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佳
-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O-arm术中影像系统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 目的 :探讨O-arm术中影像系统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O-arm术中影像系统辅助下PVP治疗骨...
- 陈佳佳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张金龙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 Waveflex弹性系统结合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相邻节段无退变被引量:1
- 2014年
- 背景:脊柱的刚性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方法,但是还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它能适当的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保留及恢复受损髓核的功能,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弹性固定组34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MRI,测量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的缓解率优于较髓核摘除组(P<0.05)。末次随访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小于治疗前,而椎间盘高度及MRI T1值大于治疗前(P<0.05)。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和治疗前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弹性固定组在控制手术节段过度随意移动、椎间高度及髓核修复上要优于髓核摘除组,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与髓核摘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与单纯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及髓核修复有积极作用,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
- 孙郁雨崔志明张金龙李卫东保国锋徐冠华王玲玲陈佳佳陈黎敏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内固定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
- 第3代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检测胸腰椎骨髓水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名胸腰椎外伤患者的DECT和MR图像。在syngo via后处理工作站中使用Bone Marrow软件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检测和评分,同时测量椎体虚拟去钙后的CT值(VNCa)和常规CT值(rCT),并测量椎体MR信号强度与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比值(VDR)。以MR图像作为"金标准",评估主观评分(VS)和各测量结果对胸腰椎骨髓水肿的检测能力。结果:共分析了147个椎体,骨髓水肿和无骨髓水肿椎体的VNCa、rCT间存在显著差异(均为P=0.00),各CT测量参数均与VDR呈显著相关并存在线性关系(均为P=0.00)。VS、VNCa、rCT均可诊断胸腰椎骨髓水肿,其中VS、VNCa的检测效能高于r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VS、VNCa对椎体骨髓水肿的检测效能间无显著性差异(P=0.68)。结论:第3代DECT虚拟去钙技术可显示胸腰椎椎体内的骨髓水肿,从而为临床区分椎体陈旧性或新鲜骨折提供参考。
- 王林陈佳佳龚沈初崔志明阮席武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
- 关键词:骨髓水肿椎体骨折
- 基于术中三维影像的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于术中三维影像的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精准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O形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2例(微创组),其中4例行单侧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8例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期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开放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0例(开放组),均行C2椎弓根螺钉和C3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辐射剂量、出血量、螺钉精准度、术前和术后6个月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 6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放组,但术中透视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NDI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共置入螺钉60枚,其中C2椎弓根螺钉40枚,C3侧块螺钉20枚,均无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术后1级螺钉,微创组有85%(17/20),开放组有80%(32/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2组均无3级螺钉。结论联合微创和术中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安全精准地治疗Hangman骨折,并可降低软组织剥离损伤和术中出血量,可以作为Hangman骨折微创治疗的选择之一。
- 保国锋陈佳佳李卫东徐冠华孙郁雨崔志明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与术前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谵妄与存在术前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的关系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130例,术前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人口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术前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5为存在SDB,观察并应用谵妄评定量表(CAM-CR)评估患者在手术后24~72h内是否出现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无谵妄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术后谵妄与术前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130例患者中有56例(43.1%)出现术后谵妄,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年龄[(71.35±5.23)岁vs(63.76±3.56)岁]、长期吸烟[44.6%(25/56)vs 27.0%(20/74)]、AHI异常[50.0%(28/56)vs 28.4%(21/74)]、手术时间[(125±22)min vs(103±16)min]、术中失血量[(285±125)ml vs(210±102)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6,95%CI=1.03~1.27,P=0.011]、AHI异常[OR=1.140,95%CI=1.02~1.25,P=0.000]、长期吸烟[OR=0.920,95%CI=0.82~2.10,P=0.037]、手术时间[OR=1.259,95%CI=0.76~2.15,P=0.042]、术中失血量[OR=1.710,95%CI=1.03~2.32,P=0.021]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HI指数与谵妄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1,P<0.05)。结论术前存在睡眠呼吸障碍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障碍的程度与术后谵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于晓燕陈佳佳曹志勇姚坚宋杰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谵妄睡眠呼吸障碍
- 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2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手术时间110~160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56个月。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见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等情况发生。结论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李卫东崔志明徐冠华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陈佳佳
