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死亡率
  • 5篇死因
  • 4篇死因分析
  • 3篇减寿
  • 2篇潜在减寿年数
  • 2篇减寿分析
  • 2篇减寿年
  • 2篇减寿年数
  • 2篇城区居民
  • 1篇性疾病
  • 1篇医科
  • 1篇医学生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早死
  • 1篇人兽
  • 1篇人兽共患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机构

  • 12篇丹东市疾病预...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作者

  • 12篇秦玲
  • 10篇刘杨
  • 6篇孟祥慧
  • 1篇滕月舟
  • 1篇于丹梅
  • 1篇邢立莹
  • 1篇宫润妍
  • 1篇张少青
  • 1篇苗长青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9年丹东市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及减寿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9年丹东市居民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和疾病负担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制定肿瘤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丹东市2019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早死概率、去死因期望寿命及潜在减寿年数等。结果 2019年丹东市恶性肿瘤死亡5808人,粗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χ^(2)=39.58,P<0.01),男性高于女性(χ^(2)=322.90,P<0.01);早死亡率城市和农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36),男性高于女性(χ^(2)=265.32,P<0.01)。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男女前3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早死概率前3位男性与女性不同,女性应关注乳腺癌。平均减寿年数顺位依次为白血病、脑及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宫颈癌、乳腺癌和肝癌。人均期望寿命80.40岁,去除恶性肿瘤期望寿命84.38岁,平均损失3.98年,平均损失率4.95%。结论 多措并举防控肺癌、肝癌和胃癌,更加重视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的预防和控制,积极控制少儿白血病,降低恶性肿瘤早死概率。
秦玲刘杨孟祥慧
关键词:恶性肿瘤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
丹东市399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继发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密切接触者的判定、追踪和管理等疫情防控策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4月24日至5月9日丹东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密切接触者中不同特征人群的感染风险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39 969例密切接触者中,有622例转归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总感染率为1.56%。不同年龄组中≤20岁(3.73%)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较高(χ^(2)=312.11,P<0.001),不同接触方式中共同居住(22.62%)、同聚餐聚会(4.74%)、同空间学习(4.95%)感染率较高(χ^(2)=3135.58,P<0.001),末次暴露至指示病例发病日期间隔≤2 d(2.08%)感染率较高(χ^(2)=165.01,P<0.001),指示病例为确诊病例(5.49%)感染率较高(χ^(2)=411.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同居住(OR:153.04,95%CI:70.64~331.56)、同聚餐聚会(OR:28.06,95%CI:12.36~63.73)、同空间学习(OR:14.79,95%CI:6.69~32.68)、共同工作(OR:12.35,95%CI:5.27~28.96)和指示病例为确诊病例(OR:2.65,95%CI:2.11~3.33)感染风险较高,21~40岁年龄组(OR:0.64,95%CI:0.46~0.89)、41~60岁年龄组(OR:0.56,95%CI:0.42~0.76)和末次暴露至病例发病或首阳间隔≥3 d(OR:0.68,95%CI:0.54~0.84)感染风险较低。结论 年龄、接触方式、与指示病例的末次暴露时间间隔、指示病例分类均为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共同居住、同聚餐聚会和同空间学习的感染率较高,加强密切接触者的精准判定和分类管理,对提高疫情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姜海强秦玲于丹梅邢立莹刘杨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影响因素
2006-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2006-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和疾病负担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6-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伤害在全死因顺位为第5位,伤害死亡PYLL为44107.10人年,减寿顺位为第2位;伤害死亡AYLL为25.82年/人,平均减寿顺位为第1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07,P〈0.001)。在伤害死因顺位中,交通事故居首位,其次为意外中毒、意外跌落、自杀和淹死,伤害PYLL前5位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意外跌落和淹死,AYLL前5位依次为淹死、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各年龄组伤害的首位死因均为交通事故,第2位伤害死因少年儿童组(0-14岁)为淹死,青壮年组(15-44岁)为意外中毒,中年组(45-59岁)为自杀,老年组(60岁及以上)为意外跌落;青壮年组的伤害死亡占该年龄组总死亡比重最高。结论伤害虽然在全死因顺位为第5位,但PYLL居第2位,AYLL居第1位,疾病负担较重。伤害死亡分类中交通事故是首因,各年龄段分别有不同的其他主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工作,男性青壮年是主要干预对象。
秦玲刘杨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分析
丹东市2005~2013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2005~2013年丹东市疟疾病例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疟疾防控策略和实现消除疟疾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年来收集的疟疾病例信息,对丹东市2005~2013年疟疾病例的发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3年,丹东市共报告疟疾病例52例,疟疾发病在地区分布(X^2=33.77,P〈0.01)、性别(X^2=24.38,P〈0.01)、职业别(X2=20.20,P〈0.01)、发病月份(X2=32.89,P〈0.01)和各年份感染类型(X2=38.63,P〈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疟疾本地病例以间日疟为主,呈逐年减少趋势,输入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呈逐年增多趋势,且88.46%的输入病例与非洲劳务输出有关。有40.38%的病例在病后1~3d内就诊,所有病例病后平均就诊时间为13.84d,其中初次发病平均病后就诊时间为9.6d,复发病例平均病后就诊时间为18.27d;69.23%的病例由县(市)级医院报告;经多年开展监测点居民入户调查,居民防蚊意识和疟疾知晓率均有所提高。结论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中老年出国劳务民工是丹东市输入性疟疾的主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断水平亟待提高;今后要继续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疟疾监测并适时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监测和现场调查工作。
刘杨秦玲孟祥慧苗长青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
