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翔
-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戏剧教育进中小学的实践
- 笔者以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将戏剧教育推进中小学的实践为例,深入探讨当下戏剧教育面临的契视及困惑。
- 赵炳翔陈劲松
- 关键词:戏剧教育教学实践
- 一路走来,一路芬芳
- 2023年
- 蓦然回首,《非遗传承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7个年头,出版了28期,如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期刊、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来源期刊、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
- 赵炳翔
- 关键词:龙源期刊网蓦然回首数据库
- 论戏曲音乐的传承和创新
- 2014年
- 在丰富的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毫无疑问,戏曲是最璀璨夺目的珠宝之一。它融合了民族的文学、民族的音乐、民族的舞蹈、民族的表演、民族的杂技、民族的服饰,等等。一句话,它体现着民族的审美趣味。而在这诸种元素中,音乐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没有音乐,就不成其为戏曲;没有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戏曲的民族性也就无从谈起。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戏曲的发展状况。
- 赵炳翔
- 关键词:审美趣味凤阳花鼓《智取威虎山》《霸王别姬》
- 产业视域下的微电影类型研究
- 2014年
- 微电影产业已初具规模,其商业价值不容忽视,因而"微电影类型"作为标准化的产品规范,不仅是产业的自觉选择,也将是市场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微电影的民间性和草根性,使之成为视频行业中少见的"自由之地",它不自觉地承担了舆情监督和社会批判等公共文化功能,同时成为直观表现个体情绪、情感、信息和意见的内容载体。趋于商业的微电影类型,趋于非功利的多样化个体表达,成为微电影发展中矛盾却统一的两个方向。
- 赵炳翔
- 透视中国百姓的戏剧审美趣味 从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谈起
- 2015年
-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自从搬演之后,众口交赞,不但满足了老观众对越剧的审美需求,吸引了许多本来对戏曲缺少兴趣的青年观众,还赢得了戏曲专家的高度赞赏,使得剧中陈琳的扮演者吴凤花凭此而获"二度梅"。
- 赵炳翔
- 关键词:狸猫换太子中国百姓审美趣味
- 以开放的视野培养艺术人才
- 2010年
- 我在这里就第五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做一个概要的发言,内容是呼应《艺术教育》杂志社包筱玲社长的一个命题。作为第四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的承办方,我们上海师范大学一直努力地筹备和申办着国际艺术交流的许多项目和活动。
- 赵炳翔
- 关键词:艺术人才国际艺术交流艺术院校
- 推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 2017年
-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动画(游戏)专业自成立以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结合上海的人才、市场优势,积极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对外交流项目开展、项目制教学导入和科学研究引领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教学和科研成果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优质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师资配备。
- 赵炳翔
-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动画专业
- 舞台空间观念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及拓展被引量:4
- 2016年
- 舞台艺术和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观赏心理有着先天差异,因而二者在空间处理和舞台布局上也大相径庭。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舞台作品被搬上银幕,一方面成为视觉艺术在内容上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影像的空间表现方式提供了诸多具有开拓价值的新思路。舞台空间写意性、交叉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在戏剧作品的影视改编和原创视觉作品的空间设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运用。
- 赵炳翔
- 关键词:舞台艺术视觉艺术
- 上海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考被引量:19
- 2006年
-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上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而社区文化的发展状况则是评价上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尺度。本文探究上海社区文化新发展的现状,认为做好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应当做到:加强社区文化组织管理,实现网络化、制度化;抓住社区文化特征,保证参与度与广泛性;强化社区文化的目的,促进共生性和自治性;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确保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 赵炳翔
-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
- 新技术时代下的戏剧影视教育之思
- 2023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标志着新技术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元宇宙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涌现,以及近期基于大语言模型的Chat GPT所引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浪潮,都在改变着人类生存的每一处细节,这为戏剧影视教育带来了危机与挑战。在新文科建设全面展开的背景下,戏剧影视教育应从初心育人、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建设创新等方面调整培养模式,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国家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 赵炳翔孙韵丰
- 关键词: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