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强
- 作品数:12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浦东居民的收支状况及其分析
- 2002年
- 2001年是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浦东居民的收支状况表现如何?据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开展的“浦东社会发展千户调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映与分析:一、收入水平 1、家庭收入。根据调查资料计算,2001年内居民的户均月收入为1858元(标准差1268元),人均月收入为612元(标准差527元);按此推计,2001年居民的户均年收入为22296元,家庭人均年收入为7344元。
- 陆康强
- 今日浦东人——浦东居民生活状况之简析
- 2000年
- 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浦东居民的生活状况自然是令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完成的“’99浦东社会发展千户调查”中,有不少有关浦东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内容,下面让我们从其中几个方面的调查结果一起来看看今日浦东人.一、家庭收入调查显示,1999年度被调查居民的户均月收入为1689.79元,其中,户主为在业人员的家庭的户均月收入为2032.31元,户主为下岗人员的家庭的户均月收入为1164.42元。
- 陆康强
- 关键词:居民生活状况
- 贫困指数:构造与再造被引量:28
- 2007年
- 在评介Sen指数、SST指数和FGT指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贫困量度——R指数。它满足作为有效的贫困指数应该满足的各项贫困量度公理,贫困鉴别力优于三个比照指数;它既可求之于不分组的收入数据,也可用分组收入数据作估计。模拟表明,与FGT指数相比,R指数的直接法和模型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因而更适用于以参数型洛伦兹函数为基础的贫困测量和分析。
- 陆康强
- 关键词:贫困指数
- 要素均衡:人类发展指数的算法改进与实证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人类发展指数是一个影响很大、应用很广的衡量人类发展成就的综合指标,但其传统算法存在两个统计缺陷:其一是缺乏对各向度本身的分布敏感性;其二是没有考虑各向度之间的均衡性。本文针对后者,采用测度准则法,提出一种以要素均衡为导向的人类发展指数改进法。实证研究显示,与人类发展指数的传统及现行算法相比较,此改进既能更好地体现人类发展的要义,也可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统计鉴别力,所以可作为计算人类发展指数的一种新选择。
- 陆康强
- 关键词:人类发展指数准则法
- 浦东开发的社情与民意被引量:2
- 2004年
- "浦东社会发展千户调查"一研究受浦东社会发展局和浦东社会发展基金会的资助,由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持并实施(本课题始于1993年,到2002年共完成了10期调查.
- 陆康强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特大城市外来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与融入倾向——基于上海抽样调查的观察和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文章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海外来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和生存状况;通过构造城市融入指数,测量、分析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倾向。最后提出三点值得注意的调查发现:即上海外来农民工的规模在缩减;农民工的年龄有趋大之势;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已成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两大现实体制障碍。
- 陆康强
-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阶层
- 加法可分性贫困指数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本文以Watts指数、FGT指数、CHU指数和笔者提出的R指数为对象,考察了这四个加法可分性贫困指数的形式和特性,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对四个指数的测量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三个同类指数,R指数的公式法和模型法的计算结果近似度高,且受数据分组形式的影响也小,是一种可取的具有分组稳健性优势的贫困量度。
- 陆康强
- 关键词:贫困指数CGSS稳健性
- 浦东人对浦东发展的感知与评价
- 2001年
- 200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的第十个年头,由此,浦东将迈向新世纪、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这继往开来、具有历史意义的年度之尾,旦大学社会学系按计划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第八期“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千户调查”。以下是调查资料统计所显示的浦东居民对浦东开发开放与社会发展的一些感知与评价。
- 陆康强
- 现代人口调查的格局与发展被引量:1
- 2010年
- 在概要评述现代人口调查的三种主要形式——普查、登记制度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一种人口调查的新模式——美国社区调查(ACS)的由来和特点,并指出两个值得我国借鉴的人口调查改革取向:基于社区的抽样调查和连续调查。
- 陆康强
- 关键词:人口调查人口普查登记制度抽样调查
- 中国城市消费结构内部差异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由于地域辽阔和经济转型,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消费结构差异的存在以及存在怎样的内部差异,是涉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难解之谜。文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六个大城市的消费结构,通过组别因子量化分析了各城市消费结构的内部差异,通过时间因子定量分析了这些大城市消费结构的总体变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组别因子和时间因子都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固定效应模型拟合结果既优于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又在大多数情况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
- 何之渊李治国陆康强
- 关键词: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