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强
- 作品数:21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肝脏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患儿,男,2岁,因腹胀、腹痛半月,加重伴呕吐1 d入院.患儿半月前出现全腹疼痛,呈阵发性,无向他处放射,开始无呕吐、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缓解.近半月腹部逐渐膨隆,1 d前腹痛加重,哭闹不安,伴呕吐数次,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咖啡样液体.入我院就诊.入院体查:患儿面色苍黄,口唇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皮肤溃烂、皮疹及出血点.腹外形高度膨隆,无肠型、蠕动波,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柔软,腹部可扪及一巨大包块,界限不清,占据整个腹腔,质硬、压痛、无反跳痛;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
- 吴艳黄慧伍俐亭肖强徐红艳杨文萍
- 关键词: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肝脏儿童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医院治疗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Ki-67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先天性肾积水的发病机制关系。方法40例病例组标本选自江西省儿童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行经Anderson-Hynes术切除,且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先天性肾积水患儿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所有患儿均经影像学及B超检查证实存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和先天性肾积水;对照组标本来自1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正常患儿,其中肾母细胞瘤6例,肾发育不良3例,尸检标本1例。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管壁Cx43和Ki-67的表达。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纵、环肌肌间均表达Cx43与Ki-67。病例组Cx43染色阳性细胞数低于对照组,Ki-67染色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43分布异常导致了先天性肾积水患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的细胞增殖和动力传导异常,从而引起或加重先天性肾积水。
- 刘绍华陈勇邹音饶品德肖强
- 关键词:肾积水缝隙连接蛋白43KI-67免疫组织化学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观察以干扰素为主治疗HBV-GN的疗效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用以指导以后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74例HBV-GN患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随访观察45例患儿的疗效。结果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为主,其次为血尿和蛋白尿。病理分型:膜性肾病(MN)56例(75.7%),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2例(16.2%),膜增殖性肾炎(MPGN)5例(6.6%),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PGN)1例。以干扰素为主治疗HBV-GN患儿总的有效率90.2%(37/41),1例MsPGN患儿治疗后行肾活检病理检查显示基本恢复正常,免疫病理检查阴性。结论儿童HBV-GN发病男多于女,以学龄期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以NS为主,病理类型MN占大多数,以干扰素为主治疗HBV-GN是有效的,特别是临床表现为NS,病理类型为MN者。
- 胡宝金刘志莹邹音傅睿刘洪肖强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病理学免疫组化干扰素疗效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儿肾组织中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水平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 2009年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我围HBV—GN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肾小球。肾炎的16.6%~32%,特别在儿童中发病率更高。目前治疗HBV—GN的方法仍然是抗病毒药物加上激素类药物,干扰素α是主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其在不同HBV—GN患者中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究其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为此,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HBV—GN患儿治疗前肾组织中干扰素α/β(IFN—α/β)受体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 胡宝金刘志莹邹音傅睿刘洪肖强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干扰素Α受体表达肾组织患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胆道闭锁患者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的综合评价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者肝脏病理形态学特征,初步建立反映肝脏病理改变程度的综合性评价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1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常规组织学、免疫组化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1例患儿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年龄35~150d。结果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增高。汇管区细小胆管增生、畸形、萎缩,伴纤维组织增生,肝纤维化程度(F1—F4):1例(1.23%)、11例(13.58%)、51例(62.96%)、18例(22.22%);小胆管增生程度(B1-B3):21例(25.93%)、41例(50.62%)、19例(23.46%);BA炎症程度分级(G1~G3):40例(49.40%)、41例(50.60%)、0例(0%)。炎症程度与肝纤维化(rS=-0.07,P=0.952)、与小胆管增生程度(rS=-0.07,P=0.533)无相关性。81例(100%)均出现不同程度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胆,72例(88.90%)汇管区可见胆栓,其中轻度45例(62.50%),中度26例(36.10%),重度1例(1.39%)。64例(79.00%)有多核巨肝细胞,11例(13.60%)可见脂肪变性。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50%。术中冰冻与石蜡切片在肝纤维化、小胆管增生、炎症程度与胆栓方面一致性较好。结论 术中冰冻肝活检对BA的诊断和病变程度的判断具有明显优势,建立BA病变程度的病理综合评价系统,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和术中、术后对疾病预后的评估。
