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双燕

作品数:9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水稻
  • 3篇基因
  • 2篇四倍体
  • 2篇同源
  • 2篇同源四倍体
  • 2篇籼稻
  • 2篇倍体
  • 1篇大孢子
  • 1篇氮源
  • 1篇稻米
  • 1篇稻米直链淀粉...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多胺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直链淀粉
  • 1篇直链淀粉含量
  • 1篇植株
  • 1篇输导组织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陈双燕
  • 4篇石春海
  • 4篇吴建国
  • 1篇樊龙江
  • 1篇张帆
  • 1篇金维正
  • 1篇朱军
  • 1篇段瑞君
  • 1篇陈国林
  • 1篇肖建富
  • 1篇吴运荣
  • 1篇吴平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裸粒水稻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被引量:7
2000年
裸粒水稻成熟胚在含不同浓度2,4 -D与激动素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不同 ,2,4-D为2 0mg/L、激动素为1 0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 ,达53 3 %。分别以200mg/kg、500mg/kg、800mg/kg和1000mg/kg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二倍体愈伤组织 ,结果都获得了裸粒水稻的同源四倍体无性系 ,但以500~1000mg/kg的浓度处理效果较好 ,800mg/kg的浓度处理最为理想 ,加倍效率达30 0 %。
陈双燕吴建国石春海肖建富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秋水仙碱
T-DNA标签在水稻基因组中的分布与特征
该研究利用T-DNA作为插入标签,构建水稻突变体材料,利用TAIL-PCR方法获得T-DNA插入旁邻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1009个T-DNA标签在水稻基因组中的分布规律及T-DNA整合位点的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陈双燕
关键词:水稻T-DNAT-DNA标签染色体臂基因组序列
文献传递
裸粒水稻低结实率的遗传机制和改良途径研究
陈双燕
关键词:水稻小孢子大孢子输导组织同源四倍体辐照剂量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研究进展被引量:11
1999年
从影响水稻愈伤组织再生的碳源和氮源、激素、微量元素、多胺、脯氨酸和愈伤组织含水量等方面探讨了能够促进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及提高再生植株频率的各种有效途径。
陈双燕吴建国石春海
关键词:水稻愈伤组织碳源氮源激素多胺
籼稻基因转化中的组织培养系统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以MS培养基为基础 ,通过改变植物激素配比和添加附加物 ,确定了适合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再生的优化条件。用不同的抗生素与除草剂 (Bar)处理愈伤组织 ,揭示了愈伤组织与抗生素和除草剂之间的关系 ,确定筛选具有卡那霉素 (Kan)或Bar抗性标记的转化子筛选浓度。同时通过不同抗生素的组合 ,选择出抑制共培养后的籼稻愈伤组织表面残余农杆菌合适条件。
吴建国陈双燕石春海樊龙江
关键词:籼稻基因转化培养基
利用Ac/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中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方法被引量:20
2003年
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是进行重复转基因及消除转基因植株中标记基因潜在危害性的关键。实验采用了Ac 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 (OryzasativaL .)中进行无hpt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将含有目的基因bar的Ds元件和hpt标记基因置于同一个T_DNA中 ,通过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EHA10 5介导将Ac_T_DNA及Ds_T_DNA分别转入到不同的水稻植株 ,再将单拷贝的Ac_T_DNA植株与单拷贝的Ds_T_DNA植株杂交得到同时含有Ac和Ds元件的F1 植株 ,F1 自交产生F2 后代 ,F2 植株中转座后的Ds元件与T_DNA独立分离 ,在总共 10 0株F2 水稻植株中筛选得到 2株只含有Ds元件插入而无hpt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结果表明 ,利用Ac 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中获得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是可行的。
金维正段瑞君张帆陈双燕吴运荣吴平
关键词:水稻转基因技术
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45
2000年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基因的遗传主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对其影响较小。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主效应以胚乳效应为主 ,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也有明显影响。但在环境互作效应中 ,胚环境互作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说明二倍体胚基因可以控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 ,但其基因的表达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普通遗传率和互作遗传率分别为 33.50 %和 16.16% ,表现为以普通遗传率为主。亲本遗传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选用 2 6715或 1391亲本有利于降低杂种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 。
石春海陈国林朱军臧荣春吴建国陈双燕
关键词:籼稻直链淀粉含量胚乳细胞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