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贾永伟

贾永伟

作品数:64 被引量:327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1篇骨折
  • 16篇椎体
  • 13篇肿瘤
  • 12篇椎弓
  • 12篇椎弓根
  • 12篇成形术
  • 11篇腰椎
  • 11篇切除
  • 10篇脊柱
  • 10篇骨盆
  • 8篇生物力学
  • 8篇节段
  • 8篇骨肿瘤
  • 7篇椎体后凸
  • 7篇椎体后凸成形
  • 7篇椎体后凸成形...
  • 7篇后凸
  • 6篇手术
  • 5篇单侧
  • 5篇短节段

机构

  • 59篇同济大学附属...
  • 12篇同济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作者

  • 63篇贾永伟
  • 47篇程黎明
  • 28篇于研
  • 28篇曾至立
  • 27篇王建杰
  • 22篇俞光荣
  • 12篇胡笑
  • 12篇徐委
  • 11篇钱列
  • 8篇袁锋
  • 8篇翟伟峰
  • 7篇梅炯
  • 7篇丁祖泉
  • 7篇张世民
  • 6篇周家钤
  • 6篇吴周睿
  • 6篇蔡宣松
  • 6篇朱睿
  • 5篇杨云峰
  • 5篇荚龙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国外医学(骨...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外科研究与新...
  • 2篇2007SI...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The Ch...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3例行PKP治疗的单椎体OVCF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33例)和局部麻醉组(L组,30例)。比较两组椎体前缘复位率、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血压及血氧饱和度(SpO2)及围术期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椎体前缘复位率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内苏醒后及术后24h与术前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骨水泥注入时,L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高,与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骨水泥注入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下降,约5min后回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骨水泥注入10 min后,G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平稳,L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变化较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围手术期SpO2比较稳定。结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下行PKP均是可行的。全身麻醉提供了良好的体位复位,而局部麻醉下术中血压波动较大,手术时间稍长。
吴祥钱列贾永伟曾至立张晓庆程黎明
关键词: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
CT影像测量指导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目的:探讨参照术前CT影像测量所得的数据,指导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并验证该方法是否能够减少术中X线的暴露。方法:选择7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12节椎体,通过CT影像学测量指导单侧入路...
贾永伟翟伟峰王建杰程黎明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CT影像
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在骨盆位移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价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在骨盆位移测量中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健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6例,保留主要的韧带和关节囊,骨盆关键部位粘贴标记点;双足站立位,0~500 N垂直分级载荷下,CCD采集骨盆形变图像;基于Image J软件,采用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测量冠状面上S1椎体的垂直位移及矢状面上骶骨相对于髂骨的角位移。结果:骨盆形变前后标记点图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83;相对误差达到1.11‰。双足站立位,骨盆垂直载荷-位移曲线基本呈线性变化;侧位观察,骶骨相对于髂骨呈现屈曲运动,其载荷-角位移曲线呈非线性变化。500 N垂直载荷下,S1椎体垂直位移为(0.835 6±0.283 0)mm,骶骨相对于髂骨的角位移为(0.584±0.221)°。结论:基于Image J软件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用于测试骨盆的位移,其测试方法简单、测试精度高,在生物力学上可以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贾永伟程黎明俞光荣于研楼永坚陈博丁祖泉
关键词:骨盆
胸腰段椎体成形术单侧经椎弓根穿刺的数字化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数字化模拟测量经皮穿剌经椎弓根植骨最佳进针点、角度、深度等相关参数,总结经单侧椎弓根穿刺的规范化方案,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依据。[方法]10例健康成年人体检胸腰段CT连续扫描数据集导入医学3D图像编辑处理软件Mimics10.01并三维重建椎骨模型,在Mimics分析视窗中,确定初始进针点和靶点,使用测量功能得到上倾角、外倾角、深度、最大上倾角和最大下倾角等相关参数。[结果]安全穿刺途径的上倾角、外倾角随T11~L3逐渐增大,深度T11~T12逐渐增大,L1~3逐渐增大,可允许误差的最大下倾角、最大上倾角T11~L3逐渐增大。外倾角的可变动范围极其狭小。[结论]本实验得到安全穿刺途径的各参数数据,对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操作有指导意义。并发现当椎弓根细小或角度偏小时,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胸腰段椎体成形术对操作的精确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蔡佳敏程黎明贾永伟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弓根三维重建
