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2篇风湿关节炎
  • 1篇性关节炎
  • 1篇炎症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组织
  • 1篇脂膜炎
  • 1篇皮下
  • 1篇皮下脂肪
  • 1篇皮下脂肪组织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活化
  • 1篇膜炎
  • 1篇节性
  • 1篇结节
  • 1篇结节性
  • 1篇结节性脂膜炎

机构

  • 3篇皖南医学院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4篇徐亮
  • 4篇陈兰芳
  • 3篇陆进明
  • 2篇毛桐俊
  • 2篇邵体红
  • 2篇李志
  • 2篇宣丹
  • 2篇余菲
  • 1篇李小心
  • 1篇王田玲

传媒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风湿性多肌痛症6例临床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症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间明确诊断的6例风湿性多肌痛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①6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60岁,病程2-12个月;②6例中4例颈、肩胛带、骨盆带及四肢近端肌群疼痛,另2例仅骨盆和四肢近端肌群疼痛;③治疗前6例中位红细胞沉降率(ESR)77.5 mm/h,C反应蛋白(CRP)4例升高,2例正常,中位数61.31 mg/L,类风湿因子(RF)均正常,抗核抗体(ANA)5例阴性,1例阳性;6例肌酸激酶(CPK)均正常;④5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4例提示肌源性损害,1例正常,4例行肌肉活检,结果均无异常;⑤6例均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起始用量为泼尼松0.5 mg/(kg.d)),5例明显好转(疼痛缓解,ESR、CRP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无头痛、视力障碍等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依据。结论:风湿性多肌痛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肌电图可以有肌源性损害,国人并发巨细胞动脉炎少见,正确认识本病,减少误诊和漏诊,尽早给予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陈兰芳徐亮宣丹李志陆进明
T2压脂磁共振成像辅助诊断结节性脂膜炎一例
2015年
结节性脂膜炎是皮下脂肪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T2压胳磁共振检查结节性脂膜炎具有较高的软组织、脂肪、血管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与范围。我们于2014年1月用T2压脂磁共振辅助诊断结节性脂膜炎1例,报道如下。
余菲陈兰芳邵体红毛桐俊徐亮
关键词:结节性脂膜炎磁共振成像皮下脂肪组织非化脓性炎症磁共振检查病灶部位
类风湿关节炎缓解后维持治疗方案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RA)缓解后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RA缓解后的优选维持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整理经治疗达到缓解并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长期随访的114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所采用的维持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甲氨喋呤+来氟米特(MTX+LEF)组、MTX组及LEF组,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不同时间段内各组方案的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F检验,偏态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第6个月,MTX+LEF组、MTX组及LEF组复发率分别为3.51%、8.57%、15.7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18、24个月,LEF组复发率均高于MTX+LEF组及MTX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4个月,MTX+LEF组、MTX组及LEF组复发率分别为34.78%、31.58%、81.82%。在各组方案维持治疗期间,MTX+LEF组、MTX组及LE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29%、5.56%、15.79%,MTX+LEF组明显高于MTX组及LEF组。结论:在RA缓解后维持治疗期间MTX组较LEF组复发率低,与MTX+LEF组效果相当;而MTX组较MTX+LEF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少;故MTX单独使用有可能成为缓解后病情长期稳定的RA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维持治疗手段。
李小心王田玲余菲邵体红陈兰芳毛桐俊陆进明徐亮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复发
类风湿关节炎中B细胞活化因子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活化子(B cell activativ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family,BAFF)在R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9例正常人血清中BAFF的表达,并测定两组临床指标:类风湿因子(RF)、丙种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晨僵时间(Ms,以min为单位)、关节肿胀数目(Number,不分关节大小、部位)。比较两组血清BAFF水平差异;在RA组中:将BAFF分别与以上临床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血清BAFF水平(0.82±0.10)ng/ml,显著高于正常组(0.33±0.07)ng/ml,P=0.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BAFF与RF成相关性(r=0.38,P=0.39)、BAFF与Ms无相关性(r=0.46,P=0.43)、BAFF与Number无相关(r=0.47,P=0.42),BAFF与CRP无相关性(r=(0.25,P=0.63)、BAFF与ESR无相关性(r=(0.09,P=0.86)。结论①BAFF在RA组升高;②BAFF水平还不能作为临床评价RA活动与否的指标,但BAFF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陆进明李志陈兰芳宣丹徐亮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