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静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应激性高血糖及氧化应激产物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及氧化应激产物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AMI患者160例,设为A组。再根据血糖值分为A1组(应激性高血糖组,FBG≥7.0 mmol/L)、A2组(无应激性高血糖组,FBG<7.0 mmol/L)。另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设为B组。检测各组患者血糖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随访记录A组患者感染、心血管事件、死亡等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60例AMI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35.0%。A1组、A2组血清GSH-Px、CAT、SOD水平均低于B组相应水平,MDA水平均高于B组水平(t=5.17~9.05,P<0.05或P<0.01)。且A1组血清GSH-Px水平[(451.72±82.60)U/L vs.(624.53±96.05)U/L]、CAT[(10.92±2.07)U/L vs.(14.35±2.81)U/L]、SOD[(50.32±8.12)μU/L vs.(63.07±7.53)μU/L]均低于A2组,MDA水平[(8.17±1.01)μmol/L vs.(5.72±0.80)μmol/L]高于A2组(t=4.17~5.03,P<0.05)。A组受试者血清FBG与GSH-Px、CAT、SOD水平均呈负相关(rGSH-Px=-0.46、rCAT=-0.89、rSOD=-0.62,P<0.05),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MDA=0.47,P<0.05)。A1组感染(21.43%vs.9.62%)与病死率(23.21%vs.8.65%)及严重心律失常(30.36%vs.14.42%)、心源性休克(25.00%vs.12.50%)、心力衰竭(30.36%vs.15.38%)和其他心血管事件(25.00%vs.12.50%)发生率均高于A2组(χ2=4.05~6.51,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氧化应激可能均参与了AMI的发生与发展,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AMI患者短期预后的指标,应激性高血糖及高氧化应激状态多预示AMI患者预后欠佳。
- 汤莉莹白玉芝王晶茹静赵霞安芸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氧化应激预后
- NADPH氧化酶与线粒体的相互作用调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突触连接的机制
- 2021年
-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与线粒体的相互作用调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突触连接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饲养同龄的大鼠,n=10),观察组(使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n=10),治疗组(胃部进行牛磺酸注射治疗,n=10)。通过组织学定量分析视网膜切片上视锥细胞和神经节细胞。通过蛋白印迹分析大鼠视网膜中突触前标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6(mGluR6)、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Bcl-2、Bax和caspase-3表达。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法测定细胞毒性水平。通过RT-PCR分析相对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以及细胞中SIRT1、SIRT3和PARP的mRNA表达。测定NADP + / NADPH比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视锥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数量降低,治疗组较观察组视锥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MGluR6、PSD95、Bcl-2 / Bax的蛋白降低,caspase-3蛋白升高。治疗组较观察组MGluR6、PSD95、Bcl-2 / Bax的蛋白升高,caspase-3蛋白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LDH水平升高,治疗组较观察组LDH水平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mtDNA拷贝值降低,治疗组较观察组mtDNA拷贝值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SIRT1和SIRT3的mRNA表达降低,治疗组较观察组SIRT1和SIRT3的mRNA表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PARP mRNA表达升高,治疗组较观察组PARP mRNA表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NADPH和GSH降低,治疗组较观察组NADPH和GSH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NADP+和GSSG升高,治疗组较观察组NADP +和GSSG降低。结论:NADPH氧化酶与线粒体的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视网膜突触蛋白以及SIRT1、SIRT3和PARP表达,调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突触连接。
- 赵霞李培汤丽莹茹静王晶
- 关键词:NADPH氧化酶糖尿病视网膜细胞
- 小凹蛋白-1对RAW264.7巨噬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小凹蛋白-1对oxLDL诱导的衰老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组织因子(TF)、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Ctrl shRNA或Cav1 shRNA感染的巨噬细胞,用oxLDL处理或加入等量的PBS处理24 h后,以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鉴定细胞衰老情况;以Transwell实验评价巨噬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MPs、TF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8、TNF-α的分泌量。通过Cav1 shRNA感染或与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特异性激动剂P79350共同处理巨噬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oxLDL可诱导巨噬细胞衰老增加,激活p38MAPK通路,使细胞迁移数增多。病毒感染技术特异性下调小凹蛋白-1的表达后,p38MAPK通路被抑制,巨噬细胞衰老减少,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细胞MMP9、MMP2、TF的蛋白表达量下降,细胞上清液IL-6、IL-8、TNF-α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38激动剂P79350处理可以逆转下调小凹蛋白-1后SASP分泌减少这一效应。结论小凹蛋白-1可能通过p38MAPK通路减弱衰老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少巨噬细胞SASP的形成。
- 李培白玉芝王晶茹静
- 关键词:小凹蛋白-1细胞衰老基质金属蛋白酶
- 642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的增龄性变化和并存疾病分析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年龄及并存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642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312例、中年组(45~59岁)1529例、老年组(60~79岁)3847例及高龄组(80~99岁)738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占同年龄组住院患者的比例及并存疾病情况。结果6426例高血压患者中,男3438例(53.50),女2988例(46.5%);年龄18~99岁,平均(66.3±12.1)岁,其中青年组312例(4.8%),中年组1529例(23.8%),老年组3847例(59.9%),高龄组738例(11.5%);同期18岁以上住院患者共25504例,其中青年组11208例,中年组5389例,老年组7596例,高龄组1311例。高血压患者占同年龄组住院患者的比例依次为2.78%、28.37%、50.65%及56.30;青、中年组高血压患者比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老年组及高龄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6例高血压患者并存糖尿病2069例(32.2%),高脂血症1508例(23.50),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05例(1.6%),冠心病1061例(16.5%),心功能不全904例(14.1%),脑卒中2353例(36.6%),肾功能不全678例(10.6%)。结论高血压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其相关危险因素有群集现象,糖尿病、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相关疾病既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又加重了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而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因此,高血压治疗除积极降压达标外,应加强综合治疗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 白玉芝茹静王晶安芸汤莉莹赵霞田甜
