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
- 作品数:27 被引量:1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拉萨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5
- 2012年
- 采用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拉萨市13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时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同期MODIS地表温度数据,讨论了拉萨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在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城关区、堆龙德庆、达孜、曲水等地,其热岛效应显著,以城关区(拉萨老城区中心)最为突出。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的热岛效应最强,其次是春季和秋季,最弱的是夏季;热岛强度在3月初(开始减弱)以及9月中旬(开始增强)存在着显著突变,这一特征对应了春、夏季热岛较弱,秋、冬季热岛效应较强的分布规律。此外,热岛强度和海拔高度之间呈现很好的反相关;②拉萨市一年中城市热岛出现概率高达99.45%,其中,绝大多数热岛强度介于1~2℃;逐月热岛效应差别较大,10月最大,热岛值可以达到2.11℃,9月次之,7月热岛强度最弱,热岛值仅为1.21℃;日变化特征为白天热岛强度呈现V字波动变化,晚上保持较高的热岛强度水平;白天的热岛效应在冬季最强,秋季夜间的热岛效应基本强于其他季节。
- 拉巴次仁卓嘎罗布普布次仁
- 关键词:城市热岛自动气象站影响因素
- 藏北高原气候变化与植被生长状况被引量:24
- 2011年
- 概述了近年来对西藏藏北地区气候变化与植被生长状况的研究进展。总结发现,藏北的那曲地区总体在向暖湿方向发展,有利于植被生长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阿里地区则有暖干化发展趋势,对牧草的生长有不利影响。诸多气候因子——最低气温、水汽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等对植被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对藏北高原植被变化的研究表明,牧草都呈现出退化趋势,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除自然天气气候因素外,人类活动不可忽视。
- 杨秀海卓嘎罗布
- 关键词:藏北高原气候变化植被生长
- 基于MODIS数据的西北地区旱情监测研究
- 西北地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干旱缺水是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西北地区地表环境以及土壤水特征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和预测西北地区旱情,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十分重...
- 杨秀海卓嘎罗布
- 关键词: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
- 基于MODIS数据的西北地区旱情监测被引量:12
- 2011年
- 西北地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开展卫星遥感资料旱情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MODIS合成产品数据MOD11A2和MOD13A2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构建TS-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计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土壤湿度监测指标,分析了西北地区2007年6-9月每16 d的土壤湿度。研究表明,2007年6-9月,我国西北地区虽然没有发生大面积、较严重的旱情,但有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的轻旱到中旱。同时,对土壤湿度数据进行验证发现,TVDI指标基本上能够反映表层土壤湿度状况,利用温度植被旱情指数法对西北地区进行夏季干旱动态监测是可行的。
- 杨秀海卓嘎罗布
-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干旱土壤湿度
- 近30年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9
- 2013年
- 利用1980—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期西藏地区34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近30年大气可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且年际变率相对较小,还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即夏季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冬季最小;多、少雨年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西藏地区的空中水汽含量相对稳定,有利于空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2)降水转化率在那曲中东部和西藏东南部最高、西藏西北部最低;近30年西藏地区降水转化率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年际变率较大,其季节变化与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一致;降水转化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年为多(少)雨年。(3)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实际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接近,但其时间变化趋势与同期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正好相反;大气可降水量转化率与实际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转化率的升高(降低)对应着降水量的增多(减少)。
- 卓嘎边巴次仁杨秀海罗布
-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降水转化率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估算藏北高寒草地覆盖度变化
- 2018年
- 藏北高寒牧区草地是中国高寒草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得该区域草地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利用多年气象数据、社会统计数据、GIMMS、MODIS 2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作为参数,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2010—2014年藏北高寒草地年际变化趋势,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优化参数来改进模型。结果表明:(1)BP神经网络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对藏北高寒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与遥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47,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优化参数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2)2种BP神经网络估算的植被指数值与NDVI值平均误差率分别为2.36%、2.20%,均有较高的模拟精度;(3)从神经网络训练步数上看,BP神经网络结果训练收敛步长为5000,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收敛步长为454,表明后者提高了计算效率,体现出良好的收敛性。因此,无论从年际变化趋势拟合程度、植被指数估算值精度还是从计算效率来看,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估算藏北高寒草地覆盖度变化更加行之有效。
- 罗布拉巴尤学一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NDVI
- 珠峰地区天气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珠穆朗玛峰地区北部定日站和西部聂拉木站1971-2009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降水量、月蒸发量资料,对珠峰地区1971-2009年近39a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该区域5个自动气象观测站2009年的资料进行了温、压、湿、风等分析.结果表明:1971-2009年珠峰地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增温更为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定日站增幅较聂拉木站明显,且以冬、春两季的气温增长幅度大.位于珠峰的西边略偏北的聂拉木站,迎向暖湿气流,降水丰富,但季节差异很小;定日站的年降水量不到聂拉木站的一半,且夏季降水占到了全年的85%;定日站的年降水量略微呈上升状态,蒸发量下降,两者的变化趋势都不是太明显;聂拉木站的降水量下降趋势比定日站明显,蒸发量略显上升.2009年资料显示,珠峰地区5个站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各异,温度、气压与各站的海拔密切相关.
- 杨秀海卓嘎罗布王伟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及建议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根据西藏自治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 列杰班宗罗布
- 关键词:雷电灾害防雷减灾农牧区
- 西藏改则地区在东亚季风前期大气层特征被引量:4
- 2009年
- 利用JICA项目改则站第二阶段加密探空观测资料,着重揭示了该地区大气层结构的观测事实,尤其是边界层风、温、湿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该地区不论是对流层还是边界层,温度递减率都较大,白天可以接近或超过干绝热直减率,在清晨出现逆温的频率较多。(2)该地区白天近地层存在逆湿现象,近地层上部是否存在逆湿现象与天气和下垫面背景有关。(3)该地区近地层风速极值也出现在早晚时刻,白天风速较小。边界层风则随高度呈多峰值变化。
- 罗布卓嘎杨秀海
- 关键词:青藏高原对流层边界层
- 西藏地区近几十年的增湿效应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利用1955—2000年西藏6个地面观测站的46年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几十年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气温、降水及水汽压变化特征,并利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解释气温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近几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为显著(10年上升了0.32℃);全区降水量也有增多趋势;1955—1964年西藏地区气温升高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上升,导致降水量同时增多。1965—1981年气温、降水和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的变化幅度均较小。1982—2000年气温显著上升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上升,引起湿旋转作用加强,温度扰动加强,从而进一步加速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降水;与此同时,地面蒸发量却减少,导致地表水增加,引发更多的地质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 罗布卓嘎赤曲
- 关键词: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