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光
- 作品数:66 被引量:3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原水的氯化消毒工艺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对上海市两个水源的原消毒工艺进行了化合氯和游离氯两种工艺的实验室和生产性试验,根据消毒副产物的测定数据,认为对黄浦江原水应采用化合氯消毒,而以长江为原水时,可采用游离氯消毒,要改变一次性加氯方式,减少预加氯量,增加滤后水加氯量.
- 高炜陈国光
- 关键词:水源消毒水质原水
- 贾第鞭毛虫病及其水媒传播控制被引量:4
- 2007年
- 介绍了水中贾第鞭毛虫的检测方法和相应的水质指标。概述了各种消毒剂对贾第鞭毛虫的灭活效果及国外去除水中贾第鞭毛虫的方法,并提出了预测、减少和控制贾第鞭毛虫病暴发的基本对策。
- 李青松高乃云陈国光蒋增辉乐林生吴今明
- 关键词:贾第鞭毛虫水质指标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改制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及其特点分析
- 2007年
- 文在分析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同时将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原《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经济、技术情况下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尽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 陈国光
-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建设部
- 长江口水源地咸潮入侵应对预案体系被引量:6
- 2019年
- 基于对长江口咸潮入侵及其发展态势、水源地咸潮入侵影响因素及其灾害应对措施等的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区水源地咸潮灾害应对预案的框架体系及相关要素或指标,提出了预案组织与职责、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保障等体系的设计方案.
- 陈祖军阮仁良韩昌来沈华中陈国光夏雪瑾
- 关键词:应急响应
- 淋洗液在线发生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溴酸盐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淋洗液在线发生离子色谱法测定了水中溴酸盐的浓度。选用了淋洗液自动发生装置在线产生高纯度KOH,配合阴离子捕获柱CR—ATC而大幅度降低了本底电导(0.6μS左右).同时选用可以支持大体积直接进样以提高检测灵敏度的高容量IonPac AS19阴离子分析柱、抑制型电导检测器,对水中的痕量溴酸盐进行了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KOH淋洗液的梯度淋洗明显改善了溴酸根离子与其他阴离子的分离效果,使整个检测过程简便、高效。该方法对溴酸盐的检出限为0.21μg/L,在1~1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7),对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8.4%~110%。
- 臧道德童俊冯菊丽陈国光刘肖牟世芬
- 关键词:溴酸盐离子色谱
- 饮用水中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分布与控制对策
- 该研究对饮用水中二氧化氯处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氯酸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监测,对其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二氧化氯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控制二氧化氯投加量在0.5 mg/L或滤后水的二氧化氯余量低于0....
- 朱慧峰童俊叶秋明陈国光
-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氯酸盐
- 臭味感官分析法在饮用水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1年
- 饮用水中频频出现的臭味问题往往影响其饮用品质。由于致臭物质复杂且含量很少,不容易检测,如何定量和定性测定臭味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臭味感官分析法是目前正在推广普及的臭味分析方法之一,包括臭味强度指标法、臭味阈值法、臭味层次分析法和臭味等级描述法,其中臭味层次分析法最具生命力,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采用。
- 曾小磊蔡云龙陈国光徐国勋
- 关键词:饮用水臭味
- 臭味层次分析法(FPA)评价饮用水臭味的人为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嗅觉测试簿辨识、阈值及强度等级评价等几项培训来验证臭味层次分析法(FPA)测定嗅觉能力与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30岁人群100%符合筛选标准,且一半以上嗅觉测试达到优秀。女性嗅觉比男性灵敏,女性MIB(土霉味)平均嗅阈值低至2.77ng/L,但男性对生活中常见臭味更为敏感。此外符合嗅觉测试簿标准的20~30岁及40~50岁人群的嗅觉辨识度和强度等级评价精确度较高,但总体嗅觉辨识度及灵敏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 杨一琼蔡云龙陈国光高乃云
- 关键词:饮用水
- 消毒方式及消毒副产物控制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主要介绍不同水源采用不同消毒方式控制消毒副产物,不同净水工艺、消毒剂投加量、消毒方式、温度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以及不同消毒剂生成的消毒副产物的研究与控制。
- 陈国光朱慧峰钱静汝
- 关键词:臭氧给水厂
- 典型水处理工艺处理黄浦江原水有机物变化规律初探被引量:2
- 2011年
- 该文从分子量转化的角度对水体中有机物在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转化进行了研究。针对特定的水质特征(小分子有机物居多),比较了3种不同的氧化剂(臭氧、氯和高锰酸钾)对有机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MW)的转化情况。试验证实臭氧氧化可明显减少MW>30 kDa的有机物含量,进一步通过絮凝沉淀和过滤工艺可使MW>30 kDa的有机物被有效去除;活性碳过滤后的水样中MW>10 kDa的有机物更容易生成三卤甲烷(THMs)类的消毒副产物,而MW<1 kDa的有机物则更加容易生成卤乙酸(HAAs)。该研究从分子量分布的角度证实了常规水处理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的互补性,并探讨了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DOC)与消毒副产物前体物(DBPFP)之间的内在关系。
- 高炜陈学源安东陈国光
- 关键词:分子量臭氧活性炭有机物