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常红
- 作品数:11 被引量:475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土高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近60年来汾河上游汛期悬移质输沙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2016年
- 利用汾河上游出口控制站兰村水文站1954—2013年汛期降雨、径流和输沙实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汾河上游汛期悬移质输沙变化特征和驱动力对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汾河上游汛期悬移质输沙量和径流量下降显著,且输沙量变化幅度大于径流量。(2)近60年来汾河上游汛期降雨量变化不显著,但降雨量与径流量(P<0.01)、降雨量和输沙量(P<0.01)均显著线性相关。(3)近60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汾河上游发生洪水特别是较大洪水的次数显著减少。(4)近60年汾河上游悬移质输沙量的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1959年、1981年和2002年是3个转折点。1959年以前主要受降雨和径流的影响;1959—1981年,汾河水库的修建是悬移质输沙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力;1981—2002年,降水减少、经济活动和水土保持使得径流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2002年以后,降雨减少特别是暴雨减少,经济活动和水土保持使得径流量和输沙量继续减少,而汾河二库的建设,则使得兰村站悬移质输沙量变为0。
- 张鸾郭伟苏常红潘玉娟
- 关键词:径流量驱动力汾河上游
- 黄土高原常见造林树种光合蒸腾特征被引量:47
- 2008年
- 为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现状,该区长期以来开展了大量的植被建设,但是,植物的适应性及生长状况如何,还不十分清楚。为探讨造林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从光合、蒸腾和生理生态指标出发,对黄土高原3个主要退耕还林树种:刺槐、沙棘、山杏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沙棘不同坡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SP较其它两个树种占明显优势,特别是在上坡位Pmax、LSP分别达到了22.8μmol·m-·2s-1、520μmol·m-·2s-1,具有较高的同化代谢能力,该物种较适应该地区的强光环境,适宜种植于阳坡或坡顶;山杏LSP相对较低,而表观量子效率α明显高于沙棘、刺槐,并在下坡位达到最大值0.069,说明它主要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适宜种植于阴坡或坡脚等弱光环境中,但由于山杏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可能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山杏叶片含水量为65.1%,明显高于其它两个树种,而叶绿素含量仅为0.94mg/g与刺槐沙棘的2.34mg/g和2.00mg/g相差很大,这可能是导致其WUE较低的一个原因;刺槐在上坡位的光合生理参数与山杏相差不大,但是随坡位下降其α、净光合速率Pn较山杏明显偏低各个坡位受限明显,容易形成老头树。
- 靳甜甜刘国华胡婵娟苏常红刘宇
- 关键词:光响应曲线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 CaCl2、GB、ALA对番茄幼苗耐低温与弱光性的影响
- 预试验中筛选出对番茄幼苗耐低温弱光交互胁迫有促进作用的三种化学物质:1mmol/L的CaCl2、2.5mmol/L的GB(甜菜碱)、30mg/L的ALA。本研究对三种化学物质在单一低温胁迫与单一弱光胁迫方面的功效进行了进...
- 苏常红
- 关键词:番茄GBCACL2ALA弱光
- 文献传递
- 汾河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驱动因素被引量:23
- 2018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选择的加剧,生态系统服务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以汾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气象、土壤、统计数据及专题地图等为数据源,基于Arc GIS平台,采用CASA、In VEST等模型,评价了2000年和2008年汾河上游流域泥沙截持、产水量、NPP、固碳释氧、粮食生产五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情况;同时,整合人口、居民点、道路定量评价了研究区2000和2008年人类活动强度,并采用SPSS典型相关分析方法(CCA),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自然与人文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间,研究区5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明显。其中,泥沙截持服务减少43.30 t/hm^2,减少范围占整个流域87.5%,只有北端局部区域有所增强;产水服务增加4.74 t/hm^2,产水服务增加的区域占到了流域总面积的89.6%; NPP生产服务增加0.86 t/hm^2,NPP增加的区域占研究区的93.7%,仅边缘零星区域NPP减少;固碳释氧服务与NPP生产服务呈现一致的时空格局,增加量达2.18 t/hm^2,仅流域边缘零星分布减少的斑块;粮食生产服务总体上有所降低,下降幅度为15.65 kg/hm^2,粮食生产减少的区域占到整个流域的65%。同期,该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有所增强,人类活动指数(HAI)由0.19增加到0.21,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相关性分析表明,2000—2008年前,人类活动与泥沙截持和产水服务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r=0.637**和r=0.656**)。典型相关分析则(CCA)表明:影响泥沙截持服务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坡度,影响产水量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和温度; 2000—2008两年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量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泥沙截持和产水服务受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NPP生产/固碳释氧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温度和坡向。
- 苏常红王亚璐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人类活动强度
- 西安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扩展及驱动因素被引量:33
- 2015年
-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已成为当前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以5期(1975、1990、2000、2005和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建设用地变化及空间分布信息,利用建设用地扩展指数和建设用地密度分析方法对近35年来(1975—2010年)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长,建筑密度不断加大,并且城乡空间差异较大。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程和坡度控制着建设用地的分布格局,城市沿河谷扩展。西安市城市建设应加强区域宏观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切实保护秦岭北麓林草地,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避免低层次文化复古创修。
- 王晓峰傅伯杰苏常红王茸茸赵永华李团胜
- 关键词:建设用地驱动力