- 关键词:微创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
- 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随访观察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 :分析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单节段PLIF或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共84例,其中PLIF组(A组)44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40个关节突关节;髓核摘除组(B组)40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22个关节突关节。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退变发生率,依据Weishaupt分级系统对FJ进行分级,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随访时间及手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J退变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软骨下囊肿、关节突关节对位不良、关节突关节空气征、关节突关节积液、关节突再塑形以及关节突关节融合。A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2.9%、31.4%,术后为75.7%、62.1%;B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1.6%、30.3%,术后为63.9%、50%。两组患者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术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发生率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eishaupt分级,A组140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3个,1级95个,2级34个,3级8个,退变发生率为97.9%;术后0级1个,1级49个,2级59个,3级31个,退变发生率为99.3%;B组122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4个,1级82个,2级30个,3级6个,退变发生率为96.7%;术后0级2个,1级60个,2级39个,3级21个,退变发生率为98.4%,两组手术前后退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两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对比,术后退变程度加重,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A组术前FJ退变程度与B�
- 陈佳佳龚沈初保国锋沈为光张金龙徐冠华孙郁雨崔志明
- 关键词:腰椎邻近节段退变关节突关节
- 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在腰椎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镇痛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拟行腰椎后路多节段(≥2)单侧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腰椎管狭窄症和(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TLIF,B组采用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后正中入路TLIF,C组采用生理盐水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TLIF,D组采用生理盐水切口内浸润联合后正中入路TLIF。比较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用量,术前及术后6 h、1 d、3 d、7 d、1个月、3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前及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4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节段、术前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均少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 h时A、B组VAS评分低于C、D组,术后3 d、7 d时A、C组VAS评分低于B、D组,术后3 d、3个月时A、C组ODI低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超前镇痛联合Wiltse入路应用于腰椎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镇痛效果显著,术后短期内腰背部疼痛减轻、功能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 杨赛帅陈佳佳虞铭哲宋杰宋滇文崔志明
- 关键词:罗哌卡因椎体间融合术加速康复外科
- 电活性聚苯胺/聚乳酸支架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 2018年
- 背景:有研究证实在电刺激条件下,聚苯胺/聚乳酸复合支架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突起的生长。目的:制备电活性聚苯胺/聚乳酸支架,观察其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胺/聚乳酸膜,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测定其电导率。将SD乳鼠嗅鞘细胞分别接种于聚苯胺/聚乳酸膜上(实验组)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上(对照组),进行细胞增殖、细胞黏附率测定及免疫荧光抗体标记观察。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聚苯胺/聚乳酸膜表面平整、均匀,可见为细小纤维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其电导率为1.5×10-5 S/cm;(2)培养1,3,5,7 d,实验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在90%以上,细胞毒性为Ⅰ级;(3)培养7 d后,实验组细胞吸附率高于对照组(P<0.05);(4)培养7 d后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对照组S-100阳性细胞的数量及胞体面积与实验组无明显性差异(P>0.05),对照组S-100阳性细胞周长明显小于实验组(P<0.05);(5)结果表明,制备的聚苯胺/聚乳酸膜与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王玲玲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陈佳佳张金龙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聚苯胺聚乳酸嗅鞘细胞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
- 腰椎后路单/双节段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腰椎后路单/双节段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情况,分析上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PLIF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共49例,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4±8.6(41~72)岁,随访时间33.0±6.3(25~43)个月,根据融合节段分为L4/5组26例;L4-S1组23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上邻近节段FJ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度,依据Weishaupt分级评估FJ退变特征及退变分级,采用秩和检验对两组患者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BMI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4/5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侵蚀的发生率分别为51.9%、38.4%;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73.1%,67.3%。L4-S1组术前发生率分别为67.3%、34.8%;末次随访时发生率分别为97.8%、60.9%。末次随访时,L4/5组邻近FJ重度退变率为52%,L4-S1组为78.2%。术前L4/5组椎间隙高度、关节突角不对称度分别为8.95±0.38mm、7.79°±0.21°;L4-S1组分别为8.65±0.63mm、7.90°±0.09°;末次随访时,L4/5组分别为8.33°±0.51mm、10.43°±0.33°;L4-S1组分别为7.68±0.53mm、12.06°±0.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双节段融合固定较单节段更易引起上邻近节段FJ退变,且更容易引起关节突的不对称。
- 薛鹏飞陈佳佳徐冠华保国锋李卫东崔志明
- 关键词:关节突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