髋臼周围肿瘤的切除与腓骨移植重建
<正>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的切除与自体腓骨移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3年4月髋臼周围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和自体腓骨移植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8 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
俞光荣袁锋张世民程黎明梅炯贾永伟周家钤李海丰朱辉
文献传递
足底主要韧带损伤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足底主要韧带损伤后足底压力及接触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7例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显露并依次切断足底跖筋膜、弹簧韧带、跖长韧带、跖短韧带,模拟足底主要韧带损伤。经电子万能试验机逐级加载至700N,利用F-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足底韧带损伤前后足底压力峰值及接触面积的变化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本后足部位一直为压力峰值区,当足弓内在维持结构损伤后,前足压力增加,峰值压力位于第3跖骨头下;而足底接触总面积无明显改变。结论足底韧带损伤后,足底压力分布将发生改变,足外侧的应力集中,可能是出现临床症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云峰俞光荣周家钤陈雁西袁锋贾永伟牛文鑫丁祖泉
关键词:足损伤韧带足底压力
胸腰段椎体成形术单侧经椎弓根穿刺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测量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最佳进针点、角度、深度等相关参数,总结单侧经椎弓根穿刺的规范化方案,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依据。方法取10具人体胸腰段(T11~L3)脊柱防腐标本,根据Roy-Camille法,确定进针点和靶点,用3mm克氏针分别进行穿刺并在X线水平面和矢状面透视下观察,直到穿刺位置满意。在X线照片上测量上倾角、外倾角;取出克氏针测量进针的深度;变换X线照片上的进针点位置后测量最大上倾角和最大下倾角。结果安全穿刺途径的上倾角、外倾角随T11-L3逐渐增大,深度T11~T12逐渐增大,L1~L3逐渐增大,可允许误差的最大下倾角、最大上倾角T11~L3逐渐增大。外倾角的可变动范围极其狭小。结论本试验得到安全穿刺途径的各参数数据,对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操作有指导意义。并发现当椎弓根细小或角度偏小时,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胸腰段椎体成形术对操作的精确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蔡佳敏程黎明贾永伟
关键词:脊柱人体测量术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与椎管狭窄及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伤中脊髓损伤与椎管狭窄及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98例颈椎过伸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31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54.6±15.0...
程黎明王建杰贾永伟曾至立于研朱睿胡笑徐委翟伟峰荚龙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颈椎不稳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腓骨移植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移植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方法选择健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6具,按照En-necking对骨盆肿瘤Ⅱ型切除标准行髋臼周围切除,采用双排腓骨移植附加钢板(Plates)、椎弓根棒(PR组)、侧棒(LR)、骶髂棒(SIR)4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模拟双足站立位,施加0~500N垂直分级载荷,CCD采集骨盆图像,基于ImageJ软件采用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对重建后的骨盆进行检测,并与正常骨盆相同载荷下位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双足站立位,垂直载荷下4种重建工况骨盆以健侧股骨头为支点在冠状面向患侧产生线性下移及旋转运动。500N载荷下,LR及Plates重建骨盆S1椎体垂直位移及冠状面上的旋转角度没有发生突变,其冠状面旋转及轴向稳定与完整骨盆没有明显差异;而SIR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及对称性严重破坏。结论生理载荷下,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移植Plates及LR重建具有与完整骨盆近似的轴向及旋转稳定力学性能。
游木荣俞光荣贾永伟荆志振李兵陈博丁祖泉
关键词:骨肿瘤骨盆
四种术式重建骶椎全切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对骶椎全切后四种重建方式的稳定性进行体外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选取6具完整的骨盆标本进行体外生物力学实验,骶椎全切后选择骶骨棒(SRR)、人字形双腓骨移植(BFFR)、四棒(FRR)及本实验改进的复合(ICR)方式进...
于研朱睿贾永伟曾至立王建杰程黎明
关键词:骶椎切除稳定性生物力学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