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玉辰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大跨度
  • 3篇高强
  • 3篇高强钢材
  • 3篇大跨度结构
  • 2篇新馆
  • 2篇悬臂
  • 2篇首都博物馆新...
  • 2篇风洞
  • 2篇风洞试验
  • 2篇风振
  • 2篇风振系数
  • 2篇博物
  • 2篇博物馆
  • 2篇长悬臂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应力
  • 1篇预应力
  • 1篇索力
  • 1篇索力测试
  • 1篇体育

机构

  • 6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范玉辰
  • 4篇范重
  • 3篇李鸣
  • 3篇任庆英
  • 2篇吴学敏
  • 2篇范学伟
  • 1篇王喆
  • 1篇罗尧治
  • 1篇胡纯炀
  • 1篇赵莉华
  • 1篇胡天兵
  • 1篇刘岩
  • 1篇方灯义
  • 1篇谭成冬
  • 1篇邵筠
  • 1篇彭翼
  • 1篇王春光
  • 1篇董庆园
  • 1篇严慧
  • 1篇王载

传媒

  • 2篇建筑结构
  • 1篇空间结构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金鼎大厦结构设计中方案的比较及优化被引量:2
2006年
金鼎大厦地上由2幢21层塔楼组成,地下共四层。设计中从结构合理、专业协调、便于施工并满足业主需求等角度全面进行了基础、地下室楼面、塔楼等的结构方案比较及优化,对塔楼标准层楼面进深梁、悬挑钢梯等构件也进行了优化。塔楼采用了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地下室楼面非预应力空心板采用了旋转布置形式,受力合理,对于其他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案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王载任庆英张晓宇范玉辰邵筠方灯义
关键词:空心板混合结构组合梁
预应力拉索网格结构的工程应用
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多项预应力拉索网格结构工程的实践,阐述了预应力拉索网格结构在工程中应用的形式、设计思想、节点构造以及施工方法,以及测试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文中介绍了多个各具特色的预应力拉索网格结构工程,它们是山西太旧高...
罗尧治范玉辰曹国辉董石麟严慧陈向阳
关键词:预应力工程应用索力测试
文献传递
国家体育场大跨度钢结构修改初步设计被引量:22
2005年
在国家体育场修改初步设计中首次采用CAT IA软件,解决复杂建筑的空间建模问题;中厚钢板采用Q 345G J钢材,有效降低了用钢量;在进行大跨度结构计算与优化时,分别考虑了常遇地震、中震与罕遇地震作用;提出太阳辐射引起结构温升的计算方法,合理确定安装合拢温度;运用单元逐次激活的技术,进行施工过程分析;根据管桁架和次结构杆件的特点,合理确定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研究了在次结构薄壁箱形构件内部设置纵向加劲肋对改善板件局部稳定性及延性的影响;提出主桁架单K节点、双K节点、桁架柱带有内部加劲肋节点及铸钢转换节点构造;通过动力特性分析,确认了立面大楼梯在人群挤塞荷载下的舒适性.
范重吴学敏郁银泉胡纯炀胡天兵范学伟刘先明王喆赵莉华李鸣刘岩董庆园彭翼王春光范玉辰谭成冬
关键词:高强钢材结构优化温度场
首都博物馆新馆大跨度结构设计中的创新技术
首都博物馆新馆上部大跨度钢结构支承在主展览楼、管理办公楼及东侧钢平台等几栋相对独立的结构上,椭圆形展览楼从屋盖的顶部穿出,屋盖在建筑北侧的悬挑长度达21m,结构受力非常复杂。利用风洞模拟大气边界层气流,对屋盖上、下表面和...
范重李鸣范玉辰任庆英
关键词:大跨度结构长悬臂风洞试验风振系数高强钢材
文献传递
大跨度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技术研究
刘先明范重范学伟吴学敏范玉辰
研究通过对大跨度结构从施工建造阶段至罕遇地震作用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给出了结构的薄弱地位;根据大跨度结构中构件的重要性分别确定了在不同抗震设防水准下的性能指标;将主要应用于多高层建筑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推广至大跨...
关键词: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空间结构
首都博物馆新馆大跨度结构设计中的创新技术被引量:2
2006年
首都博物馆新馆上部大跨度钢结构受力复杂。利用风洞模拟大气边界层气流,对屋盖上、下表面和建筑外墙在各种风向角下的风压分布情况、风环境等进行了测试。在屋盖挑檐的端部设置百叶,有效地减小了长悬臂结构的风荷载效应。从多自由度体系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出发,根据随机振动理论推导出了用于大跨度结构计算的风振系数公式,并考虑了场地类别、结构阻尼比对脉动增大系数ξ的影响。在国内首次采用热完成工艺成型方管作为主桁架的弦杆与腹杆,桁架的腹杆与弦杆直接相贯焊接,为了使设计经济合理,采用了多种方式提高节点的承载力。针对传统柱间预应力支撑体系存在的张拉过程复杂、柱顶偏移不易控制、在柱间桁架下弦杆引起附加轴力等问题,提出在中柱两侧布置人字形拉杆的支撑形式,大大简化了预应力张拉过程,有效避免了柱顶的偏移,减小了柱间桁架下弦的附加轴力。
范重李鸣范玉辰任庆英
关键词:大跨度结构长悬臂风洞试验风振系数高强钢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