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炜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导管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起搏器适应证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出现的症状性长间歇往往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本研究旨在评估导管消融对该类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3例患者进行了导管消融(导管消融组),57例患者进行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起搏器组)。根据相关指南推荐,所有进行导管消融的43患者术前均为起搏器植入的Ⅰ类指征,随访消融前后评估起搏器指征,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此外,术前及随访(20.1±9.6)个月后再次进行起搏器指征评估,发现41例患者不再具备起搏器植入的指征(Ⅲ类指征)。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之间总体心脏原因再住院率无差异(P=0.921);起搏器植入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显著高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40.4%,导管消融组4.7%,P<0.001),然而导管消融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起搏器治疗组(导管消融组83.7%,起搏器组21.1%,P<0.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导管消融的总体效果可能优于起搏器植入;大多数这类患者经导管消融手术成功根治房颤后避免了起搏器的植入。
- 郭炜华马长生陈英伟李莉李超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起搏器窦房结功能不全
- 体质指数与伴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顺应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伴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顺应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87例伴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的BMI和心房顺应性。根据BMI,将患者分为4组:偏轻3例,BMI<18.5kg/m^2;正常18例,BMI:18.5~23.9kg/m^2;偏重42例,BMI:24~27.9kg/m^2;肥胖24例,BMI≥28kg/m^2。分别采用箱式图和加权回归的方法探讨BMI与心房顺应性的关系。结果87例伴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中,BMI与心房容量指数呈“U”型关系。BMI正常时,左房容量指数最低(20.86±1.94);BMI偏重时,右心房容量指数为最低(19.71±1.29)。左、右心房峰值纵应变随着BMI增加而降低,BMI偏轻时,左、右心房峰值纵应变最高,而BMI肥胖时,左、右心房峰值纵应变最低。结论伴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的BMI与心房容量指数呈“U”型关系,与峰值纵应变呈近线性关系。伴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肥胖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顺应性较低。
- 白英刘娜刘心遥高兆芳王月丽马长生郭炜华
- 关键词:肥胖体质指数
- 两种指引导丝操作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应用以球囊做支撑用普通指引导丝(中等硬度3~6g)(球囊支撑组)及单独使用指引导丝(普通组)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27例)。普组组65例,球囊支撑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08例CTO病变88例(81.5%)获得成功,20例(18.5%)未成功,普通组与球囊支撑组分别成功52例(80.0%)与36例(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并发症普通组7例(10.8%)高于球囊支撑组的1例(2.3%)(P<0.05)。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结论以球囊支撑普通指引导丝做CTO安全方便。
- 郭炜华王国宏吴明营陈波王雷刘君马志敏陈喆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 心房颤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睡眠医学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AF的发生和复律后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综述OSA与AF的关系,从病理生理方面阐述OSA促进房颤发生和复发的机制,提示临床医生在诊治AF的过程中关注OSA的存在。
- 李莉郭炜华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伴有肺部疾病的心房颤动的预后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肺部疾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关系密切。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行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伴有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预后,评估肺部疾病是否影响手术的复发率。方法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89例,其中伴有肺部疾病者11例,包括肺栓塞3例,肺结核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3例,设为病例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其中2例伴有肺动脉高压及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比较在射频消融术前、术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同时根据病例组每例的性别、年龄设置2例不伴有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共2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肺动脉收缩压的差异及术后房颤复发率。结果病例组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28.54±12.86)mmHg vs(14.13±5.89)mmHg(P<0.01),且通过CT肺静脉重建证实5例肺静脉解剖结构受损;经过第一次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病例组成功率达72.7%(8/11);经过第二次房颤射频消融术,成功率达90.9%(10/11)。2例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心功能Ⅳ级患者,1例经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个月肺动脉高压有所好转,而另外1例加重;平均随访(7.3±6.7)月,两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压升高且心功能Ⅲ级的伴有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可进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且安全有效。虽然部分慢性肺部疾病影响房颤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肺静脉解剖结构,但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短期复发率与不伴有肺部疾病患者无差异。
- 白英郭诗东史旭波郭炜华王建旗刘心遥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栓塞
- 代谢综合征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并存代谢综合征对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入选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次接受导管消融的221例老年房颤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代谢综合征组72例,年龄(67.1±5.2)岁,其中阵发性房颤46例;非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149例,年龄(68.3±5.7)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05例。比较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随访结束时,代谢综合征组及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27例(37.5%)与77例(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7,P=0.049);复发的患者中,两组分别有42.2%(19/45)和38.9%(28/72)患者进行了2次消融。最后一次消融后分别有37例(51.4%),98例(65.8%)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χ^2=4.224,P=0.034)。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HR=1.42,95%CI:1.11~1.64,P=0.033)、左心房前后径(HR=1.83,95%,CI:1.27~3.19,P=0.017)是房颤导管消融术后长期随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影响老年房颤患者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即便是多次手术后,这一影响仍然存在。
- 常国栋许学升张红威陈英伟陈晓杰王徐乐韩占营邱春光郭炜华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代谢综合征X
-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合并甲状腺功减退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09-2012年在三家医院首次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中,筛选出接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房颤的老年患者56例(研究组),其中41例阵发性房颤,15例持续性房颤;选择56例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左心房大小及体质指数等指标匹配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随访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首次手术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37.5%(21/56)和64.3%(3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55,P=0.003);最后一次消融后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62.5%(35/56)和80.4%(45/56)(x2=4.653P=0.031)。两组间并发症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结论对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老年房颤患者,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降低导管消融成功率。
- 陈英伟郭炜华秦小飞桑才华龙德勇喻荣辉韩战营邱春光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甲状腺疾病
- 应用三维心腔内超声减少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心房颤动治疗过程中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而围术期并发症的控制始终是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心腔内超声(ICE)尤其是三维ICE可引导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房间隔穿刺、分辨左心房相关解剖结构、明确左心房有无血栓形成、早期发现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本文主要综述了应用三维ICE减少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葛兴陈喆李超郭丽珠郭炜华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手术中并发症腔内超声检查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前全球每年约超过200万冠心病患者需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PCI已成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最主要的血运重建策略,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如此,PCI本身仍然存在尚未克服的难题——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
- 卢长林郭炜华杨跃进高润霖
-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
- 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电极指引下的肺静脉前庭导管消融与单导管技术隔离肺静脉前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方法学和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共有13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分为环肺电极组54例和单导管消融组81例,行三维标测系统(CARTO)下房颤导管消融。行双侧肺静脉前庭隔离后,比较两组的安全性、时效性和临床效果。结果环肺电极组肺静脉前庭隔离52例(96.3%),单导管消融组78例(96.3%),两组隔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操作时间上,单导管消融组明显快于环肺电极组[(76±41)min比(101±32)min,P<0.05]。单导管消融组X线曝光时间明显少于环肺电极组[(12±6.1)min比(24±6.5)min,P<0.05]。随访8个月,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环肺电极组43例(79.6%),单导管消融组67例(8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肺电极组有2例肺静脉缩窄的并发症。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消融,单导管消融优于环肺静脉电极指引下导管消融,应用单导管技术定位缝隙实现肺静脉前庭的完全隔离安全有效。
- 郭炜华马长生董建增喻荣辉陈喆史旭波李莉路亚枫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