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21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法律
  • 3篇行政
  • 3篇行政执法
  • 3篇执法
  • 3篇司法
  • 3篇群体性
  • 3篇群体性事件
  • 3篇伦理
  • 3篇街头官僚
  • 3篇基层公务员
  • 3篇公务
  • 3篇公务员
  • 3篇官僚
  • 2篇政府
  • 2篇政府组织
  • 2篇司法公正
  • 2篇群体性事件治...
  • 2篇伦理风险
  • 2篇公正
  • 2篇规制

机构

  • 18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18篇王静
  • 2篇王静
  • 2篇何勤华

传媒

  • 2篇法学论坛
  • 1篇法学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广西青年干部...
  • 1篇天水行政学院...
  • 1篇中共太原市委...
  • 1篇濮阳职业技术...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 5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行为偏差及其规制——基于西方街头官僚理论的视角被引量:1
2012年
街头官僚理论已成为国内公共行政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它认为街头官僚是公共政策链条的执行末端,同时拥有较大的政策制定功能,由此引发的行政执法不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如何保证街头行政的有效性是街头官僚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王静
关键词:街头官僚基层公务员行政执法
数字公民伦理:网络暴力治理的新路径被引量:47
2022年
网络暴力是数字时代难以回避的社会现象,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由主义、工具理性以及资本与技术共同导致的价值衰落,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财产权,扭曲了民主监督与民意表达,也危及了数字法治秩序。当前治理网络暴力的主要手段是法律与平台规制,但二者均面临难以塑造群体认知、规范群体行为、解决言论自由与群体极化之矛盾等治理困境。网络暴力的根源在于群体因伦理观念与价值判断形成的舆论强制力。这使得规制二元主体的法律效能大大降低,塑造数字公民伦理才是治理网络暴力的“釜底抽薪”之举。数字公民伦理具有传统文化、现代性和数智人文的多维包容性内涵。将其融入立法、技术与伦理规范之中,不仅能够融合虚拟与现实,有效规制群体行为,平衡自由与秩序价值,也可以为构建数字法治秩序提供时代动力和坚实支撑。
王静
关键词:网络暴力公民社会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外国法制史的成长被引量:7
2018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外国法制史学科也得以茁壮成长。这其中,一批教材被出版,使外国法制史学科得到学界认可;推出了大量专著与论文,深化了对外国法制史的学术研究;通过译著、译文引入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程序和方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对外国法学人物、作品和文化的译介和探究,把握外国法律变迁背后的历史背景;通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法观念的传播与普及,彰显外国法制史研究的魅力与价值。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说明,法律的成长既需要紧密联系本国的实践,更需要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法律文明成果,因为作为治理社会、治理国家的经验凝练,法律文明对每个国家都有相通的价值。
何勤华王静
关键词:法律史
损益相抵规则之适用
损益相抵,指在同一损害事实中,假如赔偿权利人在遭受损失以外,还因为该损害事实而获得了额外的利益,则这部分利益应当从赔偿义务人的赔偿总数中扣除掉。它是一项涉及如何公平分配损害事件中当事人之间利益的规则,早在罗马法时期就已经...
王静
关键词:损益相抵
文献传递
受虐妇女“以暴制暴”量刑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是国内外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为有关案件的司法实践提供了有效指导,而2016年施行...
王静
关键词:被害人过错量刑
文献传递
保护网络权优位于网络安全——以网络权利的构建为核心被引量:12
2018年
网络权是人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其包含了上网权、网络言论自由权、网络隐私权和网络社交权。网络权是一个集合概念,其概念外延还在进一步拓展中。上述四种权利紧密相关,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网络言论自由权是核心;上网权是网络言论自由的保障和表现,网络社交权是网络言论自由的必要表达方式;网络隐私权既是网络言论自由的必要条件又是其权利边界。网络权关乎人权和民主,需要国内法的确认和保障。网络权优位于网络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应确保手段的精确度、合法性和正义性,以尽量少地侵犯公民的网络权为原则。平衡网络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前提是给予网络权利更大的保护。
何勤华王静
关键词:网络言论自由网络隐私权网络安全
归化在名词翻译中的应用 ——以Enterprise Agreement of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的汉译为例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材料来源于Enterprise Agreement of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笔者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汉译,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名词是英文句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且名...
王静
关键词:归化名词翻译翻译方法
文献传递
论遗产管理人的选任
《民法典》已经正式实施,其中,第1145条与第1146条在立法层面上提供了遗产管理人产生的明确法律途径。虽说《民法典》已经实施,遗产管理人制度也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公众视野,甚至已经有了实践案例,但该制度的适用在此时仍...
王静
关键词:遗产管理遗产管理人选任
文献传递
同案同判下司法技术与情理的平衡被引量:8
2022年
同案同判旨在通过指导案例和类案检索制度促进法律统一适用,从而树立司法公信力。同案同判表示着司法技术化趋势,而司法技术化是中国近代以来愈加推崇的形式理性及其所引领的市场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案同判一方面保证了法律的确定性与司法的形式正义,另一方面却因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技术化操作牺牲了部分个案的实质正义。既然同案同判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树立司法公正价值,那么就必须兼顾社会公正观。当代社会的主流公正观是在法治前提下追求情理法兼容。这是法律儒家化的结果,符合中华文明的和谐平衡观,是传统司法的首要原则。司法技术化与传统情理法的冲突,深层次是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近代以来,中国对技术过度迷信,导致司法公正与民众公正观的间隙扩大。这需以情理法兼容的传统予以调和,使司法不仅仅是科学的法律知识与程序之学,更是兼顾伦理观的司法技艺。司法技术只能作为解决当前司法适用不统一的过渡与辅助手段,长远来看,需通过拓展法官的综合知识与培育伦理素质以正确适用、阐释法律。
王静
关键词:情理法司法公正法律文化司法公信力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局限和对策
2012年
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困难重重。同时,社会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不能单单依靠政府,必须构建多元治理机制。当前,非政府组织正以独特的功能优势填补着政府因能力不足造成的"管理真空",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王静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群体性事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