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婷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平流层火山气溶胶时空传播规律及其气候效应被引量:6
- 2010年
- 根据平流层火山气溶胶传播规律研究,该文构建了反映火山喷发强度、平流层火山气溶胶相对浓度、火山气溶胶扩散速率和反映火山爆发地理位置并且按e指数规律衰减的火山活动指数(VEI)时空分布函数,进一步建立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南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中高纬度3个1945-2008年逐月火山活动指数时间序列。根据3个逐月火山活动指数时间序列分别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南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中高纬度火山活动对于相应纬度带地面气温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南北半球还是热带,火山活动强时地面气温下降,火山活动弱时地面气温上升,并且地面气温对于火山活动的响应明显滞后。
- 曲维政刘应辰黄菲曹勇秦婷白燕
- 关键词:火山活动气候效应时间序列
- CO_2浓度和太阳活动对北半球夏季平流层中部气温异常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逐次滤波法和对比分析可知,北半球夏季7月高空10 hPa持续增暖过程是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加、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共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1)CO2浓度增加趋势与北半球7月平流层10 hPa升温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北半球7月10 hPa升温过程不像CO2浓度一样线性增加,其中还伴随几次降温波动,最显著的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以前的降温过程也比较清楚.分析认为,这是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引起的.(2)太阳磁场磁性指数曲线与滤除CO2影响的北半球10 hPa大气温度距平曲线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波峰波谷基本对应并且超前一些,就是说太阳北半球黑子群N极前导时期,即太阳磁场南向时期与北半球平流层增温时期对应.太阳北半球黑子群S极前导时期,即太阳磁场北向时期与北半球平流层降温时期对应,显示出太阳磁场方向变化对北半球平流层气温变化的重要影响.(3)谱分析结果表明,滤除趋势变化和准22年周期的7月北半球平流层中层10 hPa大气温度具有显著的准11年周期,其方差贡献率1.5%.(4)分析表明CO2浓度变化与太阳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变化对于平流层中层10 hPa温度变化的影响方差贡献率达到58%,是10 hPa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其中CO2影响方差贡献率37%,太阳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变化方差贡献率21%.
- 曲维政刘应辰黄菲赵进平秦婷白燕
- 关键词:太阳活动温室效应火山活动
- 温室气体增长对北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影响
- 20世纪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持续增多,全球气候系统都受到其影响。许多学者在研究温室气体增长造成的海洋和大气变化时,通常采用变量变化的长期线性趋势来代表温室气体增长的作用。本文首次明确指出:在研究北太平洋的大气和海...
- 秦婷
- 关键词:温室气体北太平洋热通量风暴轴HADLEY环流
- 文献传递
- 太阳黑子磁场极性指数时间序列被引量:11
- 2008年
- 本文根据苏黎世天文台太阳黑子11年周期资料和太阳黑子磁场磁性变化周期特征,构建了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IM(Magnetic Index)时间序列,用IM(i)表示.为了便于采用数学方法研究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变化与诸多地球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本文给出了1749-2007年月平均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时间序列数据.
- 曲维政秦婷邓声贵杜凌
- 关键词:太阳活动时间序列
- 火山活动的周期性及其在若干气候要素中的反映被引量:4
- 2011年
- 根据六百多年全球VEI 5级以上火山活动资料分析和谱分析以及与北半球地面气温、西太平洋高压SLP、北大西洋高压SLP和北大西洋西风漂流区SSTA对比分析得知:(1)全球强火山活动存在显著的88年左右和100年左右世纪尺度周期循环,二者对于VEI(i)原序列方差贡献率达到21.64%.还存在33年左右年代际尺度周期循环以及与太阳活动相联系的准11年周期;(2)夏季七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SIP存在与火山活动基本一致的准33年周期波动,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对于火山活动准33年周期的响应;(3)在北大西洋,火山活动激发了夏季北大西洋副高88年周期波动、冬季1月北大西洋西风漂流区SSTA 100年周期振荡和夏季7月SSTA 88年周期振荡;(4)分析认为北半球地面温度88年周期波动可能是对火山活动88年周期的响应.
- 曲维政黄菲杜凌赵进平秦婷曹勇
- 关键词:火山活动气候地面气温副热带高压SST
- 热带三大洋海表温度和云水关系的初探被引量:1
- 2007年
- 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热带印度洋是全球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最显著的海域。为了探讨热带三大洋局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中的某些特征,利用新的卫星遥感资料对热带三大洋的云水和海表温度(SST)异常变化进行了统计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在赤道太平洋和赤道大西洋云水和SST二者在超前或滞后5周内都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3个赤道海域云水和SST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在热带西印度洋SST异常超前CLW异常一周时,正相关系数最大,SST的变化导致云水的变化;而在以较冷海水为下垫面的赤道外东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以及赤道外的南大西洋海域,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云水的变化会引起SST的变化。位于菲律宾以东的热带西北太平洋区,云水量的变化引起SST的变化;而赤道东印度洋暖池区即存在云水量的增加(减少)引起SST降低(升高)的现象,也存在SST降低(升高)引起云水量的减少(增加)的现象。以上结果将为进一步理解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在数值模式中正确设计海洋-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提供参考。
- 刘秦玉秦婷
-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热带太平洋热带印度洋热带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