- 杨文萍吴艳张守华刘智文曾松涛肖强徐红艳黄慧邹音黄金狮
- 关键词:胆道闭锁
- 儿童肾横纹肌样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肾横纹肌样瘤(RTK)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高度恶性肿瘤,该肿瘤在临床上极少见且易误诊,现将我院遇见的4例综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就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 吴艳杨文萍肖强陈勇曾松涛徐红艳黄慧邹音钟华生
- 关键词:横纹肌样瘤病理分析儿童免疫组织化学恶性肿瘤
- 紫癜性肾炎患儿肾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与肾损伤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改变的关系,探讨MIF在HSPN发病中的机制。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60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分为单纯皮疹型、混合型和肾损伤型3组,HSP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MIF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HSPN和正常对照肾组织MIF蛋白、人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按检验科常规方法检测。结果混合型组和肾损伤型组MIF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皮疹型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1),混合型组与肾损伤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单纯皮疹型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PN患儿肾组织MIF和CD6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且随着肾脏病理改变的加重,肾组织MIF及CD68的表达明显增加(Pa<0.05);MIF与CD68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肾组织MIF的表达与24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5),血清MIF水平与肾组织MIF的表达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IF在HSPN肾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肾脏病理改变程度、临床肾损害指标密切相关,提示MIF表达上调导致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可能是HSPN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 傅睿韩斗星邹音刘洪胡宝金肖强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紫癜性肾炎儿童
- 儿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约占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0%。由于儿童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在病理诊断时有一定的困难心引,因此,我们收集了10例儿童DLBCL和20例儿童BL,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CDl0、Bel-6、MUMl、Bel-2、CD44和Ki-67等蛋白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myc、Bcl-6和Bcl-2/IgH基因的异常情况,以提高对儿童DLBCL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 黄慧杨文萍徐红艳吴艳黄传生宫丽平肖强曾松涛邹音钟华生
- 关键词:儿童淋巴瘤非霍奇金免疫表型分型原位杂交
- 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的病理学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肾母细胞瘤病理改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前化疗组59例,一期手术组52例,分析两组病例病理学改变,凋亡指数(AI)、增值指数(PI)及术后存活率的差别。结果术前化疗组凋亡指数(AI11.67±15.44)、坏死率高于一期手术组(AI7.37±4.53),一期手术组增值指数(PI24.99±25.83)高于术前化疗组(PI13.58±16.10)。两组存活率差异不明显,可能与部分病例术后非规律化疗有关。结论术前化疗有利于提高肾母细胞瘤切除率。
- 邹音刘德忠肖强张淑正杨文萍钟华生吴艳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病理学
- 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儿童SAN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童,3岁2个月,因车祸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快。手术所见:肿块与脾脏相连。肿块4 cm×5 cm×3 cm大小,肿块界限清楚,切面:紫红、灰白相间,呈结节状、分叶状。镜下见纤维组织将毛细血管样结构分隔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结节状血管巢,结节间纤维组织疏松,无明显胶原化,其中可见厚壁的血管,并可见散在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血管巢表达CD31、CD34,血管间隙表达SMA,间质纤维组织表达vimentin、灶状SMA,不表达desmin、NSE、S-100、ALK、CD21、EBV,散在表达CD68、CD8,Ki-67增殖指数常<5%。结论 SANT是儿童罕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常偶然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
- 杨文萍徐红艳陈勇曾松涛肖强林云黄慧
- 关键词:脾脏肿瘤儿童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