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研究DC-CIK(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mCRC患者,40例行DC-CIK治疗联合化疗(联合组),40例行单纯化疗(化疗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疗效、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结果:共完成了160周期DC-CIK治疗,联合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P>0.05),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3周期治疗后CD4+T细胞中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化疗组治疗后IFN-γ、IL-2、TNF-α水平著下降,且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化疗组总有效率(response rate,RR)未见明显差异(37.5%vs 22.5%,P>0.05);联合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明显高于化疗组(77.5%vs 50.0%,P<0.05)。联合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及Ⅲ~Ⅳ度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17.5%vs 42.5%,5.0%vs 25.0;均P<0.05),其他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联合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较化疗组患者长(6.5个月vs 4.5个月,P<0.05),联合组和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躯体功能、情绪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且明显好于化疗组(P<0.05)。结论: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改善mCRC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总体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改善mCRC患者生活质量。
- 尹良伟王苏平张利王颖纪军王贺双郭旭王晓虹马舒贝杜晓红马海英
- 关键词: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
- 10-羟基喜树碱的提取方法及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10-羟基喜树碱是从我国特有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la Decne)中分离得到的20多个单体中抗肿瘤作用最强的生物碱,它不仅是临床效果较好的抗肿瘤药物,而且还是制备其他喜树碱类衍生物药品的重要中间体。由于喜树中10-羟基喜树碱含量甚微,其制备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其中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方法尤为引人注目。
- 赵荣国真国辉王贺双
- 关键词:10-羟基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抗肿瘤作用抗肿瘤药物
- 亚砷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 观察亚砷酸(AT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2例复发或难治性NHL患者,给予亚砷酸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获得治疗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5例,病情平稳(SD)4例,病情进展(PD)12例。3例骨髓累及患者获得治疗反应。最大治疗反应获得时间在2~3个疗程化疗后。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9.5个月(4~1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15个月(6~23个月)。血管免疫母性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亚型治疗反应最佳,总反应率(ORR)为83.3%(5/6);其中CR+PR率为66.7%,中位TTP11个月(7~17个月)。其次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亚型,ORR为50.0%(5/10),中位TTP6个月(4~11个月)。而滤泡型淋巴瘤(FL)、边缘区淋巴瘤(MZL)、NK/T细胞淋巴瘤(NK/TCL)病理类型无患者获得治疗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为Ⅰ~Ⅲ级骨髓抑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22.7%)、贫血2例(9.1%)、血小板减少1例(4.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常见为水肿7例(31.8%)、谷草转氨酶(AST)升高6例(27.3%)、皮疹3例(13.6%)、纳差腹胀2例(9.1%)、乏力1例(4.5%)。无一例患者继发严重感染和脏器功能损伤;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亚砷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于部分老年复发或难治性NHL有效,且安全性好;AITL亚型治疗反应率高。
- 宋洋孙莹郑炜邱丽丹杨瑛王贺双练诗梅
- 关键词:亚砷酸地塞米松非霍奇金淋巴瘤难治
- PD-1阻断增强体外扩增的NK细胞对人非小细胞肺癌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PD-1阻断增强体外扩增的NK细胞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杀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来自健康人群的外周静脉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及NSCLC细胞(HCC827细胞)进行体外扩增,随后PD-1进行阻断增强,使用培养10 d的PD-1(0.25、0.5、1μmol/L)阻断增强NK细胞以及未进行PD-1阻断增强NK细胞,分别培养24 h、48 h、96 h,分析PD-1阻断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性、PD-1阻断增强NK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水平以及不同浓度PD-1阻断增强NK细胞对HCC827细胞的抑制率之间的差异。结果:通过对离心管13中的PD-L1、PD-L2表达水平以及对NK细胞的PD-1阻断增强作用进行比较,其PD-L1及PD-L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不同浓度PD-1阻断增强NK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0.5μmol/L PD-1阻断增强NK细胞的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水平达到高峰。0.5μmol/L PD-1阻断增强NK细胞对HCC827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0.5μmol/L PD-1阻断增强NK细胞的阻断作用其中人NSCLC的细胞阻断作用显著,其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的机制与活化型受体的升高有关。
- 王贺双纪军吴园园潘艳艳高雁艳杨晋孙晓彤张利
- 关键词:PD-1NK细胞非小细胞癌穿孔素
- 梓醇对鱼藤酮所致小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梓醇对鱼藤酮所致小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鱼藤酮21d;治疗组先注射鱼藤酮21 d,后用梓醇治疗10 d。测定小鼠中脑、纹状体和皮层中线粒体复合酶Ⅰ、谷胱甘肽(GS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膜电位、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梓醇能够提高小鼠复合酶Ⅰ活性,增加GSH的含量,减少膜电位的丢失和活性氧的生成,抑制LDH的释放。结论:梓醇对鱼藤酮损伤小鼠脑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 石桂芳王贺双毛玉荣刘晓燕姜波
- 关键词:梓醇鱼藤酮小鼠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