- 关键词:高血压年龄因素
-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生长分化因子-15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factor-15,GDF-15)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failure,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判断血清Gal-3、GDF-15浓度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综合科就诊的CHF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5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Gal-3、GDF-15浓度,免疫荧光法检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peptide,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浓度。采用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F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CHF患者血清Gal-3、GDF-15浓度分别与NYHA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CHF患者血清Gal-3、GDF-15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YHAⅡ级患者相比,NYHAⅢ级、NYHAⅣ级患者血清Gal-3、GDF-15、BNP、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与NYHAⅢ级患者相比,NYHAⅣ级患者血清Gal-3、GDF-15、BNP、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Gal-3、GDF-15浓度与NYHA分级均呈正相关(r=0.621、0.736,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Gal-3、GDF-15浓度均显著升高,且与NYHA分级均呈正相关。血清Gal-3、GDF-15浓度可以用于CHF的临床诊断或判断心力衰竭的发展进程。
- 王晶李培白玉芝茹静汤莉莹赵霞田甜安芸
- 关键词:心力衰竭半乳糖凝集素-3生长分化因子-15临床诊断价值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王晶白玉芝茹静张琴汤莉莹赵霞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前白蛋白
- 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及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的探讨
- 2014年
-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分为2组:(1)高血压合并NAFLD组(A组)102例。(2)单纯高血压组(B组)98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肝酶、血糖、Hcy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IR指数(HOMA指数),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BMI、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HOMA指数、Hcy较B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FINS、TG、FBG、Hcy是A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IR、血脂代谢紊乱、高Hcy血症增加高血压合并NAFLD的患病风险。
- 李培白玉芝王晶茹静安芸缪国斌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紊乱
- β_2-微球蛋白及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早期肾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正常的51例EH和40例T2DM老年患者的血、尿β2-MG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并采用肾动脉彩超血液成像(CDFI)对肾血流进行测定,同时与正常老年对照组38例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EH、T2DM组血、尿β2-MG升高(P<0.05,P<0.01),T2DM组cCr降低(P<0.05),同时CDFI发现T2DM组、EH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降低(P<0.05,P<0.01),阻力指数(RI)升高(P<0.01),T2DM组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降低(P<0.05)。结论检测血、尿β2-MG水平、CDFI均有助于发现老年EH、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肾血流参数中以Vd下降及RI升高更为敏感。
- 王晶白玉芝张琴茹静
- 关键词:高血压Β2-微球蛋白肾血流
- 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临床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观察的测定,探讨血尿酸升高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本文特指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比较2005~2007年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观察组)与同期住院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对照组)血清尿酸(UA)、血脂(TC、LDL)、血糖(FBG)、血肌酐(Cr)等参数。结果观察组UA值为(438.59±112.89)μmol/L,较对照组的(326.44±103.79)μmol/L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间血脂、血糖、肌酐水平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临床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张琴白玉芝茹静王晶汤莉莹赵霞安芸
- 关键词:尿酸
- 558例心房颤动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止房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558例房颤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年龄分组,分析老年人房颤的特点。结果558例房颤患者中,男298例(53.4%),女260例(46.6%);年龄21~97岁,平均(72.8±10.1)岁,其中21~59岁57例(10.2%),60~97岁501例(89.8%);同期全院住院患者11869例,不同年龄组分别为:21~59岁4049例,60~69岁2527例,70~79岁3971例,80~89岁1244例,90~97岁78例。房颤患者占同年龄组住院患者的比例依次为1.4%(57例)、4.2%(107例)、6.6%(262例)、9.5%(118例)、17.9%(14例);558例中,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分别为230例(41.2%)、44例(7.9%)、284例(50.9%);基础疾病高血压占首位,其次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结论房颤的发生随增龄而明显增加。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肺疾病、肾衰竭均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防、控制和治疗以防房颤的发生。
- 白玉芝张琴王晶茹静安芸汤莉莹赵霞田甜
- 关键词: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