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作品数:83 被引量:21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天文地球 更多>>
高含盐采油污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研究了盐质量浓度为5×10^4-2×10^5mg/L的高含盐采油污水的油水乳化、腐蚀、结垢特性。结果表明,溶解盐的含量和离子价态、水质结垢趋势等因素影响油水乳化情况;温度、盐含量、溶解氧浓度对采油污水腐蚀性有影响;由于伴生可溶性盐垢,高含盐采油污水结垢情况比理论推导情况严重。 王素芳 林蓓 吴涛 魏文宇 刘学敏 陈军 滕厚开关键词:水包油乳状液 结垢趋势 新型工业水处理系列化学品的研制及产业化 郑书忠 滕厚开 许红星 陈军 程丰 唐必勇 衣龙欣 刘建英 王素芳 靳晓霞 李俊文 姚光源 项目背景:水处理化学品是工业节水技术的基础,关系到工业企业的节水、节能、增产、降耗和环境保护。该项目通过新型水处理化学品创制和产业化,建立了中国水处理化学品完整的工业化创新体系,提高了中国水处理化学品生产规模、生产自动化...关键词: 关键词:水处理化学品 水处理药剂 酰胺类无磷缓蚀阻垢剂对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研究 2015年 以稀有鮈鲫作为试验对象,根据经合组织标准"OECD Guidelines for the Testing of Chemicals.203 Fish,Acute Toxicity Test 1992"所规定的静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项目组开发的一种酰胺类无磷缓蚀阻垢剂进行静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对稀有鮈鲫的96 h-LC50为397.8 mg/L。根据相关毒性评价标准,属于无急性毒性等级。 王超 王昊 陈军 秦立娟关键词:无磷 缓蚀阻垢剂 急性毒性 OECD 高固含量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7 2011年 研究了高单体质量分数(25%~40%)下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使用工业白油作为分散介质,使用复合非离子乳化剂稳定反应体系,使用焦亚硫酸钠引发聚合。研究了引发剂组成及浓度、交联剂浓度、温度及单体浓度对反应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率和分子质量主要受引发剂浓度及单体浓度的影响。根据筛选出来的优化条件,制备了固含量接近40%、分子质量约850万的聚丙烯酰胺微乳液。 滕大勇 丁秋炜 徐俊英 滕厚开 王素芳 陈军 赵林关键词:丙烯酰胺 反相微乳液聚合 高固含量 高分子质量 城市中水回用于工业冷却水技术初探 被引量:17 2005年 中水回用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成功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针对天津市中水水质情况结合企业工况条件,对中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拟选择的凝汽器材质以及配套使用的水处理药剂进行了评价和筛选,提出了中水回用的必要控制条件。 陈军 李映川 朱志坤 顾占昌关键词:中水回用 工业冷却水 水处理药剂 我国工业冷却水节水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本文从工业节水技术的重要性、工业用水增长态势、工业节水潜力和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状况四方面阐明了工业节水技术是工业节水的基础.从工业冷却水处理化学品、水处理应用技术、工业冷却水监控技术和污水回用技术四方面对比了国内外工业冷却... 李俊文 郑书忠 陈军关键词:工业冷却水 节水技术 水处理 文献传递 一种由成套混凝药剂及配套设备组合的水处理工艺 本发明为一种由成套混凝药剂及配套设备组合的水处理工艺,药剂配方包括磁性金属氧化物,高分子酰胺类聚合物,聚合喷雾型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等,设备是由沉降槽、磁性转盘、收集槽、泵、加药箱组成的旋流分离装置。这套处理工艺可以应用到... 滕厚开 黄占凯 郑书忠 陈军 王超文献传递 两性杀菌缓蚀剂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两性杀菌缓蚀剂,由烷基季胺内盐、季胺卤化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剂和水组成。本发明两性杀菌缓蚀剂,与常规杀菌灭藻剂相比,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和油田注水,对水中异氧菌(TGB)和硫酸盐还原菌(SR... 周伟生 史志琴 齐登谷 郑书忠 方燕萍 陈军 吕勇文献传递 新型无磷缓蚀剂在强腐蚀性水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开发了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脂肪酰胺类无磷缓蚀剂(NAFAS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研究了NAFAS 对碳钢在低碱低硬高氯离子浓度的循环冷却水中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NAFAS 缓蚀剂在具有强腐蚀性的海水淡... 陶蕾 郑书忠 陈军 王超 秦立娟关键词:缓蚀剂 碳钢 循环冷却水 动电位极化 电化学阻抗谱 两级臭氧深度催化氧化高酸重质原油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针对高酸重质原油废水的特点,提出了两级臭氧深度催化氧化的处理工艺。采用自主研发的催化剂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某炼油企业高酸重质原油废水的MBR出水进行了处理,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COD和氨氮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的标准要求。试验结束后,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未现失活现象,表明催化剂性能稳定。 阮晓磊 郑书忠 滕厚开 李亮 苗静 陈军 张艳芳 于海斌关键词:深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