某高校医学生体育生活现状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为改善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选择丹东市辽东学院医学部大一至大三本、专科在校生共1 85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校有93.1%的大学生属于运动缺乏人群,每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高达46.4%,其中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女生(53.2%)较男生(34.3%)严重(P<0.01)。随着年级的增加,运动缺乏现象越加严重(P<0.01)。除仰卧起坐值和跑步外,其余各运动项目男女生喜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娱乐休闲类体育项目较受喜欢,竞技类项目仅有形体训练项目较受喜欢。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主要因素有缺少运动场地(29.2%),学习任务重(27.4%)和缺少适宜项目(26.8%)。结论学校应重视学生体育运动,加大宣传力度,健全体育设施。
刘杨秦玲
关键词:体育运动医科健康教育
丹东市区2002~2004年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探讨丹东市区居民死因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丹东市区2002~2004年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丹东市区年平均死亡率为632.54/10万,男性为713.32/10万,女性为553.14/10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始终保持较高的死亡水平,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由2002年的102.95/10万上升到2004年的142.15/10万;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由2002年的80.45/10万上升到2004年的98.22/10万;心脏病标化死亡率由2002年的72.13/10万上升到89.83/10万。恶性肿瘤是三年间寿命损失最多的死因,其次为损伤和中毒以及脑血管疾病。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是丹东市区的主要死亡原因,今后应重点防治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张少青秦玲
关键词:居民死亡原因死亡率
2009—2013年丹东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2009—2013年丹东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HFMD)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为该地区有效控制HFM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丹东市托幼机构HFMD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托幼机构患儿发病3 d内的样本开展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2009—2013年丹东市83起聚集性HFMD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托幼机构病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43.76%(1 196/2 733),聚集性疫情病例占托幼机构病例总数的35.62%(426/1 196);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在地区间、年龄间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96、18.73、23.52,P<0.01);经回归分析决定系数R2=0.64(F=173.87,P<0.01);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聚集性病例EV71检出水平高于全市和托幼机构检出水平(χ2=26.69,P<0.01),而其他肠道病毒检出水平低于全市和托幼机构(χ2=8.14,P<0.05)。结论托幼机构是HFMD防控的重点场所,应加强与教育等部门间协作防控HFMD疫情,以减少HFMD的暴发流行。今后在托幼机构HFMD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过程中应继续加强病原学监测。
刘杨秦玲滕月舟孟祥慧
关键词:手足口病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
丹东市城区2012年病伤死因的家庭损失年分析
2014年
目的研究丹东市的病伤死因家庭损失情况,分析造成家庭损失的主要死因,为制定主要死因一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家庭损失年(FYPLL)、家庭损失率(FYPLLR)、平均家庭损失年(AFYPLL)等指标分析丹东市2012年死亡资料。结果 FYPLLR顺位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与死亡率排列顺位不同;男性病伤死亡的FYPLLR高于女性;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对全人群AFYPLL影响较大;小年龄组和青壮年组FYPLLR最高的是损伤和中毒,中老年组FYPLLR最高的是恶性肿瘤。结论男性死亡FYPLLR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等慢性疾病死亡主要引起中老年组家庭损失,交通事故、自杀等死亡主要引起青壮年组家庭损失,要针对人群性别、年龄等特点有的放矢的采取综合防控策略。
秦玲刘杨
关键词:死因分析
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为评价防控情况和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以及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居民糖尿病年均粗死亡率为41.44/10万,女性高于男性,粗死亡率在29.56/10万~48.49/10万之间,总体上随着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APC为4.9;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9.93/10万,女性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在17.35/10万~48.49/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APC为-6.7。男女性糖尿病粗死亡率总体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分别为5.8和4.3;标化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0年间男性糖尿病标化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t=-0.71,P=0.498),女性糖尿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为-4.8(t=-4.094,P<0.01)。10年间监测糖尿病死亡率除70岁以上女性随着年份变化死亡率逐年降低外(APC=-4.8,P<0.01),其他年龄组无显著变化。结论近年来丹东市城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全面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将女性纳入糖尿病防控重点干预对象。
秦玲刘杨孟祥慧
关键词:糖尿病死亡率
2010—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趋势和减寿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2010—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和减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肺癌,制定肺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丹东市2010—2019年肺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及潜在减寿率(PYLLR)等统计指标。结果:2010—2019年丹东市城区肺癌死亡率为69.10/10万,性别比为1.87∶1。肺癌死亡率由2010年的49.57/10万上升至2019年的82.11/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年龄组死亡变化趋势为[0,40)岁组、[40,50)岁组和[60,70)岁组肺癌死亡率相对稳定,APC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60)岁组、[70,80)岁组和≥80岁组呈下降趋势,APC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2019年肺癌潜在减寿年数为25 045人·年,PYLLR为3.20‰,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4.63年。男性各年份PYLLR高于女性。结论:多措并举防控肺癌,尤其要加强控烟措施,积极创建无烟环境,更加注重中老年男性群体的肺癌防控工作。
秦玲刘杨孟祥慧
关键词:肺癌死亡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