-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88
- 2008年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景观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东亚(中国),表明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和越来越高的认知度。从研究内容上看,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拟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以科学和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了景观生态学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水域景观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多功能景观研究、景观综合模拟、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国际同行开始关注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评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标志着中国景观生态学已逐步走上国际舞台。然而,中国景观生态学进一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科学家需要抓住人类对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科学的共同夙求,放眼国际前沿、服务本土需求,从中国自身的特色出发,关注受人类干扰的和以人为主导的景观,以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多尺度、多维度耦合研究为核心,区域综合与区内分异并重,推动综合整体性景观生态学的建立和完善。
- 傅伯杰吕一河陈利顶苏常红姚雪玲刘宇
-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人工林土壤CO_2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2
- 2009年
-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排放特征,于2007年8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5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树、沙棘和刺槐3种人工林下土壤CO2释放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研究,探讨了半干旱地区侵蚀环境下不同植被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杏树、沙棘和刺槐3种人工林土壤CO2释放存在差异,日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0.83~2.61μmol·m-·2s-1、0.83~3.32μmo·lm-·2s-1和0.80~3.45μmo·lm-·2s-1,刺槐和沙棘人工林土壤CO2释放速率高于杏树林,3种人工林的土壤CO2释放速率日变化及季节性变化表现一致,春季和夏季的土壤CO2释放高于秋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CO2释放的主要因子,但在干旱的春季和夏季,土壤水分是土壤CO2释放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也对土壤CO2释放有显著影响。
- 胡婵娟刘国华傅伯杰靳甜甜郭雷苏常红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人工林
- 延河流域阔叶林地上生物量遥感监测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研究其代表区域—延河流域有利于指导植被建设。本文利用2009年生长季的环境减灾小卫星影像,以基于遥感的统计模型法估算了延河流域的阔叶林地上生物量,分析了阔叶林地上生物量与自然、社会条件等方面的相关性,探寻了影响阔叶林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阔叶林地上生物量均值为34.45t/hm2,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南高北低,东西低中部高,其最高值可达209.2t/hm2;气候、地形、植物种类、人为活动四项因子都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产生了影响,但制约该地区森林发育的最重要因子还是气候影响中的水分;人类生产生活与阔叶林地上生物量有着相似的分布区域,形成了经济发达地区阔叶林生物量高于欠发达地区的格局,主要原因是当地人为改善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实施。
- 娄雪婷曾源吴炳方苏常红徐延达赵炎
- 关键词:延河流域
- 不同坡位沙棘光合日变化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被引量:86
- 2011年
- 沙棘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被广泛应用于黄土高原造林活动中。为探明不同坡位沙棘光合特征及影响沙棘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沙棘生长旺盛期分坡位测定光合特性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进程,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各环境因子对沙棘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光合有效辐射是空气温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空气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变化对空气相对湿度和CO2浓度有显著影响。在上、中和下坡位环境变化可以分别解释85.6%、86.0%和55.22%净光合速率的变异。②下坡位沙棘净光合速率最小,日均值为9.38μmol.m-.2s-1,上、中坡位分别为14.22μmol.m-.2s-1,15.94μmol.m-.2s-1。③10:00之前中上坡位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坡位,但3坡位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无明显差异。④上坡位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到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中坡位光合有效辐射仍为主要环境因子,此外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也有一定影响,为主要限制因子;下坡位影响沙棘光合速率主导因素为光合有效辐射。⑤沙棘在10:00之前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湿度较高而空气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作为阳生物种,沙棘需要足够的光照维持生长,而以往研究表明适度水分胁迫可以提高沙棘光合过程中对水的利用效率。所选流域年降水量535mm,中上坡位水分胁迫并非十分严重。因此,种植于中上坡位的沙棘即可接受足够光照(特别是10:00以前的光照)进行光合保证生长速率,又能在光合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符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需求。
- 靳甜甜傅伯杰刘国华胡婵娟苏常红刘宇
- 关键词:通径分析沙棘光合日变化
-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被引量:81
- 2012年
-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景观功能,构成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出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紊乱的特点。笔者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 苏常红傅伯杰
- 关键词: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